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00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瑶寨黄村:不忍打扰的质朴

[复制链接]

27

主题

8

帖子

98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815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民族妹妹 发表于 2010-9-17 22:5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瑶寨黄村:不忍打扰的质朴


瑶寨黄村:不忍打扰的质朴


瑶寨黄村:不忍打扰的质朴

“岭南无山没有瑶”,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瑶族的分支之多,分布之广,迁徒历史之繁,皆无出其右。从“瑶上古之长沙武陵蛮,至宋迁广西,至明清移至桂西粤北……”(广西自治区博物馆资料)来看,目前瑶族人口更多的两广地区,还都是从湘中迁移过去的。没准儿就走的上甘棠这条古驿道!
车从去桃川的公路上仍折向正东的路口,往山里开去。还未进村,我就意识着这个古村与上甘棠明显的不同,汉族古村上甘棠位于平畴之地,而瑶族古村却是一个小山村。待车驶进村口,果然见到了依山而建的村寨。黄村分下村、上村、上上村,下村在山脚的小溪边,上上村却隐入半山的幽林中。
村支书听说我们来自上甘棠,立刻把我们带去看碑刻。村里的碑刻之多很难想象:村里的石板路铺着石碑,村外的公路上也铺着;井边围着残碑,菜地的围栏也围着。在山野的荒草丛中,依然矗立着。这些碑刻,大多数镌刻的是捐资建庙建祠的人名铭文。
对这个瑶寨的历史,尚无人能说个明白。我们作为最早进村的驴子,村支书是希望远方的客人能解读个大概,以确认黄村亦是千年古村的历史。在一处菜园地边,从十多块碑刻中,我们发现了明万历年间(公元1572年)的碑刻。在一处荒草荆棘丛生的竹林中,扯掉残碑上的青藤,又找到了一块明嘉靖年间(公元1551年)建庵的石碑。还有没有更多更久远的残碑呢?我们不得而知。
在南方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行走中,我倒是常常感觉到,民间的历史遗存在明朝年间往往被截断,很难再看到汉唐或宋元的东东。这其中当然有宋末蒙古铁骑南侵毁于战火的因素,但也不乏明嘉靖、万历年间“改土归流”的影响。尤在云贵两广一带,那些曾被封为“宣慰使”、“安抚使”、“土知州”的土司们,因不满盘剥而常常“犯上作乱”,而明朝统治者则用大军围剿,之后则裁撤土司,改设流官取代。瑶族于战乱中的民族大规模迁徒南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因而,黄村的瑶民,彼时是被打进山里南迁来此定居呢?还是战乱毁去了更早的遗存?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无论如何,从这几方碑石来看,五百年前的黄村是一个兴盛的村庄,仅寺庙就有20多座,聚居着平地瑶的几个分支:勾蓝瑶、清溪瑶和古调瑶(从碑文读知)。因而黄村的历史由此上溯乃至千年,也不是不可能的。
当然,驴们在行走中,并不为历史的考据而来。黄村相对于上甘棠,我感觉更加质朴秀气。它没有上甘棠农耕文明的一脉相承,即汉族士大夫钟爱的那些题刻,那些楼阁,那些小桥流水……但却像一个素面的山姑,羞涩地躲在葱笼的林中,有着更令人愉悦的山野之风。它最大的特点是村中的凉亭和斑驳的古树。凉亭全是木结构建筑,小巧别致。
在村中石径上行得片刻,抬头又是一处凉亭。仅下黄村就有三座。别看亭中堆放着柴草,它却有着曲栏的“美人靠”,以供村民乘凉观赏亭下的小溪。在下黄村的后山林间,支书带我们去看了位于一汪清泉边的古桂花树。树冠遮盖了一大片浓荫,有农妇在泉中淘洗树上采摘的桂子。那细长的桂子,我还是第一次得见。
黄村的风彩精华在上上村。这个村子完全隐入了参天的古树中。翻过半山上的山口,则是通向甘棠村的青石板驿道。林间的山泉穿过阴河,在村口又涌出地面,形成几片碧绿的水潭。水边参差的山石,像园林中造型的假山,菜园里桔花飘散着浓郁的氛芳。傍着民居边的半边凉亭,则若隐若现地在树丛中探向水边。
村口有一座三层的阁楼式精美凉亭,一座戏台则在山坡上的大树环抱中。静静的村里鸡鸣犬吠,木墙瓦房倚山而上……这样的小山村,我们实在不忍去打扰它,大伙儿坐在戏台一侧的大树下远远地望过去——这无疑是我在多年的行走中,见到的最美的小山村之一。它有些像婺源和江南的小村,但却更加清秀,更加质朴,更贴近一片绿色的大自然。
夕阳西下日时分,我们回到了下黄村。坐在溪流的小石桥上,却欣赏那一幅绝佳的春日农归图。在我们身边,牛儿走过,羊群走过,荷犁而归的瑶族大叔走过,大黑狗跟着放学的孩子们走过……桥下水边,是洗涮的姑娘和大嫂们。而山那边,半轮红日正沉下灰色的云层。
桥上的小径穿过村庄,弯弯地伸进山里。在都庞岭下这一片秀丽的土地上,还有多少这样的村落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