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7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易学思想与圣贤气象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yuppy 发表于 2009-9-19 23:3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下至一个组织、个人,文化使得其长盛不衰,在几千年的淬炼中逐渐沉淀出我们所探求的哲理、智慧与精髓,或可用精粹来形容。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儒学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而其中《易经》为五经之守,可见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易学思想与圣贤气象   ——赵知易谈到易学,大家往往望书兴叹,称其深奥玄妙,难以入门,甚至与迷信相联系,殊不知易学思想博大精深,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知人文,故《易传》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易学思想体现的是宇宙大道,是对自然探索的归纳与总结,它不是迷信,是自然科学,是哲学,是人类思想对自然认知的进步。上古时期,伏曦氏为天下王时,经过祖先的训教与自己在生活中对自然的感悟,感觉到在时空的变化下,万物生长,气候变化似乎冥冥之中有规律存在。开始用圭表测量太阳与地球的视运动变化,从中得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阴阳学说。故易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周朝时期,由文王、周公、孔子等多位圣贤思想凝聚形成《周易》一书。易学思想深邃无边,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盖天下万物之理与一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所以几千年来,在中国文化史上,列为群经之首。“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易学思想就是研究万物之本性而起,其对天地人三才之道,洁净精微,至精至纯。对于人道,能说诸心,能研诸虑。她给人道的终极指出方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段思想就成为后来四书中《大学》的核心思想;而对于天道的定性更是精准,“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其中的“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是社人类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科学从古至今人类的最高追求。只有“太和”才能达到“生生不息”;只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才能与时俱进,与时偕行。《易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究天人之际,探索宇宙、人生不易、变易、简易的大原理;通古今之变,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以为人类行为的典范,这一天理即人道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称作“天人之学”,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一切学术思想的根源。从先秦到清末,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脉络中,易学自始至终贯穿其中,它被诸子所推崇。其用途:大到安邦治国,兼济天下;小到独善其身,明达君子之志。从先秦的孔子、邹衍、鬼谷子;汉代的张良、董仲舒、郑玄、荀爽;魏晋的王弼、何晏、嵇康、诸葛亮、祖冲之;唐代的徐茂公、袁天罡、李淳风;宋代的陈抟、邵康节、张载、周敦颐、程颐、程颢、苏东坡、司马光、朱熹。易学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立意的不同,往往分为两个部分,义理与象数。易学的表现形式就是象数,内容就是义理。由于形式与内容密不可分,象数与义理则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易经》没有扫落象数,只是在处理象数与义理的关系时,把义理摆在首位,使象数服从于表现义理的需要。《易传》所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就是立足于本体论哲学的高度,来说明象数与义理的关系,象数有形可见,是形而下,义理隐藏于象数之中,看不见,摸不着,是为形而上。但是形而上的义理必须借助于形而下的象数才能表现出来。其易传思想与六十四卦的卦爻之辞,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以后的诸子百家或多或少的都受到了易学思想的感染与影响。本博客属缙云山国学院“国学智慧与养生文化总裁研修班”教学部,会不定期上传关于国学与养生的内容,欢迎前来交流探讨。咨询电话:023--867855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