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群众文化的根脉来源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扎根于青海的各族群众创造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漫漫千百载,各民族群众创造出了枝繁叶茂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奇葩。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祭祀活动是他们集中表演和展示的大舞台,多姿多彩的歌舞、戏曲记录民族变迁发展的历史,琳琅满目的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品是他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他们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不失为鲜艳夺目的瑰宝。
青海省工艺美术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福琴介绍,目前,我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挖掘特色工艺美术资源、促进特色工艺美术产品的生产经营等方面走出一条健康发展的新路子,我省拥有启加、西合道、斗尕、更登达吉4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此外,还有青海省工艺美术大师15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38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单位10个,产业发展内容均以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热贡艺术等青海传统文化资源为主。
从2003年开始,省政府连续举办了四届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展,参展内容包括民族服饰、民族首饰、民族日用银器、藏传佛教艺术、玉石雕刻、艺术藏毯、艺术壁饰以及唐卡、雕塑、刺绣、剪纸等种类,并有民间艺人当场献艺。突出了我省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民族性、地域性、多元性,将保护利用青海原生态文化资源与集中技术先进青海民族民间文化品牌相结合,使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自己所拥有文化传统的魅力。在将于6月9日开幕的第四届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期间,第五届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展将举行,省工艺美术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在展会内容、规模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进,除以继承、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打造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牌,促进工艺美术行业全面发展为主题外,集中展示我省独具特色的工艺美术资源和近年来工艺美术产业取得的新成果。(作者:郭晓芸)
西合道大师:“我热爱热贡艺术”
热贡文化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包括唐卡、雕塑、版画等艺术形式,内容涉及涵盖了藏族的历史文化、民众、艺术、宗教等内容,被誉为“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瑰丽的明珠”。
西合道是我省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擅长热贡艺术绘画技艺,他的作品不仅在我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隆务寺、吾屯下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都寺等寺院的经堂中有收藏,而且在甘肃夏河拉卜楞寺、博拉寺、玛曲寺等寺院,也能见到西合道精湛技艺的展现。6月5日,正在为第五届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展准备作品的西合道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1953年,只有8岁的西合道跟随舅舅尕藏大师在甘肃夏河拉卜楞寺学习唐卡的绘制,他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热贡艺术文化熏陶。1958年,回到家乡同仁县隆务镇吾屯下庄后,便进入上吾屯学校学习,学习了藏族文化知识。回忆起这段经历,西合道说:“我生命中的这两段经历对我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在拉卜楞寺学习了唐卡的绘制,使我自幼便深深地热爱上了这种具有鲜明藏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而在学校学习藏族文化知识,令我对佛教故事的领悟更加深刻,更加明白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说起今年4月份,自己应邀赴法国展示代表青海乃至中国文化的唐卡作品时,西合道激动极了。 “4月15日下午,在开幕式上,座无虚席,当我拿出从国内带来的八幅唐卡作品时,并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了唐卡的起源、特点、工序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并现场为大家演示了勾金线条和画五官这两道最细致的工序,大家不停地发出赞叹之声,许多人还当场要求高价购买。可是,我一一婉拒了,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我们中国的艺术品都是无价之宝。我诚挚地邀请他们到中国、到青海来实地感受我们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
据西合道介绍,色彩的绚丽闪烁是唐卡的一大特色,热贡画师绘制唐卡的颜色分别有黑、红、白、黄、蓝、绿、紫、青、金,原料由矿物、植物和纯银、纯金甚至各类珠宝加工制成,绘制出的唐卡观赏性极强,作品历久弥新,极具收藏价值。而一幅唐卡作品的诞生,需经制作木头框架、绷布打底、素描草稿、上色、勾线条、画五官、勾金线条、装裱等工序,其中上色工序细致到上底色、上过渡色、镀金等,且每道工序都容不得有丝毫差错,要求画师胸有成竹。西合道说:“一幅成功的唐卡作品是容不得有一丝瑕疵的。虽然有些错误之处可以修改,但是,改动之处明眼人一眼就能发现,这会大大影响作品的质量。”
“我热爱我的家乡,热爱热贡艺术。即使创作一幅唐卡作品至少需要花去三四个月、半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可是,在我心中,唐卡是有着极高艺术价值的艺术品,我愿意为之付出心血。除了儿子之外,我还带了几十个徒弟,我希望这种世代口传身授的传统技艺能够走出家庭,让更多的人认识热贡艺术、喜爱唐卡,使热贡艺术不断发展、走向世界。” (作者:郭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