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返回首页

8551110535的个人空间 http://56china.com/bbs/?19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清水江:划龙船与吹芦笙

已有 995 次阅读 2016-7-3 08:55


 

     在清水江一带,人们总是有一种说法,叫做“高坡吹芦笙,河边划龙船”。高坡,是指住在高山地方的苗族,俗称高坡苗;河边,是指居住在清水江岸边的苗族,俗称河边苗。吹芦笙与划龙船,这似乎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然而,就是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其来源居然源于同一个故事。

       巫娲是杨柳塘的人,今年八十岁了,她会唱《玛翁嘎几哈》(译成汉语即《杀龙歌》),这是一组苗家办小席酒爱唱的酒歌,它适合于春天里歌唱。因为春暖花开,百鸟到来,雨龙也到来,大地一片葱茏,人们开始了劳作。那么龙原来去了哪里?它为什么现在又回来了?于是人们追逐龙的足迹,探寻着龙的故事。

       《玛翁嘎几哈》的故事唱载:我们唱的龙是雨龙,它居在美丽的山腰间,吐着的色的气,拖着长长的尾——这里是云雾。它有时住在天上,尾在东西山上,头在东海里,身上五颜六色——这就是彩虹。它有时居住在绿潭里,与鱼虾为伴,与蛇虫为舞,发怒的时候,欣起浪波,搅动河流——它叫作水龙。它长得很英俊,英俊赛过撒男(撒男,即太阳神),伙子帅过喇男(月亮神)。它们轮流出现,天下才有热季和冷季。往宝啊耇雄,巴确与耇当,他们都是聪明的人,他们都是智慧的公。他们能把月亮人天狗的口里抢出来,他们能把理说得天下人都听。往宝带着儿子去漸遨(即清水江)捕鱼,一网得虾子,二网得螺丝。三网得螃蟹,四网得不得鱼,搅浑了龙潭,打扰了龙塘。水龙不得安宁,它抓了往宝耇雄的儿子,拉进了深潭,拖进了河塘。

       往宝的儿子被吃了,没有办法,他只好回到村子,找来寨子人,往宝和耇雄,巴确与耇当,找来了姑妈,喊来了姑爷,亲戚都叫到,朋友也都来。他们来商议,大家来商量,这个冤真大,这个仇真深,喊谁去杀龙?叫谁去救子?大家商议说,那潭真的大,那塘真的深,水犵狫住高山,水犵狫聪明,只有请他去,他才能救人。用什么去请?他才去杀龙?用绣花线,一顶花帽去请。又给了水犵狫1.2钱白银烧龙窝的钱。人们就用这些东西去雇水犵狫杀龙。

       水犵狫下到了龙潭,抓到了水龙,龙哭妈叫娘,惨叫声传到了先沙(即岩门司)。用钢刀把龙砍成三大节,一节抛到略瓮(即黄平太平洞),一节抛到工瓮(即马号龙颈),一节抛到荡瓮(即施洞塘龙)。龙死后臭气冲天,臭味传到了波航(谷陇地方的一个村名)。

       水犵狫还烧了龙窝,龙子龙孙跑出了三路。一路跑到了先奖(即雷山西江),一路跑到了山上,变成了云雾。一路去河边,变成了沙滩。

       龙走了之后,天下黑乎乎,没水养浇田地,人们没有吃的。于是,往宝和耇雄,巴确与耇当又来相商议:还是请龙来,天下才不摸黑,地上才有水,大家才有饭吃。大家来分工,共同请龙来。居住的河边的就划船去水中,敲鼓响咚咚,让水龙醒来。居住在高山上的姑妈姑爷就去吹芦笙,把山上的雾龙唤回来。传说这往宝家有三个姑妈,一个嫁到丢梭(即施秉杨柳塘),一个嫁到巴窝(黄平翁平),一个嫁到巴翁(黄平黄飘)。他们分别履行各自的职责,龙回来了,雨水也来了,大地又恢复了生机。

       自此之后,“河边划龙船,高坡吹芦笙”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施秉县苗学会吴安明2016/6/7于偏桥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