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28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献给侗乡热心开发旅游人士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huazhanxy 发表于 2009-9-21 01:4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57年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基本通过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即“农业四十条”),提出争取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或者更多一点时间,把所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巩固起来。在会上,毛泽东还对1956年周恩来、陈云等人提出的在经济建设中反冒进方针进行了批评。八届三中全会不但揭开了批判反冒进的序幕,也揭开了“大跃进”的序幕。1957年底,全国农村掀起了大办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在这一过程中,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开始动工,由于这些工程超出了社、乡的界限,需要集中众多的劳动力进行“大兵团作战”,并且吃住在工地,公共食堂也就应运而生。  徐水县只有31万人口,除去老弱病残、妇女和各种脱产人员,能投入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实际不到10万人。徐水县委县政府抓住广大农民根治水旱灾害的迫切要求,开始大搞水利建设。在1957年至1958年冬春之际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徐水组织了一支十多万的劳动大军,打破社、乡界限搞大协作,实行全县劳动力的统一调配。为此,徐水县委提出了“行动军事化,作风战斗化” 的口号,把全县能调动的劳动力集中使用,按军事编制组成大队、中队,在工地搭棚宿营,组织了随营食堂。接着,徐水又开展了大规模的抗旱春种,成立了田间指挥部,划分“战区”,实行劳动力集体吃、集体住,开始了所谓的“全民军事化”。从1957年11月起,全县人民苦战3个月,实现了农田水利化,治理了27座山头,打了5000眼井,挖了500多里水渠,用工8万个,挖了2400万土石方。这些土石方如果铺成1米厚3米宽的路,可以从北京通到武汉。  1958年2月,负责农林口的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来到保定,听取了河北省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汇报。在听完徐水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所做的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汇报后,谭震林给予高度评价。3月11日,《人民日报》社论介绍了徐水的经验。  3月14日,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位副部长赶到徐水,帮助徐水总结经验,起草了有关徐水经验的《关于河北省徐水县实现农田水利化情况的报告》,呈送中央领导。报告中说,徐水县从1957年11月起,苦战3个月,已经实现了农田水利化,境内3条河流基本得到治理,86万亩耕地都配备了1套至3套灌溉设施。报告还说:“徐水县的经验,使我体会到,对于社会主义的群众高潮,必须有足够的估计。”  3月21日,毛泽东在成都出席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他看了这份报告和谭震林主持起草的《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水利建设的初步安排的报告》,做出批示:“此件连同谭震林的报告付讨论。徐水县的经验普遍推广。”3月28日,中共河北省委向中共中央正式报告了徐水县委组织农业生产“大跃进”运动的领导经验。4月17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徐水县委组织农业生产大跃进领导经验的总结》。《人民日报》对徐水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前人不敢想的事,我们现在做到了!白天赶太阳,夜晚追月亮,黑夜当白日,一天当两天。思想不冻地不冻,心硬地就硬,心软地就软。”4月19日,河北省委发出了《河北省委关于学习徐水县委组织农业生产大跃进领导经验的总结的通知》。5月,农业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徐水县组织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典型经验》。由此,徐水县成了河北省乃至全国“大跃进”的典型。这就为中共中央在徐水县搞共产主义试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徐水,过去翻一亩地需用工10个左右。现在由于搞深翻,一亩地需用工40个左右,面临着很大的劳力缺口,需要更多妇女投入农业生产中。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有的代表在发言中谈到了办食堂的问题。参加会议的徐水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听后大受启发,立即给县委打电话,提出要大办食堂。县委马上召开会议研究办食堂的具体方案,认为办食堂是解决劳动力不足的有效办法,也是实现生产大跃进的有效措施,于是决定在普遍实行劳动大协作的同时大办食堂,尽快实现全县食堂化。  1958年6月中旬,徐水县城附近的香家庄村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公共食堂。7月1日,县委召开紧急电话会议,会上决定发动一场生产方式的大革命、农村生活方式的大革命,提出了“行动军事化、田间管理工厂化、思想共产主义化、领导方法群众路线化”的口号,核心是“行动军事化”。与此相配合,徐水县委在这份文件中正式提出要实现全县食堂化,并将之作为推动劳动大协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迅速在全县普及公共食堂,徐水县委连续召开了4次电话会议,批评了在办食堂工作上的消极收缩“右倾保守”思想,统一了认识,把建立食堂工作迅速推向高潮。为了加强食堂工作,徐水县委书记处确定一名书记专管食堂工作,县商业局成立了生活服务指导科,同时抽调粮食部门的20余名干部下派到乡担任后勤部主任,各社和连队(即生产队)也设立后勤部。此后,公共食堂在徐水迅速普及开来。如南张丰乡11个农业社,仅在7月5日一天就办起了92个食堂,有1.2万人到食堂吃饭。几天之内,徐水全县就建立了93个团、299个营、1099个连、3365个排。有的乡还根据劳动力的强弱和年龄的大小,组成了“青年火箭排”、“壮年跃进排”、“妇女突击排”、“少年先锋排”。上下工要列队,并按口令行进,开工有战前动员,收工有总结评比。到7月16日为止,徐水全县很快建立公共食堂1777个,在食堂吃饭的有28.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5%以上。此外,还分别建立了野外战斗随营食堂1410个,幼儿食堂119个,老年食堂248个。这样,徐水全县很快实现了食堂化。  徐水实现全县食堂化后,每天节约10万个小时,以10小时为1个工作日计,等于每天增加1万个劳动日。据徐水县委介绍,由于生活集体化,不但彻底解决了下地集合等齐的窝工现象,还便于支配劳动力,平均每人每天增加了3个小时的劳动时间。该县南城农业社有94户,过去每户平均有一人因家务缠身不能参加生产,食堂建立后,只需10个人做饭,腾出了84名妇女劳力。由于吃饭及时,行动统一,又提高工时753个,等于增加了63个劳动力。按如此推算,徐水全县仅食堂化一项,就可解放劳动力47119名,加上由于吃饭时间统一增加的工时,可折成劳动力32000个。  为了迎接毛泽东的视察,在一个多星期之前,徐水县委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县委把大部分劳力、车辆集中在铁路两旁和准备让毛泽东看的地方,并且按照军事编制,明确连、排、班负责人。路两旁的庄稼不准有杂草,地里有人就得有红旗。  在专列上见到来迎接的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时,毛泽东没有想到竟是一位年仅33岁的年轻人。当得知县委一班人小的二十二三岁,大的也不过三十三四岁,他笑着点头说:“好,都是年轻人哟。”下午4点半钟,毛泽东首先来到徐水县南梨园乡的大寺各庄农业社。他一到大寺各庄,就大步跨进社里的俱乐部。俱乐部墙上悬挂的各种锦旗和奖状,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毛泽东问南梨园子乡党委书记桂登科、大寺各庄农业社支书阎玉如和社主任李江生:“今年的麦子收得好吗?”李江生回答说:“很好!比哪一年都强。”毛泽东又问:“每亩平均多少斤?”支书阎玉如答道:“754斤。”毛泽东笑着赞叹道:“不少啊!”随后,毛泽东又问了秋作物的预计产量。  问了社里的收成以后,毛泽东又问起全县的收成。张国忠回答说:今年全县夏秋两季一共计划要拿到12亿斤粮食,平均每亩产2000斤。张国忠又说:主要是山药高产,全县共种了春夏山药35万亩。毛泽东惊讶地说:“要收那么多粮食呀!”这时候,他显然是想起了张国忠在路上介绍的徐水的情况,就跟他们算账说:“你们夏收才拿到9000多万斤粮食呢!秋季要收11亿呀!你们全县31万多人口,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啊?你们粮食多了怎么办啊?”大家一时被毛泽东问住了。张国忠答道:“粮食多了换机器。”毛泽东说:“又不光是你们粮食多,哪一个县粮食都多!你换机器,人家不要你的粮食呀!”李江生说:“我们拿山药造酒精。”毛泽东说:“那就得每一个县都造酒精!哪里用得了那么多酒精啊!”他笑着看看大家。大家都跟着笑了起来。张国忠也笑道:“我们只是光在考虑怎么多打粮食!”毛泽东说;“也要考虑怎么吃粮食哩!”很多人都在私下里互相小声说着:“主席看问题看得多远,想得多周到啊!”“其实粮食多了还是好!”毛泽东又笑道,“多了,国家不要,谁也不要,农业社员们自己多吃嘛!一天吃五顿也行嘛!”(可实际上,1957年徐水的粮食亩产才刚刚138斤,其中夏粮亩产仅有70斤。)  毛泽东接着到村子里去看看。他先来到村子里两个食堂的厨房,亲自拿起社员们吃的大麦面馒头摸了摸,问道:“这里面有没有山药面?”“没有。”支书阎玉如回答。毛泽东又左右环顾地笑着向大家点头,他对社员们的生活感到满意。他还特意去看了看墙上贴的食堂规则和饭菜价目表,并且一句一句地念了一遍。从食堂出来,毛泽东向地里走去。场里地里的社员都向他鼓掌欢呼,毛泽东又接连不断地挥手点头,同大家打招呼。他看到地里劳动的妇女很多,就对陪同的人们说:“这妇女劳力解放得很彻底哩!”保定地委第一书记李悦农告诉毛泽东,说这里的妇女都脱离了炕台、锅台、磨台、碾台这四台。毛泽东说:“是呀!人人都吃食堂,社社都办幼儿园……”他随后又对省委书记处书记解学恭、副省长张明河说:“他们这里又解放妇女劳力,又搞军事化,全县农业社搞了90多个团,200多个营。他们就是这个办法哩!”  毛泽东随后来到一块齐腰深的棉花地边,仔细看了看棉花生长情况,啧啧称赞,然后就掰开密集的棉枝向棉田里走去。走了一会儿后,他停下来说:“我钻不进去啦!”接着又问道:“这一亩可以收多少棉花呀?”“1000斤皮棉。”社主任李江生说。毛泽东笑着说:“那就是3000斤籽棉喽!”在每一块不同的地里,毛泽东都要问每亩栽多少棵秧子,施多少底肥,追肥怎么上,亩产多少斤。毛泽东听到那些山药都是亩产25万斤,有的竟准备实现亩产100万斤时,对乡、社干部说:“粮食多了,以后就少种一些,一天做半天活儿,另半天搞文化,学科学,闹文化娱乐,办大学中学,你们看好么?”  离开大寺各庄后,毛泽东又在徐水城视察了县里的细菌肥料厂和铁工厂。随后,毛泽东来到县委大院,对县委的同志们说:“世界上的事情是不办就不办,一办就办得很多!过去几千年都是亩产一二百斤,你看,如今一下子就是几千上万!”谈话间,毛泽东问起了徐水劳动组织军事化的情况。张国忠回答说:“这是逼出来的,全县11万劳力,4万人搞水库,打机井,办工业,支援外地,修路,逼出来了个军事化。全县成立了90多个团,200多个营。”毛泽东感叹道:“这是形势逼人哩。”  毛泽东还询问了河北省其他地区的庄稼情况,又了解了一下徐水去冬今春实现水利化和当年抗旱的情况。最后,他指示徐水县委要早抓次年的粮食规划,要多种小麦,多种油料作物,种菜也要多品种,这样来满足人民的需要。毛泽东又说:“小麦地一定要深翻,翻到一尺以上;以后人民就主要吃小麦,玉米和山药喂牲口,喂猪;猪喂多了,人民就多吃肉。”他还赞叹道:“下面真好啊!出的东西真多啊!”“北京就不出什么东西。你们说,北京出什么呀?”张国忠说:“北京出政治领导,出党的总路线!”毛泽东笑着点头表示赞同。  毛泽东视察徐水,在徐水县的历史上是一件史无前例的大事。当天夜里,徐水县委召开了全县大型电话会议,传达毛泽东的指示。全县30多万人沸腾了,敲锣打鼓,欢呼雀跃。各个乡社都向党中央宣誓,保证当年粮食亩产超过2000斤,各个战线都要有无数卫星发射上天。毛泽东视察过的大寺各庄,当天夜里就宣布成立人民公社,宣布树木全部归集体,房屋也由公社统一分配,社员实行工资制。  8月5日,张国忠在徐水县共产主义思想文化大跃进大会上做了《向共产主义进军》的讲话,提出“要建设共产主义,就要有共产主义思想。我们党领导群众多年,就是为建设共产主义,使人民进入生活、劳动幸福的乐园”。张国忠向社员群众讲解说:“什么叫共产?共产就是大车、牲口全部归公。……除了生活用品和存款是自己的,其余都是公有的,这就叫共产。共产共产,越共越好,一共就富了。”会后,徐水县委宣布全县248 个农业社转为人民公社。  8月6日,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正人奉中央命令来到徐水。8日,陈正人召开了一个有省、地、县委及乡社部分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向与会者通报了党中央要在徐水县搞共产主义试点的决定。他说,在徐水搞试点是合适的,因为这个县跃进很快,在水利建设上有创造性,一年来群众在运动中也有了很多锻炼,农业上有很大基础,交通很方便。会后,一个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群众运动很快在徐水县城掀起来了。  8月22日,徐水县委草拟了《关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规划草案》,提出“1959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到1963年即进入伟大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徐水县委提出“今冬实现灌溉机械和加工机械化,明年实现耕作机械化,农村初步电气化;1963年实现高度机械化和电气化”。“1959年每人平均占有粮食2000斤,食油20斤,肉类50斤。1963年每人平均主要生活资料初步实现各取所需”。“1959年,30岁以下的文盲都消灭,到1963年,达到高小以上文化程度;再过5年,30岁以下的人都达到高等专科以上的文化程度,成为专家”。  8月23日至9月1日,《人民日报》连载了河北文联副主席康濯撰写的长篇通讯《徐水人民公社颂》,除了全面介绍了徐水全民皆兵、公社化、供给制、吃公共食堂等经验,还宣布了徐水将要发射的“高产卫星”:小麦亩产12万斤,白菜一棵500斤,皮棉亩产5000斤,山药亩产120万斤……文章发表后,康濯发现见报的数字有出入,便向报社查问怎么回事。原来,编辑部觉得他写的数字太低,就直接打电话到徐水,把数字往高处加。康濯问张国忠:亩产万斤粮食能达到吗?张国忠回答:是达不到。但是张国忠认为,只有这么喊,才能喊出大家的干劲来。要紧跟形势,不紧跟形势就完蛋了。9月1日《人民日报》发布消息:“徐水的人民公社将会在不远的期间,把社员带向历史上最高的仙境,这就是那‘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王国的时光。”  三、徐水过上了“共产主义生活”<div id=[/img]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alecksoh68 发表于 2009-9-21 06:14:39 | 只看该作者

22

主题

94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3#
unknot9492 发表于 2009-9-21 10:48:14 | 只看该作者
一是要用心用力打基础;二是以美文美图去宣传;三是有名人伟人来赞扬。等等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4#
好人好事 发表于 2009-9-21 15:21:49 | 只看该作者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5#
timaruterser 发表于 2009-9-21 19:55:2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大跃进的初衷和失败,我一直纳闷:大家集约使用资源,规模化劳动,成本低、执行力强,不挺好嘛,现在哪家大企业不这样、哪家小企业不梦想着这样?但我们的大跃进却失败了,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主因有二:1.浮刮风,瞒上欺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会计报表造假,就是安然事件、银广厦事件的大跃进版本。有病不治还说我们很行,结果病入膏肓,大家死翘翘。有趣的是咱侗人骄子素蓉声将军曾在对越战争中也有过这么一个案例。2.管理差。大规模的社会活动必须有高水平的管理相匹配,这是近代、现代的工商界、军事界、政治界积累下来的经验。大家集约使用资源、规模化劳动没有错,错在当时缺少了高水平管理这一必要条件却赶鸭子上架,当时我们整个社会系统的管理水平、国人素质、技术条件都达不到条件,特别是西部、北部地区尤其如此,能不失败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