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闻网讯经过近半年的努力,门源回族自治县县志办挖掘、整理出流传于门源县境内的回族宴席曲80余种。 门源回族宴席曲已于去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古老的说唱表演艺术在该县已有二百多年的传承历史,它曲调丰富、词令优美、叙事完整。这种由曲把式们代代口耳相传的古老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濒临失传的境地。 近年来在文化部门的重视下,门源回族宴席曲通过组织演唱等形式,渐渐被人们所了解,但是从未进行过系统的挖掘整理,也没有一本可供演唱、研究的词谱,对其艺术特点、流传地域、传承人等方面的内容更没有做过系统的记述和研究。做好宴席曲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是一件紧迫而有意义的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门源县志办着手开展了宴席曲的抢救挖掘整理工作。根据县域内回族宴席曲的传承和演唱特点,首先确定了以泉口镇窑洞庄村为重点,包括阴田乡下阴田村、泉口镇西沙河村、浩门镇二道崖湾村、青石嘴镇上吊沟村、西铁迈村的六个采录点。在此基础上,先后走访了多名宴席曲演唱艺人,并特邀文化馆的专业人员进行记谱工作。经过努力,目前已经搜集整理到的词曲有80余种。从宴席曲的演唱风格和内容可分为五类,包括表礼、叙事曲、五更曲、打莲花、散曲。这些宴席曲涵盖了回族群众数百年来生产、生活、爱情、婚姻等方方面面的历史,可以说是全景式表现回族历史的音乐史诗,是门源民族音乐中的一束奇葩。 目前,回族宴席曲的进一步搜集挖掘和整理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作者胡海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