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遗产动态

非遗大师受聘为导师传授传统技艺

2013-10-26 12:27:26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浏览次数:0

非遗大师受聘为导师传授传统技艺

  10月24日,国家非遗项目永清秸秆扎刻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艳丰受邀来到河北科技大学,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民艺术大师,为该校建筑工程学院师生讲述了自己对艺术的踏实敬业和执着坚持。当日,徐艳丰大师和女儿徐晶晶、儿子徐建受聘为该校建工学院“国家级非遗项目秸秆扎刻进校园”导师,徐晶晶还将在学校留住一周,为同学们开展秸秆扎刻技艺教学。</p>

  秸秆扎刻艺术创始人徐艳丰从14岁开始进行扎刻创作,近50年来,扎刻了《天安门》、《黄鹤楼》、《滕王阁》、《老北京四合院》等大大小小70多件仿古建筑模型,作品《故宫角楼》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黄鹤楼》赴加拿大参展并获奖,他的作品成了国礼,2008年6月,“永清扎刻”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永清扎刻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而且具有很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它涉及几何学、物理学、力学、建筑学等相关知识,被国外专家誉为东方构成学的典范。河北科技大学建工学院把“永清扎刻”非遗项目请进校园,与学院《房屋建筑学》等专业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相结合,在保护和传扬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思维训练。</p>

  被聘为导师并将在校授课一周的徐晶晶说,走进大学校园授课还是第一次,大家普遍认为非遗是少数人搞的高端艺术,实际上,这些艺术都来自于民间,也曾普及于大众,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能耐下心来搞这些东西,非遗的推广、普及有现实障碍。</p>

  建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宋占新介绍,河北科技大学从2005年以来,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目前已将冀派内画、常山战鼓、井陉拉花、蔚县剪纸等20多项艺术形式引进校园,2008年,该校成为河北省首批唯一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今年又成为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宋占新说,在高校开展非遗活动,可以让更多年轻人知道其实非遗离大众并不遥远,让他们通过接触从了解到产生兴趣。此外,大学生来自全省甚至全国各地,有利于非遗项目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p>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