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嘉骐作品《武当朝圣图》(局部)
玉石,识者为玉,不识者为石。
袁嘉骐慧眼识玉,业内称奇。1996年夏,身为湖北工艺美术研究所玉雕研究室主任的他,只身赴新疆,与有关方面洽谈“玉事”。一路奔波,未能如意。正要返汉之际,参观一个工厂。办公室地上,两块并不显眼的白玉原料跳入袁嘉骐眼帘,他的心剧烈地抖动起来。
一番辛劳,玉料运到武汉。大家一致看好通体洁白的那块玉料,袁嘉骐却钟情于另一块有枣红色包皮的璞玉。
他突然有造一尊佛祖释迦牟尼像的冲动。
自1975年21岁进入湖北工艺美术厂学习玉雕,勤奋加天份,已使他在圈内颇有名声,可他从来没有造过佛像。
案头准备精细精心,腹稿已至烂熟。
先从佛祖脸部造起,玉料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瑕疵,眼见玉料越来越薄,弟子们都劝他更改设计,做一尊卧佛。
袁嘉骐不为所动,就在玉料将尽时,瑕疵消失了,像后还出现了一片正圆形的淡黄色,似一轮生辉的佛光。
工期颇紧,袁嘉骐安排助手与弟子加班。一位弟子想把淡黄色的光环琢磨得平顺些,谁知弄得一半黄一半红。
惊恐的弟子甚至想用调色的胶水弥补过失。
夜不能寐的袁嘉骐在灯光下,对着玉料反复地观察、揣磨,隐隐望到像后映出红色的玉质。他拉上弟子,牵着那点感觉,慢慢地雕琢下去,一片红彤彤的光环,似一片火焰跃了出来。
历时两年,名为《佛光普照》的精品诞生了。
1988年,经友人介绍,袁嘉骐遇到一块50多公斤的绿松石大料。此前,全国多位玉雕大师审视后,均不看好这块大料。袁嘉骐力陈己见,经一年努力,高价购回所里。他牵头的课题组拿出四套设计方案,经高层反复遴选,又经四年辛勤雕琢,恢宏的《武当朝圣图》面世。阳面,87位仙道吴带当风,游山朝圣;阴面,武当月夜,百鹤投林。“一眼见到这块绿松石料,心就猛烈地跳动起来。”20多年过去,袁嘉骐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记如昨。
玉树临风,玉汝于成……玉,总连结着一些美好词汇。但璞玉之成大器,艰难又偶然,要一双智慧的眼睛,更要一颗智慧的心灵。
袁嘉骐42岁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的作品常为私家所藏,价格不菲。1979年,他的《极乐图》在香港就拍到180万元港币。在计划经济年代,他的一件作品够厂里发几个月工资。
去年举办新中国60年工艺美术展,囊括国内顶级高手。在出版的作品集上,袁嘉骐的作品荣登封面。(刘长松)
上一篇: 微雕奇人王志伟 一根筷子刻完整清明上河图
下一篇: 古灯藏家薛勇:灯的历史是追求光明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