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鼓吹乐传承人伊双来
演奏现场
地处鲁西南的济宁市嘉祥县及相邻地区,是一处传统民风民俗保留相对完好的区域。千百年来,儒家文化浸润滋养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循礼”和“守道”是当地人处世为人的准则,鼓吹乐这种独特的礼乐仪式已在该地区流行了数百年。春播秋收,鼓吹手们在自家的田间耕作,一旦遇有婚丧嫁娶、生辰寿日、庙会当社、家族贺谱、拜师收徒、开业庆典等“行事儿”,鼓吹手们就相互“当客”,集合一处“上事儿”,为事主们施展各自的技艺才能,用艰辛的劳作聊补家庭生计。
初识伊双来是5年前在济宁嘉祥县马村镇他的家中。伊双来中等个头,操一口浓重的鲁西南口音,他是由文化部审批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鲁西南鼓吹乐”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伊双来不胜言谈,待人亲切,性格耿直。我常坐他驾驶的摩托车,车前车后载满了扩音设备、高音喇叭和吹打乐器,在乡间小路上颠簸行驶。我住他家里,听伊双来讲述亲历的奇闻轶事。
伊双来的父亲伊正银曾是当地有名的鼓吹乐艺人,但伊双来4岁时,父亲不幸去世,靠叔父接济度日。为继承父业,年仅8岁他就开始跟叔父伊正乾学艺。叔父教练严厉,开始只教他打铜板、敲鼓点、练节拍,一年半后才让他坐着练习吹唢呐,再以后他就跟在叔父身后练习走着吹奏,逐步地学会了“一句板(句板第一段)”、“天下同(快欠场)”、“快慢裸子(抬花轿)”等一些唢呐短曲。10岁那年的一天晚上,伊双来得知老僧堂乡大曹村的曹瑞启(1919—1989,著名唢呐演奏家)在梁宝寺镇演出,就揣了个粗面饼子,跑了十八里路去看演出,看完后徒步两个多小时才摸黑赶回家来。伊双来至今不识乐谱,许多唢呐吹奏技巧和鲁西南鼓吹乐中的经典曲目,如《江东大乐》、《朝天子》、《到青来》、《原板抱龙牌》等,都是靠多次观看揣摩、反复练习、死记硬背学会的。
解放初期,伊双来他们不论远近只能肩搭布搭子徒步赶场,直到1975年他才买了一辆自行车。那时的嘉祥县及邻县地区,只要谈好“事儿”,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都要按约定时间为事主吹奏演出。然而也有意外的情况,有件事至今令伊双来刻骨铭心。
有一年的阴历十月,那天雨雪交加,伊双来从济宁里营镇下“事儿”后,要到30里外的汶上县刘楼赶吹丧事儿,走到济宁城里时雨雪下大了,他花了15块钱买了一件雨衣,然而狂风大雪很快就把他身上的棉衣、棉裤淋湿打透了。当晚无论如何也赶不到目的地了,只好到四前铺村一位同行家避寒。敲开门,人家夫妻已经睡下,不管三七二十一,伊双来把他们从被窝里赶出来,自己脱掉棉衣棉裤一头钻进人家的被窝。看着趴在被窝里“筛糠”的伊双来,人家又好气又心痛,连忙帮伊双来引火烘烤棉衣棉裤,最后和衣坐在椅子上熬了一夜。
天亮了,雨雪停了,棉衣棉裤烘干了,伊双来连连道谢继续赶路。上午9点多钟才赶到刘楼,又不歇气地为事主忙活演出,但毕竟耽误了东家头晚安排的丧事演出,事东家很不满意,原来讲好的20元工钱扣去了一半,还不够冲抵买雨衣的钱。
多年执着而艰辛的从艺之路,使伊双来练就了一身唢呐吹奏绝技。他能熟练地演奏近百首传统和流行的唢呐曲目。伊双来吹笙、竹笛的水平也很高,他还能边吹唢呐边敲扁鼓、锣和铜钹等打击乐器,坐场演出时,他一个人就是一台戏。伊双来运用“大把攥”、“小把攥”技巧“咔”出的戏腔,活脱一个戏剧演员在吟腔道白,无论是柳子戏还是梆子戏,他都能表演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他的“换气”功夫很棒,吹奏过程中他的口腔、胸腔以及腹腔形成一个巨大的气囊,不时地鼓起来,瘪下去,再鼓起来,再瘪下去,能一口气把单个音符不间断地吹二十多分钟。
轮吹(也称传笛)时,他能两只手各持一支唢呐,每支唢呐吹一个音,快速轮流吹奏,音响准确、均匀、干净、脆生,充分表现出他口封的控制功力。笑吹时,他能用牙齿咬住唢呐哨片、用舌根抵住哨片吹奏,表演时嘴角自然上翘呈微笑状,不用口腔,仅用腹腔运气、用舌头控制也能吹响、吹好。更令人惊叹的是他的“二龙戏珠”、“二龙吐须”等演艺技巧:两只手各持一支唢呐,将唢呐插入两个鼻孔,用鼻子吹响两支唢呐,口中还悠闲自得地吸着香烟,使观众目不暇接,拍手叫绝。后来,他把这套技艺用唢呐曲《农家乐》贯穿起来,成为他的保留名牌节目,不管什么场合,只要伊双来吹奏《农家乐》,演出现场的观众无不掌声雷动,叫好不迭。
如今各级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当地鼓吹乐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今年初,嘉祥县文化局资助伊双来部分经费,帮他置办了一辆面包车,从此“上事儿”再不会为路途遥远和雨雪天气犯愁了。他对我说:“我做梦也没想到有今天。”
伊双来现收徒8人,包括他的两个女儿、一个女婿。他仍用口传身授的方式教授他的徒弟们。他曾多次被邀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文化节演出及唢呐大赛,获得了多种奖项。
2006年5月20日,国家文化部批准鲁西南鼓吹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1月伊双来被审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鲁西南鼓吹乐代表性传承人。如今,伊双来对鲁西南鼓吹乐技艺的传承充满了信心。我们也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有广大的民间艺人的共同努力,这一被民众广泛接受的民间音乐艺术定能与时代共发展。(王玮琦)
上一篇: 杂技艺术家金业勤 从老天桥一路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