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德然:身世很苦 手艺很甜

2012-12-05 22:15:11 作者:阳化杰 来源: 浏览次数:0

auto_keywords


樊德然在倒糖画儿

成都糖画俗称“倒糖饼儿”“糖粑粑儿”“糖灯影儿”,是流行于四川成都的一种食糖工艺品,由于用融化了的糖汁作画,所以既好吃又好看,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如今的成都人追溯过去,还会勾起这样的儿时回忆:看到街边的糖画摊就走不动道儿,挤在摊前看那火炉上糊香糊香的化红糖,等不及红糖在大理石板上被描画成各种图案就已垂涎欲滴。更叫人着迷的是,买糖画还有摇转盘中奖的机会,谁转到转盘上某个规定的图案就可以免费吃糖画。虽然很少有人能遂了心意,但依然对糖画不舍爱恋。

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当年走街串巷卖糖画的营生也没人做了,可现在也只有走进公园才能找到卖糖画的人。

一半学艺,一半偷艺

今年42岁的吴逢全是目前还在卖糖画的少数艺人之一,他的糖画摊就设在成都的公园里。“虽然赚不了几个钱,但在公园里摆摊还会有不少人来买,小孩儿、年轻人都比较喜欢。”

吴逢全说自己原先学的是面塑,后来跟着老艺人樊德然才开始学习做糖画。2008年,成都糖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樊德然也被命名为这一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在一次非遗展览上,记者见到了樊德然老人。虽然已经88岁高龄,但老先生说起话来依然有条不紊。“由于家境凄苦、姊妹众多,11岁那年我就外出学艺谋生。”旧社会拜师学艺并非像现在这样容易。那时樊德然年纪还小,一个人来到成都,两眼一抹黑,甚至连个铺盖卷都没有,好在幸运地拜了当时小有名气的糖画艺人谢青云为师,才勉强找到一口饭吃。

因为年幼体薄,刚接触这行的樊德然还没有糖画担子高,挑着担子进门出门可苦了他。因为门槛高担子挑不过去,就只好先把担子上的东西都卸下来,一样一样地搬进搬出,然后再一一装回担子里。樊德然说,当年学艺,不给师傅挑几年担子,打几年杂,就休想学到过硬的本事,至于挨打挨骂,更是家常便饭。说着,老人便指着自己的一只耳朵说,他现在耳朵“背”就是那时候被师傅打的。

但这些苦难并没有难倒一心想学手艺的樊德然,那时的他只想着赶紧把手艺学成好养家糊口。可使他着急的是,虽然跟着师傅四处赶集摆摊子,可师傅只忙着给顾客倒糖画,却没时间给他指点,所以他也根本上不了糖画担子。有道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每当忙完手中的活儿,樊德然便站在师傅身后仔细地看他做画,慢慢地看多了就有了领悟,等师傅休息的时候,他再开始“画”。就这样,一半学艺、一半“偷”艺地学了5年,终于在他16岁那年艺成出师,有了属于自己的糖画摊子,而这一做就是一辈子。

“做糖画不仅要求糖料好,手上技巧更重要。做画的画瓢要重拿轻描,这样画出的糖画才更加逼真。”因为自己学艺比较辛苦,樊德然自己带徒弟时总是耐心地把诀窍一一教给他们。

上一篇: "金母泰斗"胡家芝的剪纸人生

下一篇: 马岳思:《英雄》斫琴师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