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书人止庵:甘为超一流作家做嫁衣

2013-01-28 15:56:29 作者:阳化杰 来源: 浏览次数:0

编书人止庵:甘为超一流作家做嫁衣

7月的盛夏,学者止庵多年来在做的《张爱玲全集》的编纂工作完成了。做完这项工作的止庵疲惫中带着兴奋,因为他对自己几十年的心愿有了交代。“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已经完成了对鲁迅、周作人和张爱玲的作品的重新编辑,基本了了自己的心愿,以后大约是不会再编辑什么东西了。”

止庵对多年来的工作充满了知足和满意。

止庵不喜欢钱锺书,认为其文字太过于聪明;不喜欢孙犁,以为文字不够讲究;不喜欢黄裳,厌烦文字中有“左”的气味;也不喜欢董桥,嫌其做作、甜腻和雕琢。他的这些看似独特的意见,引起了一些他们各自追捧者的不满,甚至因为对黄裳文章的批评,还让自己与这位文坛老人打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笔仗。

在止庵的眼中,整个现代文学史上,他最喜欢的作家只有三个人,分别是鲁迅、周作人和张爱玲。鲁迅、周作人和张爱玲的文字,均是浑然天成,不可学的,也是值得反复来读的。

不过,令止庵失望的是,他所喜欢的这些作家,要么出版篇目不够全面,要么编选方式不够合理和丰富,要么出版和校订的态度不够令人满意。总之,他说自己最初想开始编他们的著作,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阅读和研究的需要。他认为这些年自己所写的文字,其实全不如编书有价值。他几乎将大量的时间用来编书,甚至所写的话题也多和自己所编的书有关系。

如此,一个生存于体制外的读书人,止庵以他个人的力量,为鲁迅、周作人和张爱玲这些现代经典作家编书,在自己的岁月中展开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座山头的探索之旅。

作为"张迷"的幸与幸福

至今没有全集的出版作为基础,内地很多学者便已经写出了大量的张爱玲的研究文章、论著或传记,这些对于认识张爱玲,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

止庵算是一位资深"张迷"了。他曾花费很高的代价托人从香港买到两套不同版本的《张爱玲全集》,是国内较早读过张氏全集的读者。他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花在张爱玲身上的功夫,可能要超过古今中外任何一位小说作家。"学者邵迎建曾在《万象》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1992年春天,我到北京去查资料,在'三味书屋'遇到了一位张迷……他对五十年代以后在台湾和香港出版的张爱玲的著作和相关研究资料都很熟悉,我们谈得很投机,从书店出来,意犹未尽,又一起去民族饭店的咖啡馆。走在路上,他向我提了一个问题:'你能给张爱玲的这两篇作品系上年吗?'他说的是《鸿鸾嬉》和《存稿》。"止庵说,这位张迷就是他。

当今,张爱玲的作品尽管在内地有形形色色的各类版本,但遗憾的是,因为张爱玲的著作涉及到内容和版权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部可以称得上真正的《张爱玲全集》。张爱玲生前曾留下遗言,将自己的著作版权全部交给她的好友宋淇夫妇,后来宋淇和他的儿子宋以朗在台湾陆续编选了张爱玲的全集,并由皇冠文化出版公司予以出版。而内地之前出版的张爱玲作品,大多是没有经过授权的,因此就更谈不上版本和全集了。

更令人感到遗憾和惊讶的是,至今没有全集的出版作为基础,内地很多学者便已经写出了大量的张爱玲的研究文章、论著或传记,这些对于认识张爱玲,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

近年来,张爱玲在国内受到热捧,研究和阅读张爱玲几乎成为一种文化的时尚。在这种背景下,关于张爱玲著作的出版和发掘工作,也得到了长足的进展。据止庵介绍,张爱玲的遗稿基本已经全部出版,剩下的多是未完成的残稿,比如英文作品《少帅》,只写了70多页,几万字。

1961年,张爱玲去台湾,希望采访张学良,当时张学良还被软禁,这一采访要求没有被允许。未完成的《少帅》,大概是不太可能出版的了。他在宋以朗那里见到了张爱玲的遗稿,还有很多零碎的纸片,均是她写的一些片段,包括信件的底稿。这种写满字的小纸片特别多,很零乱,没有头绪,因此大多数的纸片和残稿(包括《对照表》),均无法出版。总的来说,中文遗稿里面,已经没有成规模和完整的东西了。

与整理遗稿同步进行的是发掘张爱玲的佚文,在近年来也有了十分重大的进展。诸如国内研究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的博士生李楠,在上海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张爱玲1947年5月1日到5月31日在上海《小日报》上连载的小说《郁金香》,后经著名学者吴福辉考证,确系张爱玲作品。

另外,还有一些零散的小文章也被陆续发掘出来,诸如北京以收藏民国期刊为主要对象的藏书家谢其章,便在近期发掘出了张爱玲的一篇署名"梁京"的影评文章《年画风格的"太平春"》,发表在1950年7月23日的上海《亦报》。由此可见,活跃的学术研究与史料整理工作,使得张爱玲的佚文得到了很大的发现和整理。可以说,出版一套简体字版本的《张爱玲全集》,已经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和条件了。

由止庵主编的简体本《张爱玲全集》也得到了台湾的宋以朗先生以及皇冠文化出版公司的郑重授权,因此,许多张氏文字的编选,在参照台湾版本的基础上,止庵还有幸直接通过对张爱玲手稿的阅读来进行编选和完成。而更值得关注的,乃是张爱玲的长篇散文《重返边城》、《异乡记》,小说《小团圆》、《易经》、《雷峰塔》等,均是首次在内地面世。另外,还有张爱玲的10部电影剧本和1部广播剧本以及3部译作,均重新予以整理和出版。小说《秧歌》和《赤地之恋》也已经编辑完毕。

据止庵的朋友谢其章介绍,为了编辑这套《张爱玲全集》,止庵"工作之勤奋"已达于极点,有好几个月他的腰出了大问题,不能坐,只能站着看书和用电脑。编书虽辛苦,甚至危害健康,但编书的过程却有着常人体会不到的欢愉。对此,同为"张迷"的谢其章在一篇文章中,不无羡慕地写道,止庵编校张爱玲的《小团圆》、《异乡记》和《重访边城》,看的都是张爱玲的原稿,"如对神明"与"如履薄冰"的感觉,也许会同时袭来。

上一篇: 白钢 "掌握语言最多的中国人"

下一篇: “敦煌女儿”樊锦诗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