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九龙山
相关日志
-
-
分享
马溪九龙山
-
8551110535 2016-1-20 10:34
-
五年前,我曾写过《游九龙山记》,那个九龙山在牛大场镇山口村。现在,我要带你去游的是另外一个九龙山,这个九龙山位于马溪乡,此九龙山比彼九龙山更大,更高。 十年前,我作为县“生态搬迁办”的一员,配合县里负责杉木河景区上游村民易地移民搬迁的工作,一个叫袁文隆的村民说,他其实不想从大山里迁出,因为那里有好山好水,人的寿命都比城里长。如今他们进了城,由一个熟悉的地方搬迁到一个陌生的小城来居住,算是已为世界遗产地——施秉喀斯特的生态保护作贡献了吧! 马溪九龙山位于施秉北部,是杉木河的源头,离施秉县城七十八公里,离马溪乡二十一公里,在马溪乡的东南面。最初认识马溪九龙山完全是由一次偶然的机会,清水江卡柳苗寨独木龙舟被洪水冲毁,要我们去帮忙找一棵杉木——因那种龙舟要求的树子比较大,长象这样大的树子,必须得有四五百年的树龄才可以打制。我们走遍了好多的地方,最后才到九龙山找到。于是,我这才知道,九龙山有那么大的原始森林。《乾隆 . 镇远府志》载:“杉木河,在偏城北,其源有二:一自骂溪之塘头;一自白垛之土地坪,合而为杉木河。过左司治后,届漏日岩前,与大江合。明万历年间,採办皇木于此河,故名。”由此可见,万历年间都到这里“採皇木”了,也就说明现在的北京紫金城一定有杉木河“皇木”贡献过。而五百年后,我们也还能在这一带找到可打制独木龙舟木料,也就不难理解它森林植被保护之完好了。 享受真正大自然气息,领略森林的风景,你必须到森林里去感受,到那里徒步、溯溪,或跌坐水中,或选择一块能看得到天空的坪地仰望天空,你才能感触大自然的精华和人间的秘境。现在就让我带你去探寻这九龙山,或许那也正是您魂牵梦萦的去处。 施秉县北部高原聚结着众多的山峰,以九龙山(海拔 1573 米)为中心,北面有佛顶山(海拔 1869 米,为黔东南第二高峰),轿子山坡(海拔 1045 米),万佛山(海拔 1447 米);东面有芦塘坡(海拔 1332 米),帽子坡(海拔 1322 米);南面有太平山(海拔 1184 米),大坡老(海拔 1129 米),老鹰岩(海拔 1178 米);西面有高子崖(海拔 1035 米),龙洞坡(海拔 1615 米),老寨湾(海拔 1045 米)等,十余座,都是千米以上的山峰。九龙山置于这些山峰之中心,有“万山相簇拥,伸手可摘云”之称。 去九龙山有四条路可走,而最便利的是茶园村。茶园村在九龙山的南坡,从这里徒步上山,路也不错。沿路是田园和和森林,偶尔能见到小溪流。溪水冬暖夏凉,水流过的地方都长满了青苔,水中能见到一些小虾和小鱼。除此之外,这里生产一种石蛙,当地人叫它石蜯。这种石蜯生活在山溪水坑内或石洞岩隙中,它在傍晚时爬出洞穴,在山溪两岸或山坡的草丛中觅食。夜深时,便逐渐返回洞穴,天亮后很少在洞外发现其踪迹;白天一般伏在洞口,或潜伏在草丛、砂砾和石片空隙间,伺机捕捉附近的食物。石蜯在冬季寒冷地都蛰伏起来冬眠,不吃不动,双眼紧闭。当地人说,夏天的晚上是捕捉的好机会,当地村民过支有捕捉这种石蜯的习惯。石蜯的肉味甘咸平,入肺胃肾经,有健脾消积、滋补强壮的功效,用它来治疗消化不良、食少虚弱等症状。不过,由于是国家保护动物,这里的人也开始有保护意识了。 此山之所以叫九龙山,因为这山有九个山谷,每个山谷都有溪泉喷出,因而称为九龙山。有人说,九龙山有九龙,但有一龙经常不出来,所以才有“八龙出山,一龙伏地”之说。解放之初,有个荒诞的真实故事:佛顶山、九龙山是当时国民党“应变计划”打游击的好地方,当解放军进施秉县城之后,旧县长董公石带着部分武装溃逃到这里,占山为王。 1950 年这里的国民党骨干分子,惯匪、地主豪绅纠集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塘头中央大国”,那个大国里有皇帝,丞相、元帅,还有皇帝娘娘、妃子等等,组成这个“大国”的成员有,地主邹祖信、乡长李正堂、保长谢仕洪、冉茂林、匪首副司令陈轩明、李先荣、匪首队长谢万禄、杨光明、罗国斌等等。焉然一个封建王朝的派头。“皇帝”出门还要臣子们三呼“万岁”,早晚还人“请安!”他们以九龙山为“封禅”地,他们还请来法师,做法事,请圣公圣母还愿消灾。对天,呼九龙出来护驾,晨钟暮鼓,马不停蹄。 1951 年 4 月 9 日,解放军进剿,不到一天的时间,这个“中央大国”就灰飞烟灭了。当将他们送上刑场时,这个帝国皇帝是这样总结的:当时做法事时,只唤醒了八条龙,有一条龙没有唤醒,如果唤醒了,“塘头中央大国”就成功了。一群有“理想”的草寇,演出了一场荒诞的闹剧,可笑!可悲!可恨! 转了几个大山,又爬了几座岭子,先前的树木少了起来。刚才还是茂盛的森林,转眼变成了低矮的树和草甸。在一些稍高的树上爬满滕本植物,有的树上还长有猕猴桃。猕猴桃当地人叫“毛狗卵”,没成熟,吃起来十分的酸。要吃它必须摘回去,放在谷堆里一段时间,软了之后就可以吃了。它是一种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的水果。传统医学认为,它可以治疗烦热、消渴、黄疸、呕吐、腹泻、石淋、关节痛等疾病,而且还有抗衰老的作用。我们小的时候,也常常到山上打这种野果,有时还拿到市场上出售呢。 从南坡上,去九龙山还得绕过东山,再转向北坡才能上到山脊。在一个小山坳处,在路左旁我们发现在有半截石碑,没有文字,上半截已不清楚滚到什么地方去了。有人说那是“九龙寺碑”,也有人说那是“天华寺碑”…… 莫衷一是,必须有碑才能证实。 此时的山更雄壮了,顺着左崖,一条不大的路径,天工所造,右边是万丈深渊,恐高症者不敢视之。好在崖壁之下有大树掩饰,看不出多少的深度,给人一点慰藉。再前行,上崖顶上盖过头顶,看不到天空,有飞泉自上而下,如珍珠,跌在路中,飞溅泼人。崖壁有一些小道,上有粪堆,有人说是野山羊排的。当地人介绍说,现在不仅有山羊,还看到的野牛出没了。 路越来越窄,一条石级出现在眼前。石级并不蜿蜒,而是笔直向上。抬头望去,有寨门横卧眼帘,门楣上有牌匾,红底黄字,上书“天华一线门”。真是“一线门”,有的地方还容不下一人爬行。“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我看这九龙山同样有“自古华山一条路”那样的巍峨和险峻。 过了一线门,天地开阔起来。极目千里,大小山峦在指间。看远山云腾雾绕,似波涛浪击。虽是微风,也感觉到这地在颤抖。刚才还是汗流浃背,现在则感觉有冷意。 东望有小庙一座,三柱二瓜,两米多的高度,房头立门,看不出一点灵气来,这可能是中国最小的寺殿了。这庙是新立的,上有庙名:“天华莲花大殿”。没有史料,我不知道这九龙山原祀奉的是道家的还佛门神,如果原来这庙就叫“天华莲花大殿”的话,那么这九龙山即是佛门寺院。因“天华”之华,即为梵语。华,俗作花,指草木之花。也就是献于佛、于菩萨。天华,当指是佛教中的四大护法神,又称护世四天王。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名、南方增长天王名、西方广目天王名、北方多闻天王。那么九龙山这“天华莲花大殿”是供奉这护世四大王吗?因老寺已随和尚去,这新小庙也不知是和尚所建或是居士所立。佛教有“无情有性,珍爱自然”的自然观。唐代有个高僧叫玄湛然,认为万法都有佛性,包括山川、花草、林木、大地等,既然有了这种自然观,那怕是一橦小庙,守护着这一方水土,散花于这山水间,也算九龙山有了佛缘。 我不是搞研究的,但我还是期望在这古刹的遗址上,找到半块残碑或一处墓志来证实莲花大殿曾经的存在或辉煌,让我去告诉别人这里历史的真相。假如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有信仰,缺少了几丝的文化,这似乎是信仰与文化之间的悲哀,或至少对这著这样一座山峰。 又是在后来的很多时间里,我从一位姓袁的村民那里得知,那里的庙建于明代,那座山的另外一个山脊上有几座古墓,有碑文,有墓志,并说这庙宇还与一位征苗将军有关……就是因为都是繁体字认不识。这些信息让我至少从心底上得到一点安慰——我会相信,这古寺至少建在五百多年前,还可能是一个极富宗教、文化内涵的古代宗教活动场所。可惜我没有了更多的时间来作进一步的考察,或许等到下一次,我会给大家讲述关于九龙山一个美丽的传说和故事。 佛教是个怪异的东西,它强调所谓“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就不悟”,我们不知道是要“疑”还是“不疑”。作为凡人,我们当然不会悟禅,更体会不到“平常心是道”的最高境界。禅学很难参透,但如果能用心体会,也能有所领悟。走近这自然里,就要有悟禅之心,让自己的灵魂历练: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过程。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心。 远山云影散尽,更不见夕阳。微风送来缕缕青凉,使人不经意间打了个寒颤,便意识到我们该回去了。 二 0 一六年元月二十日于偏桥古镇 贵州省施秉县苗学研究会 吴安明 (笔名 / 紫夏) 邮箱: Wam520sb@163.com
-
984 次阅读|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