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作家宋强回应质疑:我和王小波没过节转自:《重庆晨报》 1996年,一本叫《中国可以说不》的书,曾创下出版业不小的奇迹。首印5万册的书,据说后来卖了300万册,一度让无数青年热血沸腾,在美国和西方社会引发轰动。13年后,当年的作者之一宋强又找来黄纪苏、王小东、宋晓军、刘仰等人,出了一本《中国不高兴》。 当年《中国可以说不》的出版,被看做是民族主义的情绪表达。而此次的《中国不高兴》,又被认作是《中国可以说不》的升级版,全书分“中国为什么不高兴”、“中国的主张”、“放下小菩萨,塑伟大之目标”三部分,通过批判现实、批判精英、批判西方世界,来表达中国要成为一流国家的梦想。 《中国不高兴》这本“政论集”出版后,各种争议喧嚣无比。因为书中尖锐的观点,作者被冠以“狭隘民族主义者”等种种名号。记者近日采访了该书作者之一宋强,他也是唯一一个参与了两本书创作的作者。针对《中国不高兴》的种种争议,这位重庆崽儿(崽子)用飞快的语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这个当年的“愤青”,虽已被时间消磨成了“愤中”(愤怒的中年人),但那为家国为天下而忧的一腔热血依然未曾改变。韬光养晦还是主动出击?“中国不可能做中等国家” 书中“中国的主张”部分,作者们明确提出中国要确立大目标,要持剑经商,“在世界除暴安良,管理比现在中国所具有的更大更多的资源,给世界人民带来福祉。”在网上,关于这种观点的争论也非常多。包括一些知识分子在内的反对派认为,中国现在应该韬光养晦,若急于扩张实力,会给西方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借口。 “邓 小 平是说过韬光养晦,可他也说过要有所作为。”宋强的观点是:“我们在战术上可以潜伏,但在战略是不能潜伏的。”因为中国无法不显其大,而那么多潜在的对手都不是傻子,所以中国是不可能做中等国家的。只有上去,做一流国家。为何批判精英知识分子?“我们和他没什么过节” 《中国不高兴》一书中,还对众多精英知识分子进行了点名批评,这个名单很长,包括龙永图、厉以宁、林毅夫、崔卫平、宋鸿兵、王蒙、钱钟书、王朔、王小波等等。比如王小东提到,“王小波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虚伪、最丑陋的神话之一”;黄艰苏则写到:“他笔下的中国从古到今好象一无是处,他既然以理性自居,中国真差成那样,能混到这么久吗?......我的感觉是他太不把中国这块天地当回事了,纯粹是破罐子破摔,在祖国的语言文字上随意小便。” “包括王小东、黄纪苏,我们和他(王小波)都没什么过节。”宋强说,虽然王小波当年讽刺过《中国可以说不》,但那根本不算什么。他们的主要目的也不是故意要点谁的名,批评谁,而是举一些生动的例子来摆事实、说道理。对于这些在书中被点了名的人有没有上门找麻烦的,宋强的回答是,“到目前还没有”。幕后故事:农家乐里“吹”成书 从汶川地震奥运火炬,在西方人复杂的眼神中,我们走过了2008年这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些事也刺激了张小波,当年《中国可以说不》的作者之一、现在的书商,张小波和宋强,合计着要拉几个人好好聊聊,然后凑成书。就这样,在去年10月份,宋强找来熟识的宋晓军、王小东,还有黄纪苏和刘仰,在北京郊区一处农家乐开了一次会,这会整整开了三天半。这三天半,这些人就凑在一块胡侃。 比起《中国不高兴》时的“冲动创作”,宋强认为这次的班底更专业,像宋晓军懂军事,王小东有专业的经济学知识,黄纪苏熟悉文艺,所以大家在一起聊,更容易聊出火花,激发灵感。不过由于争锋激烈,给宋强在后期编辑上也带来了“痛苦”,虽然有速记,但个别话到底是谁说的,也无从“考证”,只得再打电话求证,然后让大家进行文字再加工。 “全部讲出来再说,没什么好限制的。”作为策划者兼作者,宋强认为很多好书都是这么“碰”出来的。本报记者:冯伟宁[<i> 本帖最后由 新一代史可法 于 2009-4-10 18:27 编辑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