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心:追寻吃的真相

2013-01-28 15:56:29 作者:阳化杰 来源: 浏览次数:0

云无心:追寻吃的真相

可靠的常识

我们在食品上常常面对困扰,既要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之事,又要有肚量去接受不可改变之事,还需要智慧去分辨二者的不同。云无心致力于向公众提供这种分辨的智慧。他说:在食品领域,公众需要的不是什么最新最尖端的科学进展,而是可靠的常识。

“70后”,四川人,爱做饭。1993年,云无心考入清华大学,读完生物系硕士后,去美国普度大学攻读“食品过程与生物化学工程”专业。2006年,到一个离家人500公里之外的城市工作。“上班就是查点文献,做点实验,或者跟同事扯扯皮,跟老板讨讨论,上了班就等着下班。”下班后无所事事,他开始写博客和科普专栏。“云无心”这个名字,源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博文中的那些食物于他,有点回归生活的意思。

每月5-6篇,从问题猪肉到三聚氰胺,从小龙虾事件到面粉增白剂,他查阅专业文献,对公众困惑的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精确分析——酸菜里有毒的亚硝酸盐不是无良厂家故意放进去的,只是“不良饭店急功近利,没有腌透的产物”……这些东西结集成《吃的真相》1和2。这是一位食品工程博士写的逻辑严密的书,“不能提高你的厨艺,不能让你多活几十年,没有百病不生的智慧”,却像偶像剧一样受到家庭主妇们的喜爱。

对食物,他的态度有时是温和的,“不能替读者决定是否选择某种食物,只是提供可靠的信息,由他们自己来做决定。”有时却是坚决的,比如,他在追求的“真相”。

纯天然、无添加的真相

他说:全部的事实和事实的全部才是“真相”,如果我们只得到了一部分事实,就成了“不明真相的群众”。与抽烟相比,“食品中的苏丹红可以算得上没什么危害”。但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禁止在食品中使用苏丹红,这只是因为,“它并不能实质性地提高食品的价值。所以,哪怕是一点点的风险,也是不被接受的。”

他不喜欢那些对纯天然的鼓吹,那是没有依据和意义的,“动植物生来不是给我们吃的,成为人类的食物无助于它们获得生存优势,所以,它们没有义务进化成我们的‘完美食物’。‘传统的食物’只是祖先们‘不知道有没有害’,而不是‘没有害’。咸鱼很‘传统’很‘天然’,在现代科学的检测和调查下,其致癌性比苏丹红证据确凿得多。”在食品领域,“纯天然、无添加”正在成为不良厂商和不负责任的媒体忽悠消费者的“常规武器”,这是他看不惯的。

常识与愿望

“任何食品成分都不是‘有害’与‘安全’那样简单的黑白分明。‘绝对安全’是无法证明的。”看完他的书,一位读者写道:“科学的敌人是愿望,科学的朋友是常识。”

在一篇《为何不禁卖“可能有害”的食物》中,他介绍了美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科学的作用在于找出食品在安全和有害两个极端之间的位置;管理部门的作用,在于如实地把那个位置传达给公众——对于通常使用剂量下有明确危害的,禁用;对于吸烟那种明显有害,但部分消费者又喜欢的,强制标明有害健康;而绝大多数食品添加剂或食品成分,都是在一定剂量下安全、高剂量下出现危害,法律所做的就是保证公众知道食物中含有这些成分,让公众自己选择。

(李珊珊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第31期)

上一篇: 刘香成:填补民族记忆的空白

下一篇: 黄明水:别让音乐成为孩子的负担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