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070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话渤海国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buds647212 发表于 2009-9-19 20:5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元六世纪,与末褐人共同生活在东北地区(包括朝鲜半岛在内)的还有一个少数民族----高句丽(句,发“勾”音,由于汉人读音较快,便将“句丽”二字连读,听起来变成了“高丽”二字,唐以後,史书记载也从略)。这个民族自中国东北“古夫余”族分化演变而成,汉代以后一直受中原王朝的管辖和册封。但是,他们时顺时叛,经常与北方其他少数民族发生战事,是当时东北地区的不安定因素之一。所以隋唐两朝多次征讨,尽管这样,仍不能使其俯首帖耳,直至达到御驾亲征。 唐之前的末褐人就受治于高句丽人。由于他们不满于高句丽人长期的残酷统治,私下里便发展自己的势力。同时,末褐人不断地使自己接触并接受先进的汉文化,开始学习汉文,仿模汉人礼数,迅速摆脱落后, 逐步向封建化道路迈进。 武则天统治末期的唐圣历元年(公元689年)末褐人首领大祚荣,认为时机成熟,于是揭竿而起,大反高句丽。 他率众于长白山北麓的奥娄河(牡丹江)上游“据东牟山筑城以居之”(今吉林敦化敖东城)号称“震国”自立为王。这座都城的残垣依然存在,城分内外两城。外城呈长方形,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00米;内城为正方形,边长80米,城墙为夯土筑成,现存一南城门。总之,其规模较小,规划布局也不统一。 震国,这个地方政权的建立,客观上为唐朝政府帮了大忙。首先,它替唐王朝削弱了雄据辽东和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势力,同时稳定了松花江,牡丹江流域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局势。于是,唐中宗李显于神龙元年(705年)派御使张行岌前往东北招抚大祚荣,并为其带去中原的布帛、美女、诗书、工艺及宗教,这些正是末褐人所求之不得的。 为了向唐表达臣服之意异于高句丽,大祚荣即派次子大门艺入长安城为质子,宿卫京师,以示臣附之诚。自此,末褐人与唐密切往来,世代修好,商贸不断,并送留学生至长安太学深造,“习识古今制度”。唐开元元年(713年)玄宗李隆基再次派遣郎将崔忻来敖东城,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遂去 “末褐”号,专称“渤海国”。 到了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时期(738—793年),正值唐天宝末年(756年)渤海势力日见强大,为了加强对黑龙江流域的控制,大钦茂便将都城迁至牡丹江中上游地区,镜泊湖北湖头(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镇),建都----上京龙泉府。都城仿长安城建筑,政府机构亦仿唐制,设三省六部,大兴佛教,使用汉字,通行唐币……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经营发展,至第十一代王大彝震时期(831—857),渤海国已经成为京、府、州、县齐全“辖地方五千余里”,东到海,包括朝鲜半岛,南抵山海关,西达蒙古地,北至额尔古纳河下游和黑龙江流域以及贝加尔湖以东的广大地区。下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县。(五京的名称和位置是:都城上京龙泉府,现黑龙江省宁安东京城;东京龙原府,现吉林省珲春八面城;中京显德府,现吉林省和龙西古城;西京鸭绿府,现吉林省临江帽儿山;南京南海府,现朝鲜咸镜北道镜城)从此,建立了通蒙古、新疆、中原、长安、南海新罗(朝鲜半岛)以及通龙原至日本的水陆商道,使东北地区真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使中原的汉文化,在东北地区乃至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据统计,在渤海国的十五个君王中,先后遣唐使臣就有132次之多。渤海官员,使臣汉文程度极高,有的人所写的诗文其韵律和意境可同中原诗词媲美。例如,渤海诗人释仁贞于唐元和三年(808年)写的《七日梦中陪宴》就不失为佳作之一。 诗中写到: “入朝贵国惭下客, 七日承恩座上宾。 更是凤声无妓态, 风流变动一回春。” 由此,在渤海人与唐人的密切交往中,彼此的感情也不断加深。晚唐诗人温庭筠曾写有一首七律《送渤海王子归国》就真挚地表达了这种深情厚谊。 “疆里虽重海, 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 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 开帆到暑霞。 九门风月好, 回首即天涯。” 二十多年前,本人在吉大读书时,曾有机会到渤海国都城遗址--上京龙泉府(现称东京城)去实地考察。记得那是瓜果正熟的季节,我们住在牡丹江师范学院,该院领导非常热情,不但每天招待我们可口的饭菜,而且每天都让我们吃到香甜且面得起沙的香瓜。那是我记忆中最好吃的香瓜,以后再也没有遇到过。所以,对那次考察也自然让我难以忘怀。 上京龙泉府遗址位于一片开阔的台地之上,不远的东南方横亘着一座不见峰峦的平顶高山。其样子甚为奇特,宛如一只巨兽俯卧在那里。用堪舆家的话说:地望极佳,藏龙卧虎,有帝王之气。当我站在这座于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古老城址面前,自己仿佛通过时间的隧道,置身于当时的盛景之中。我看到了:高耸的殿宇、繁华的坊市、车水马龙的街道…… 从城址南部的乡间公路上,极目向北望去,整个废墟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雄伟,残墙断壁却仍在诉说着往日的辉煌。一座用玄武岩(火山爆发后形成的一种岩石)雕制的高大石灯幢,经过千余年的风雨,完好无损地矗立在古城内。据当地人介绍,时常有一些日本人、朝鲜人来这儿参观。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对此这样感兴趣。 经过测量、勘察,使我们得知:该城是原汁原味仿唐长安城的格局建筑的。外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十六公里,地基用大石,墙为夯土板筑。基宽7-10米,残高1-3.5米,墙外有护城 河。城门十座,东西各二、南北各三。清初尚见“城门石路车辙宛然”的情景。全城道路有十一条,其中以贯穿南北的中央大街为最宽,正好是88米。它犹如长安城内的朱雀大街,把整个城分为东西两区,交错的街道又把全城分割成八十余个里坊。里坊为居民区,每坊间有小路相通。 宫城,也是内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3968米,墙用玄武岩砌筑,残高3-4米。宫城有南北两门,现存门楼柱石直径70余厘米。宫城内发现宫殿及其他建筑址37处,其中一座大的宫殿址,东西长82米,宽28米,前排列有40个大型柱础石。当时,我们在宫城内的路边还看到了残留下来的,很可能是当年王室用过的水井。我使劲往里看,里面只有堆积的泥土,其它什么东西也没有。可是,当地百姓仍然美其名曰--“八宝琉璃井”。 上京龙泉府作为渤海国都城,前后达160年之久。 公元十世纪末叶,这个在历史上红极一时的渤海王国(698-926年),历时229年,于公元926年被兴起于蒙古草原的契丹族--辽政权所灭。从此,渤海人便生活在异族的统治下,渤海的称谓也渐由“ 女真”所取代。经过近两个世纪,女真人首领完颜阿古达帅众起义,推翻契丹统治,于公元1115年正月, 正式称帝。取汉名“min”,(这个字上下结构,上是“日”下是“文”,苍天之意)国号,大“金”,设都会宁(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ochresmottos 发表于 2009-9-19 21:29:31 | 只看该作者
女真这么民族在历史上还真是不简单哦

19

主题

86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3#
pithy99236 发表于 2009-9-19 22:08:36 | 只看该作者
不看不知道

29

主题

11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4#
suzuki7565 发表于 2009-9-19 22:47:41 | 只看该作者
女真两度入主中原定都北京  金 大清   这个民族的优势是与汉人接触要多余其他少数民族  同时又是马背民族 可以说是 勇敢与智慧的结合  所以两次入主中原 倒也不足维奇

22

主题

96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5#
minnradii2 发表于 2009-9-19 23:26:46 | 只看该作者
渤海...——契丹的死敌...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6#
yehongshulin 发表于 2009-9-20 00:05:51 | 只看该作者
通古斯传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