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春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凌源皮影戏的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辽宁省凌源市宋杖子镇二十里堡村,虽然少时生活清苦,但有父母的疼爱、哥哥姐姐的呵护,每天也是无忧无虑。刘景春学习二胡是受了他大哥的影响,每到闲暇时候,他就缠着大哥教他,那优美的乐音让幼小的他迷恋不已,由此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19岁时,刘景春就是村文艺宣传队里的骨干。1971年,沈阳前进歌舞团来到宋杖子。在一次联欢演出中,歌舞团请当地琴师伴奏,全公社拉二胡的高手都被请来助兴。听说导演要选一名二胡手加入歌舞团,众人都使出浑身解数,想争取到这一机会,最后导演选定了语不出众、貌不惊人的刘景春。在随后的日子里,歌舞团的老师对他倾心传授,并带他去各地演出。尽管每天只能吃3分钱一碗的大白菜,享受4角钱的补助,但他觉着日子过得比蜜还甜。没多久,他被调到二十里堡学校,成为一名民办音乐教师。
1978年,喀左县影戏班子到宋杖子演皮影,刘景春第一次见识了盲人用四弦拉的啷当韵,那声音婉转悠扬,不同于二胡等其他乐器,让他一下子着了迷。于是,他开始用唱机记录那些影调,逐一演习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的唱法,用简谱形式记录传统的啷当韵。那时,刘景春白天在学校教学、排节目,晚上跑去戏班子帮台。在帮台时,他很认真地听盲人拉的每一个过门、间奏、慢板、流水板、大悲、凄凉韵等,然后记录下来。经过半年多的日夜揣摩,刘景春基本掌握了皮影的演奏技巧。
1979年,凌源县皮影戏团成立,草创之初,连个拉弦的都没有。这时,正为此事发愁的皮影戏团团长王远遇到了来县里为学校买乐器的刘景春,就这样,刘景春从一个民办教师变成了县皮影戏团的伴奏员。
总有人问刘景春:“这门手艺跟谁学的?”刘景春的回答始终是:“我的老师千千万,谁拉得好,我就跟谁学!”刘景春拜的师傅数不胜数,像当地的盲艺人董文、尹和林、宋广达都曾经教过他。他得知河北省唐山皮影戏团的黄亿金四弦演奏精湛绝伦,就立刻登门拜访,黄亿金也被他谦虚好问的精神所打动,后来把自己珍藏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盘丝洞》等许多珍贵的谱本全都寄给他。
为了将这门手艺传下去,刘景春还劝说自己的女儿刘兴梅学唱皮影戏。每天早晨,他就领着女儿到树林中练嗓、识谱,要求女儿把带谱的剧本全背下来。仅半年时间,女儿就将《人参姑娘》、《白蛇传》、《牛郎织女》等剧本倒背如流。刘景春对女儿要求非常严格,他说:“要么不学,要学就必须学一流的。”在刘景春的教导下,女儿的技艺也日益成熟起来。1994年,辽宁省鞍山岫岩县举行了一次皮影汇演,凌源县选送的《红嫂》扮演者因病不能出场,刘兴梅临时上台救场,谁也想不到初次登台的她,表演起来却是底气十足、游刃有余,征服了现场观众。如今,她已成为凌源皮影界最年轻的识谱演唱者。
于艳天 周志军
上一篇: 齐聪颖和她的绢人(组图)
下一篇: 刘德芳:自制树根笔 传承书法"飞白"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