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配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工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全国文化人类学界的专家学者,对全国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一次调研,并组织了五十个课题对全国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专证研究,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为名誉主编、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白庚胜、中国民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向云驹集主编的五十个专题“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第一批7部专著中,中国民协稻委会执行主任、国家一级作家刘芝凤负责的《戴着面具起舞--中国傩文化》已按时完成课题的调研,2005年11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戴着面具起舞--中国傩文化》比较全国现有的傩文化成果来说,有四大特点:一、其内容和范围更广,更全面。本专题介绍了全国24个省的傩文化状况;二、北方傩和傩很有特点,本书作了专门介绍;三、本书通过研讨7400年湖南洪江高庙文化遗址出土的中国最早的农耕祭祀文物,认为中国傩文化是人类由高级而原始的生存需要(野生稻进化为人工栽培稻),即文化走向文明(人类有了精神寄托和思想理论原始行为艺术)的标志。也由此中国的灿烂文化不再是五千年,而是七千年以至更早(如果从发掘人工栽培稻的时间算,应有上下2万年)。这是一个学术观点的突破;四、本课题的资料与照片之丰富,是全国先期成果没有的,空前的。本课题出版后,得到了国内文化人类学界许多专家学者的好评。<div id=[/im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