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32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藏克西村青稞生产习俗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0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jarful3665 发表于 2009-9-21 01:0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克西,是地名,居住着四户人家的意思,即四家村。现在有32户人家,189人,劳动力90人。村上住户大多互为亲戚。    青稞,藏语谓之“耐”,别名叫“祝”,青稞的粮名也叫“祝”,有白、黑、蓝、紫、褐等多种,是大麦的一种,籽实没有外壳,所以也称之为裸大麦、米大麦。按芒分为长芒、短芒、钩芒、无芒等几种,按生长期又分为冬青稞、春青稞,以及早熟、中熟、晚熟青稞等。它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几乎占西藏粮食作物的一半以上,有些高寒地带甚至达到80%以上。    <STRONG>备耕与播种</STRONG>    青稞的秸杆名叫“散巴”,质地柔软,是喂养牲畜的好饲料。青稞的播种时间,在西藏的山南贡嘎县姐德秀镇克西村一带是藏历三月五日始,断断续续地一直到月底。播种前的准备,头年秋收后,灌一次水,待稍干后,将地犁一遍,临近冬天时再灌一次水,用一种叫“夏拉”的耙子耙一遍。“夏拉”是方木板钉的长方形木架,其上有两排木齿,齿长四寸。耙地时用马或牦牛为畜力,人站其上。进入冬天后再灌一次水,保墒。到了来年春天,约在藏历年前后,还得用一种叫“妥”的木榔头密密地打一遍。藏历年后上肥,肥是农家肥。克西村人的农家肥,主要是骡、马、驴、猪、狗和鸡的粪便,唯独缺了牛羊粪。牛粪,掺上草拍成饼状,贴在院墙上,晒干后贮藏起来作燃料。牛粪饼晒得多,象征着家里牛多、主人勤快,是会过日子的人家。晒干的牛粪饼,用于烧火做饭取暖。把羊粪晒干后弄成碎末,煨暗火,温酥油茶。将牛羊粪灰倒入厕所垫圈,积肥。运肥料时,将肥料装到牛毛袋子里,用毛驴驮到地里,分成堆,用土盖住,便做好了春耕准备。  <STRONG>娱神娱人的春耕仪式</STRONG>    藏历年一月廿一日,是个吉祥的日子,农人们都要在这一天举行春耕仪式。我们事前与山南地区乃东县卡朵村村委会取得了联系,所以,这一天赶到这里参加他们村举行的春耕仪式。这天早晨,在村委会的公田的地中央摆着藏桌和卡垫,桌前竖有经幡,红旗,经幡和红旗上系有哈达,桌上摆着油炸食品、切玛盒、青稞酒等献给土地神的供品,供桌前的农田里用松柏枝、艾富、小叶杜鹊、糌粑等材料烧起了香烟,藏语谓之“煨桑”。祭祀神佛的烟祭供品,通常谓之“烟供”,也有人谓之焚香的,都是指烟供。若风吹火旺时,要用青稞酒压住明火,让其青烟袅袅,萦绕在田间地头和人心里,浸人心脾。    从寺庙请来的喇嘛坐在桌边的卡垫上不停地诵经,祈求土地神保佑,青的得种,黄的得收。打扮得焕然一新的耕牛和手扶拉机己在地头等候多时了,太阳满川时分,村人三两户为一组,组成祝福吉祥的队伍,女人捧着切玛(五谷斗)和端着青稞酒碗,男人举着哈达和提着青稞酒壶,前来相互祝贺。他们先给前额上戴有红缕子、颈项上挂有铃铛、打扮得很漂亮的耕牛献上哈达,把哈达拴在二牛抬杠上,还要在牛角和二牛抬杠上点贴上三片酥油花,以示吉祥。然后给耕牛敬青稞酒,抓住牛鼻圈往上一提,牛嘴就张开了,往牛嘴里灌进三碗青稞酒。喝惯了青稞酒的牛,舌头伸得老长,摇头晃脑地等着要尝遍村上各家的美酒。每家每户的代表都要给它敬酒。这天是耕牛的节日,大家都来给耕牛敬酒,图个吉利。    没有耕牛的人家,开来了手扶拖拉机。它虽不喝酒,但礼数是不能少的,给它献上哈达一条,往前面的横梁上点上三片酥油花,然后才轮到给耕牛和手扶拖拉机的主人敬酒。先请主人吃祝福吉祥的切玛。切玛,汉语称作五谷斗,亦称吉祥盒。每有节庆,藏家人必备之吉祥物,它象征主人家庭幸福、祥和、富裕、安宁等多种意义。切玛盒的左边盛有糌粑,右边盛有炒小麦,其上插有五彩青稞穗和洛萨梅朵(藏语,即一种草本植物,汉语谓之苋菜,即中原人往馒头上点红用的一种植物)。每家的女主人献上切玛时,被敬之人从切玛盒里捏取一撮糌粑向空中挥撒三下,再取一两粒炒小麦放进嘴里,说一声“扎西德勒”,祝福对方。这时男主人还要向祝福他的人回献上哈达一条,也祝福他。  最后敬青稞酒,青稞酒盛在陶壶里,壶沿和壶嘴上均贴有酥油花,壶颈上系有哈达,碗沿上也贴有三片酥油花,酥油花和哈达都是吉祥的象征。每逢此时,可以用敬酒人的专用银碗,也可用自己怀里揣的碗,悉听尊便。但三口一杯的规矩不能少,能喝的人三口一杯,即先吸饮一口,添满,再喝,再添,第三次添满后,一饮而尽,谓之三口一杯。不能喝酒的人也要用右手无名指蘸点酒向空中挥洒三下,然后用右手食指蘸点酒抿一下,以示喝过了。喝到尽兴处,牛醉人兴奋,田间地头人声鼎沸,于是男人们扬鞭高呼一声开犁,将犁轻轻地从田里划过,女人们在后面撤种,以示开犁了。众人一起将公田种完,男女面对面各站一排,女人用八齿耙耙地,边耙边退,男人们用铁锹平地,边平边进,然后掉头返回,再来一遍,即种好了。然后聚集到一起,以桑烟火堆为中心,男女各半围成一圈,跳圆圈舞,藏语谓之“果谐”。    跳舞时,男唱女和,女唱男随,此起彼伏,其乐融融。舞着唱着,不时地有人还前来敬酒助兴。男人们非常潇洒地从怀中掏出碗来承接,待敬酒人斟满后,或一饮而尽,或表示一下,情到意随,豪爽之至。没带碗的人则用右手手心接了喝,众人就这样喝之舞之,尽兴而归。    <STRONG>点播青稞种福运</STRONG>    克西村人从藏历三月五日开始播种青稞,断断续续地要持续到月底。青稞地的占地面积要占这里农作物面积的一半以上。春耕时,首先种的是青稞。轮到谁家种地,谁家就是主人,主人要给前来帮忙的人提供食物和牲畜的饲料。前来帮忙的人主要是亲戚和关系要好的邻居。来帮忙的人自带工具,只管干活,主人管吃管喝。在地里干活的人要在地头吃两道饭,喝几道茶。每干个把小时就要歇一会儿,休息时在地头上围成一圈,席地而坐。喝清茶或青稞酒解渴,酥油茶不解渴,只是在主餐时才与糌粑一起享用。主餐是用酥油和甜奶渣抓好的糌粑,酥油茶,猪肉粉条炖土豆的汤菜。扶犁的人最辛苦,独自享用着主人为他准备的风干羊前腿。吃法颇为别致,将风干羊肉放在腿上,用刀子一片一片削来吃,不时地呷口青稞酒。人吃饭时牛也要吃东西,把青稞面掺到青稞酒糟里捏成的碗大的坨,塞到牛嘴里,喂上好几坨,让它慢慢地享用着。劳动间歇时,人喝茶或青稞酒,给牛喂青稞秸草。    播种青稞,采用的是传统的点播方法。点播青稞,有两样专用工具,即搅棍和氆氇袋。搅棍,长约一尺,宽5厘米,是把一块木板削成双刃刀样的按在一个五寸长的木柄上的木质工具,藏语叫“搅播”。氆氇袋,藏语叫“搅贝”,是用羊毛织成的小口袋,本色为主,间或有杂色,长27厘米,宽19厘米,有带,内装青稞种子,使用时把带子拴在腰上,氆氇袋便垂吊在腹部。点播青稞时,右手点穴,左手从袋里抓一把青稞,向洞穴内撒几粒青稞进去。抓一把能撒到六十次上下,每次撒七八粒者认为较合适,这种种法,谓之点播。早上,主人把青稞种子拿到地里以后,打开袋子,从地里捡一块白石或土块放到青稞袋子里,藏语谓之“酸朵”,意为种子石。用青稞把种子石埋住,不能让人看见。下午回家时,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将它埋进地里,认为福运已是自己的了。埋的时间不能太晚,也不能让天上的星星照见。否则,福运就会消失掉的。    <STRONG>逗趣与偷酒</STRONG>    每年第一天开犁时,有招运纳吉的逗趣活动,四个男人用锹把地里的肥堆摊开时,扬一锹,往前打一个滚,戏闹一番,逗得众人开怀大笑。爱开玩笑的人还不时地丢个土块什么的挑逗别人,如果对方不示弱,便上前迎战,双方便摔起跤来,赢了的人认为今年我的运气会比你好,讥笑对方一番,很是得意地吹着口哨,挥鞭开犁,两头牦牛拉犁,即二牛抬杠。其他人也随着干起活来,他们迈着优雅的步子,唱着悠扬的劳动歌,挥舞着木榔头抚平犁沟。他们潇洒自如的样子,不由得让人心生疑问:是在娱乐?是在劳动,是在劳动?是在娱乐。男人们唱着舞着,笑着闹着,干到地头的时候,六位妇女已站成一排,开始点播青稞,她们也是说着笑着,不时地戏闹成一片,全无劳累的样子,令人叹为观止。    青稞,除了点播,还有点、撒混合的播法。在点播前,犁地的时候就在犁沟里撒一遍种子,待犁过整平土地以后,又在上面点播一遍,目的是多打些粮食。点播完后,就算种好了,不打土块,也不耙,茶碗大的干土块满目皆是。问其原由,答之曰:人少地多,够吃就行。这样点播的青稞出苗后呈束状,耐旱,且能防风,产量也高。秋收时,一束一把,很好拔。    克西村人在播种自家的好地时有一种偷酒的习俗。春播时节,家家备有上好的青稞酒。他们的地有优劣之分,轮到种好地时,情绪高涨起来的年轻人需要刺激一番,以示庆祝,就去偷别人家的酒喝。若偷到了,拿到地里大家一起享用,说明运气好,把别人家的福气偷来了,喜不自禁。也有偷酒不成功的时候,若对方早有防备,捉住偷酒人,用糌粑和青稞酒糟把偷酒人浑身上下及头上抹个遍,然后猛灌青稞酒,让他喝个够。等折腾够了,送给他一壶好酒,让其背回去与地里干活的人同乐。    青稞出苗后,在地边立一摞带草的土坯,向人们告示这块地已出苗了,人不能踩,畜不得吃。    进入夏季后,妇女下地干活,不能光着上身,也不能光着头,必须戴头巾,否则要下冰雹。(不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