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返回首页

8551110535的个人空间 http://56china.com/bbs/?19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贵州云台山宗教文化遗迹

已有 1276 次阅读 2015-10-2 07:54 |系统分类:民族历史 | 云台山, 贵州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 ”,正因如此各个民族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奇迹。远古的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向后人留下了他们曾存在过的痕迹,这就是宝贵的文化财富。而今,那些古迹不仅仅象征着一种文化,更是人们向历史求证的最佳途径,那也是一种远古的灵魂引导人们回家的呼唤。历史已经过去,今日我们应具有远大的发展眼光通过一些对历史古迹的研究,重视古迹,让历史文化得到尊重,满足眼球的需要,更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文物古迹是人类历史上宝贵的文化遗产,对科学研究、历史教育、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今天我们希望通过对古迹的研究,更主要是增强人们维护民族文化血脉的意识。

        云台山位于施秉县北部,距县城区13公里,为白云岩喀斯特地貌。云台山风景区是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云台山、外营台、轿顶山及大田垴等群峰组成。面积约210平方公里,主峰团仑岩海拔1066米,突起于群山之间,因山形“四面削成,独出于云霄之半”,山巅如台,加之云雾缭绕,故名云台山。云台山以原始自然生态、天象奇观、奇峰丽水、佛教遗址、道教古刹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最为特色。面积47平方公里。云台山、排云关两大旅游片区,规划景点24处,山间珍稀等植物近400种,珍贵等动物近百种,被称为“植物宝盆、动物宝库”,是贵州东线探险寻幽的旅游宝地。2007年,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以及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洞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批)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鉴于施秉县云台山景区的喀斯特地貌具有其独特性,2008年,经贵州省政府批准,施秉县云台山景区被列为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预选地之一。施秉云台山景区经规划景区面积有100多平方公里,包括云台山、杉木河、黑冲等三个景区(点),景区内保存有古老、完整、全球罕见,面积相对比较大,为世界最美的白云岩喀斯特,这是之前入选的武隆、石林、荔波三地所没有的,其独特性十分明显。2014623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并过了以贵州施秉云台山等为代表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申请,云台山成为贵州省第三个世界自然遗产。2014年,在全国公布的“寻找中国最美观景拍摄点”第一批名单中,云台山映斗阁入选首批“最美观景拍摄点”。

        施秉云台山除原始自然生态、天象奇观、奇峰异石等景观以外,云台山也是贵州著名的宗教胜地。明清时期,云台山寺庙林立,塔阁高耸,其建筑精湛,壁画优美,堪称“黔中一绝”。但是,由于政治的原因,有着悠久历史的宗教圣地被作为“四旧”破坏了,如今还留下头道灵观、二道灵观、渡云桥、土地庙、周公殿、会仙桥、迎仙洞、徐公殿、姥塔、舍俐塔、和尚墓等遗址遗迹以及大量的明清碑刻,人文古迹遗址众多。

头道灵观

        “头道灵关”,是主神“灵官爷”住守的第一个关口,所以这里把“灵官”写成“灵关”也没有错。头道灵官有灵官殿,殿祀灵官爷。赤面髯须,身披金甲红袍,三目怒视,左持风火轮,右举钢鞭,形象极其威武勇猛,令人生畏惧。灵官爷常塑在山门之内,镇守道观,其作用相当于佛教中的韦陀。

        头道灵关原叫“望玄关”,是云台山开山鼻祖白云道人徐贞元和其友周惠登最早修行的地方。据县志记载,明隆庆丁卯年,徐周二人就在这里“结庐”修行的。这里取名“望玄”也就是“玄空风水玄空风水”,为堪舆学派的一种,用于考察地理风水的吉凶。就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学说。徐贞元,偏桥卫千户。明隆庆年间,年已四十,因仰慕长生之术,忽弃家,初至施秉马号的金钟山,隐居修炼,但又觉得那里仙气不够,未修成正果,仍归偏桥(今施秉县城)。隆庆丁卯年(公元1567年),偕同里周登惠辟云台山胜境,继续修炼长生之道。越数十年,白云道人跌坐而逝,留偈数语,遗蜕去。其须发皤皤,指甲长数寸,生气宛然。后人修亭供之颜曰:“遗真亭”。云台山因白云道人修成正果而名闻遐迩。而徐贞元就是云台山的开山鼻祖了

二道灵观

        二道灵官是进入云台山第二道关口,二道灵官没有道观,只遗址。据传,明末,偏桥总兵的母亲就葬于此。传说,皮熊是个穷民,无土无地,靠帮地主做苦力为生,膝上还膽养个母亲。云台山上有道士,懂得点阴阳,会看风水,见皮熊辛苦养母,认为是个孝子,就对皮熊说:我是个道人,无钱无财,你相信我,你母亲一百二十岁之后,你将你的母亲葬在这二道灵官旁的山梁之上,并在这灵官殿对面的塔山之上建一座阁,日后你会有好处的。皮熊的母亲八十而终时,他按这皮熊的指点,将母亲葬于这二道灵官殿的一旁。并在对面的塔山之上修建了阁楼。(注:这二道灵官其实是祭拜皮熊之母的。)果不其然,皮熊发迹,做了偏桥总兵。可这个总兵过河拆桥,当这道士双目失明的时候,他翻脸了,经常不给这道士饭吃,百般虐待那位道士先生。道士先生的弟子听到这件事情后,觉得非要报雪此恨不可。道士弟子到来之后,就对皮熊说:是我们师傅给你母亲看的地,你发迹了。其实你不清楚,你才是个偏桥的总兵,那是因为你母亲是葬在半山腰上,如果再往上挪一挪,那就不是总兵了,至少是个巡抚或布政史了。后来,皮熊真的将其母之墓移上至望玄关。从望玄关打一望去:向山很好,当“皇帝”那是有可能的。皇帝肯定当不成,我们不知道这皮熊带着一个地方军阀跑到贵阳,自立为王,做了几天的土皇帝也便被孙可望灭了。留下“桥是弯弓塔是箭,箭箭射到皮家院”的话柄,供人闲谈。故事告诉人们:为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镇远府志》载:“塔山,在云台山侧,涧中崛起。总兵皮熊创阁其上”。明末时,贵州地域狭小,军阀势力也比较单一。偏桥(今贵州施秉)总兵皮熊趁着孙可望率军入滇,带着一群乌合之众赖在贵阳做“土霸王”,谁知,孙可望投降了清军之后,抬起一脚把他踹死了。

茶店河

        茶店河源于云台山的涓涓溪流。可水顺流而下可达杉木河。溯流而上,古木森幽,且有瀑布三重。茶店河是杉木河的主要支流,河水取日月之灵气,故水质清纯。“桥是弯弓塔是箭,箭箭射到皮家院”,有桥先有河,这河叫茶店河。这个桥就是渡云桥,也叫无量桥。院呢,就是过桥之后周公殿之左侧,现有老屋基,传说那就是“皮家院”。皮家院现还存有遗迹。茶店河早在明清时期位于渡云桥畔修有茶房,主要是供信士上山路过此地休憩之用,现存遗址。

周公殿

        周公殿,始建于明未清初(公元1648年—1661年)。周公殿坐东朝西,原有进深8米,高8米,面阔13米,七柱六瓜;四角翅檐歇山式,一明两次共三间殿两栋,前为周公殿,后为观音殿。解放后两殿皆毁。1986年,县人民政府将城隍庙搬迁于后殿遗址上,维修成一栋顶高8.48米,檐高6.48米,进深8.7米,面阔13米,明次三间(明间面阔4.85米)悬山式殿。殿前左右各配置相楼,顶高5.92米,檐高4.72米,进深3.95.右厢两间,面阔7.1米,左厢三间,面阔9.94米。实心山墙,屋面布瓦,扇面形沟头滴水。檐下卷板,木制花格扇门窗。

        现周公殿围墙外,古驿道右侧,尚有完整的土庙一座,门枋内圆拱门两侧,各有墨写回文诗两首.右侧两首已剥落,左侧尚存。目前,周公殿香火是整个云台山宗教文化活动最热闹的景点之一。

渡云桥

        渡云桥,又名无量桥,茶店桥、皮家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最早见于明《黔书》,乾隆《镇远府志》也有明确的记载:“渡云桥,在云台山下,望之如长虹跨涧,新月如云。”始建于“皇明天启丁卯(公元1627年)仲冬月。渡云桥为南北走向,系一单孔卷石桥,长12.5米,拱顶高9.2米,桥身连接两山,全长33米,宽10.8米。桥拱两头桥蹬基脚宽7米,现渡云桥除桥面左侧青石栏杆已缺,一桥头右侧护墙梢有裂隙处,余皆完好。对研究当地的桥梁史有一定的价值。渡云桥是因为人们为上云山顶度化,希望成仙而名。人能渡于端之上,那应该是神仙。渡云桥原本是要大家都成为神仙,而上渡的。渡云桥相传是明朝偏桥总兵皮熊所建。道家有个说法:“跨向万峰颠,渡云不渡水”,当然这桥就肯定取名“渡云桥”了。现在和尚多了,为了求得这“圆满”二字,就改成了“无量桥”了。至于又叫什么皮家桥,这没有根据,也许是皮熊住在这个地方吧。在这样一个深山老林里,修这样大的一座桥梁,说明云台山庙会来的人比较多,都是些善男信女,也充分说明:明清时期,云台山佛道教文化十分兴盛。

        桥近四百年了,至今牢不可破,体现了中国古代造桥技术的高超。现在我们同样能感觉到它“望之如长虹跨涧,新月如云”的那种风彩。

印斗阁

        印斗阁建筑其实是亭而不是阁,因为这是最近才恢复起来的。阁楼分上下两层,最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老子塑像之用,名叫印斗阁。隆庆年间,徐贞元和周惠登是在望玄关修行。他们看到对面的云台山云屯雾集,好一个修行之地。但因没有路,去不了那里。他们从望玄关越过山梁,来到这山岭之上,也就是现在这个地方,于是又在这里搭起毛棚居住。他们来回于望玄关和印斗阁之间。可有一天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不一会刮起大风来,把他们的草棚吹下崖壁之下。两个面面相觑,相对无语。他们想,看来还是修一个牢固点的阁楼才行。经过化缘,木匠来帮忙修阁楼了。阁楼是按道家“天圆地方”的阴阳学说修建的。阁楼修好以后,木匠没有见过阁楼的样子,就象农家的印米的斗一样,觉得很奇怪。笑着说对他们两人说:你这个房子哪里是阁楼,它就象我们家印米用的斗一样。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徐公马上回答:这就是“印斗阁”嘛。这也真神,阁楼的名字取好后,每天都见到印斗阁里面出来一升米,不多不少。正够这二君子吃。他们就在这印斗阁里,既诵经讲法,又研究医治病人的药方。兴致来时还对弈为乐,倒也活得神仙般悠然自得。在这里住了十年之后,觉得身子轻盈,可以飞翔了。于是闲暇时两人携手上塔山,在塔山上一望,可见其大小山峰层峦叠嶂,莽莽苍山古木参天。再看对面云台山确是“朝夕闲云往来,山巅如台惶然”。好一个修行胜地。就这样,此二仙人选择吉日,携手飞越老虎背,到云台山顶住了下来,使他们成为云台山的开山鼻祖了。“印斗阁”之名也由此留了下来。民间有语:叫做“印斗阁上修行好,云台山上任我行”。印斗阁,其史有诗为证:“乾隆颇喜游江南,龙体未到云台山。赐玺一方搁高阁,引来山间唱欢歌。”

塔山

        塔山,亦称姥塔,位于塔山虎头顶,因其状如铁塔而名。与云台、弥勒三山鼎立,遥相呼应。塔山在虎背山北侧。古代专为接待香客或僧人之处,现仅存遗址。原建有三层六角亭,木结构,高三层,层层飞檐,葫芦宝顶,每层六角,角挂风铃,高耸入云。其亭一二层为斋姑住房,亭外三方有毛石围墙,依山外沿上砌,厅左有圆形观塔台,前有桅杆一根,顶部装有滑轮,上下穿绳,每夜将天灯送至桅顶,宛若星斗,照耀群峰,传递光明,亭前有古柏一株,生在沙石之上,实属罕见,传说有一斋姑在此修行,初以粮食充饥,后食柏籽为生,竟活七十而逝。

回文诗土地庙

        周公殿围墙外古驿道右侧,有完整土地庙一座,砖石结构,整石盖顶,上刻瓦状和瓦沟,门面石灰粉饰,两侧门枋内斜,呈外八字形,中圆拱门,内供木雕土地神像,门枋有象形字体楹联,字迹模糊,据说其联左为“月照万里明”,右为“日晒金光言”(一说为:日晒金峦品)拱门两侧各有回文诗两首,其一:“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其二:“红炉黑炭季寒冬,炭季寒冬遇雪风,风雪遇冬寒季炭,冬寒季炭黑炉红。”全诗充满情趣,文字潇洒,写明四季,别具风格,读后畅怀不已。从诗书写之体来看,可能是后人修补此庙时仿书,因其书法功底太一般了。

        我们无法知道其门联为何人所写,有人猜测,可能取自于清代直隶学儒贾步瀛的《景忠山记》,因贾文有“日照之而或紫,月临之而生白”之句,待考。

        而回文诗则是清嘉庆元年头号状元赵文楷之诗句了。赵文楷,安徽太湖景宁乡人(今北中镇望天),字介山,号逸书。嘉庆元年(1796年)状元,太和殿传胪宣榜一甲一名,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等职,其历史上较有影响的事件,是嘉庆五年出使琉球。嘉庆九年赵文楷出任山西雁平道,嘉庆十三年卒于任上,终年48岁。其后辈赵朴初老先生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氏从赵文楷到赵朴初,六代翰墨,风骚相传。

据史书记,清代状元赵文楷,才思敏捷,能诗善对。一次赴宴,席间有人戏以春夏秋冬四季为题,请赵当场写七律回文诗四首,以一柱短香为限,否则罚酒三杯。线香未尽,赵文楷写出如下四句:“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红炉黑炭季寒冬,炭季寒冬遇雪风,风雪遇冬寒季炭,冬寒季炭黑炉红。”

        赵文楷,出生贫寒,仍艰辛求学,是个“书读五车还嫌少,诗吟万首不觉多”之人,而屡试不第。形单影只中他来到苏州阊门外枫桥镇,拜谒千年古刹寒山寺。他凭借深厚的佛学功底,受到寺内众僧的接待,并留他在寮房暂住。因穷困潦倒,一位老僧劝他“测字”作为生计。阴差阳错,这个挂着“测字不灵”招牌的人,居然在无意之中测到了正在江南“微服私访下江南”的永琰。永琰,爱新觉罗•颙琰,乾隆的爱子十五阿哥,也就是后来的清仁宗。他们了至交好友,永琰银两送给文楷,叮嘱他参加会试,要锲而不舍。乾隆五十八年(癸丑)和六十年(乙卯),赵文楷两次进京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他又回到老家,并在龙会庵里静养修性,读诗作诗之时,亦学《维摩诘经》、《法华经》等经书。嘉庆登基之后,特开丙辰恩科会试。赵文楷第三次进京赶考,终于中会试进士。殿试中,以其学富五车的深厚功底,加之诗人特有的激情文采,受到主考官纪晓岚(兵部尚书)、余士松(左都御史)的赞许,皇上的首肯,最终夺取第一甲第一名,高中状元,实现了“志在高科”的夙愿。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等职,嘉庆五年出使琉球。嘉庆九年,因嘉庆知道赵文楷懂得佛学,于是派他出任山西雁平兵备道。五台山是顺治皇帝落发为僧的地方。故其子孙康熙、乾隆都亲上五台山朝拜。嘉庆对五台山格外重视,要求赵文楷对五台山的寺庙要及时修缮,以作皇家避署胜地。文楷亲自监修,风餐露宿,足迹踏遍五台崇山峻岭,历时三载,使这千年佛教圣地和避署胜地重现风姿,再添新貌。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赵文楷结实了不少僧人,加之其佛学功底深厚,皈不皈依佛门,我们不知道,但这一辈子与佛有缘是真的。他在晋西北为官近四年,生活清苦,因操劳过度,于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三月初三猝死任上,死时年仅48岁。他死后他的好多僧友徒走他方,有的去了四川,有的去了江南,有的跑到了大西南来。也就是在在这个时候有几个五台山的和尚来到了云台山。当时的云台山住持听说五台山的土地因康熙的“好大的土地!”就凭着康熙随便说笑的一句话,被封成了山西的大土地。于是他们就在周公殿前修了这个土地庙,并将赵文楷的回文诗一并带进了这土地庙,也算是给庙友赵文楷的一个敬仰。

会仙桥

        会仙桥,原名善会桥。会仙桥,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西距迎仙洞一里,东距渡云桥三里,位于塔山沟深谷涧底,为山溪中一座石砌石辅,独礅平面桥,其为南北走向,现存桥长4.17米,宽1.22米,厚0.16米,距水面高1.5米,桥礅两端呈梭形以分流。桥墩长2.95米,宽1米。会仙桥重修于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道光二十二、三年,又为山洪所圮,再建于道光二十四(1844),重修时,将桥蹬迎水面设计成菱形,减少了水流的冲击力,因此,至今保存完好。话说在隆庆年间,徐贞元在云台山上修行得道,想问道于他的人很多,据说有弟子八十。可这些弟子只能在周公殿修行,他们要送徐公上山只能到这会仙桥为止,任何人也不得到山顶上去。徐公给其弟子说,云台山顶上面神仙较多,你们修行不够,去了会惊动那些神仙。有个叫张守戒道士,原也是个小官员,后来弃官从道了。他的背景和徐公一样(徐公是偏桥千户)。扶徐公过河的次数多了,觉得这过河十分不便,因而组织人力把桥修好,并取名“会仙桥”。此后,徐公上、下山都很顺利。徐公见张守戒很真诚,教会了他很多的道术,后来又派他出游到全国各名山道观拜师求道。万历末年(约公元1619年),张守戒历衡山、上九嶷,返棹洞庭,游武当,过嵩山至华岳。遇异人授以书——学有成就。后到甘溪柏棵树修行。

迎仙洞

        迎仙洞位于会仙桥与钟鼓洞之间。始建于明末清初。该洞坐南朝北,距地面高出1.94米,洞高2.45米,宽2.15米,进深1.25米。洞口有横长2.78米,竖宽0.6米的踏躁,供人上下。洞顶上,有剔石摩崖一方,长1.05米,宽0.4米,横书阴刻“迎仙洞”三字。洞门两侧,有剔石摩崖榴联,长1米,宽0.25米,阴刻楷书,联云:“威灵遍显尘田口内,魁口难逃慧眼中”。对仗工整,满含佛意。迎仙洞与道教有关。因为道教将“洞天福地”,作为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换一种说法,那就是“洞天”意谓着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据乾隆《镇远府志》载,有个叫严峻的人曾蜗居于此。严峻,是湖广公安县人,(现湖北公安县人),称冷水道人。他年轻时,“学贯百家,心通星术”,但不愿做官。他跑到贵州的平坝县修行。后又觉得平坝那里的仙气不足,于清康熙年间,自平坝“徙寓”偏桥之云台,西华等山。他要学着他的先祖严子陵,隐逸不仕,认为乱世富贵并不荣耀,但求清心超脱保全名节。他到这里修行并不是那种为修行而修行的人,他还教书育人。读书的地方就叫“松涛阁”,而这阁的阁名“松涛阁”三字还是由冷水道人题写的。他教的学生有孙上元,孙上位和宋安让。这三个人孙上位得个贡生,而孙上元和宋安让中了举人。当他的这些弟子成才之后,他去了西华山(施秉县雷洞沟之畔)继续修行和教书。人们觉得此人不凡,在他离开云台山之后,人们把这个“蜗房”,取名“仙人洞”,并供上了“三眼神”。(三眼神:庇护山的神灵。)意在显其神威,识其魍魉,使这道教圣土得以安宁。

一天花雨

        “一天花雨”山门:这里是进入云台山顶峰的第二道卡门,也最险要的一道关口。云台山主峰前、左、右三方都是万丈悬崖,这道门可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作用。这道卡门上方刻有:“一天花雨”四个大楷体字。“一天”是“全天”之意,“花雨”即“落英缤纷”。“一天花雨”是佛教用语。出自唐代李华的《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十里花雨,四天香云,幢幡葢网,光蔽日月。”这里是指高僧弘扬佛法时的盛况。“花雨”指诸天赞叹佛法的功德散花如雨,是赞叹佛法的功德散花如雨,像甘霖雨露滋润人间。也就是“梵天花雨降甘露,慈悲喜舍度世人”。“一天花雨”,以哲人的独特体验,吟咏这灵奇隽永的山、珠光交映的水。语境是对玄妙深奥的禅或道,向人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解,凸现出了禅或道的智慧和境界。

        “一天花雨”的书写出自何人之手?有人说是邓子龙,也有人说是张守戒,更有人说是黄龙光。这些都是有可能的,因为邓子龙曾任湖广黎平五靖等处地方参将。明万历十年(1582),邓子龙游历偏桥,来到佛顶山,扩建其先祖邓金真墓。他知道徐贞元在云台山“羽化”后,到云台山拜谒徐贞元的遗真亭。而且曾题诗纪胜,诗云:“万山高处云结山,崔巍鼎立真奇哉。乘风步虚一搔首,白云散尽青天开。穿崖出洞二十里,宝塔三五涧中起。巨木枯藤石上生,夜业挂月朝飞雨。石钟石鼓数声静,野鹤时啸烟霞里。天门玉籁天孙语,织女银河罢机杼。下界山神知我来,功成羽化蓬来主。”诗中有“朝飞雨”之词。还有种说法说是丹霞道人张守戒。因为此人是徐贞元关门弟子,又曾“历衡山、上九嶷,返棹洞庭,游武当,过嵩山至华岳”。算得上是个出个远门的人,知识也很丰富。只不过他得道之后,并不在云台山修行,而是回到了自己的世业之地甘溪乡柏棵坉,“立洞为亭,朝真拜斗其中”,做的是一些行药、施符、卜筮之事。既然是徐贞元的高徒,题写卡门是有可能的。还有一个就是太仆寺卿黄龙光,他是天启六年(1626年),谪戍偏桥卫。到偏桥虽说只有一年多,但他游走于飞云崖、平越府之间,写了不少诗文。他与丹霞道人张守戒又是好朋友。对于张守戒的师傅在云台山出道修行,并“羽化”成仙于此,他能不感动吗?而且黄龙光又是个大文豪,太仆寺卿都当了,他题写几个字应该没有问题。

云台山碑文

        云台山山门石碑有两通,一通为“募修石门碑”,另一通为“告示碑”。右边一通石碑,高0.67米,宽0.42米,厚(嵌入石壁)0.12米。碑额阴刻偕书“募修石门碑记”,竖刊“偏桥卫掌印都指挥刘定国暨卫属善姓等”姓名,镌于明天启元年(1621)。虽经数百年风风雨雨,字仍可辨认。左碑为“告示碑”,通高0.68米,宽0.48米,原(嵌入)0.12米。碑眉横书阴刻“告示”,在“告示”两字正中,刻有四方官印一方。该碑系光绪二十四年(1894)“钦加盐运使衔遇铁即补道特授贵州镇远府正堂依博德恩巴图鲁”所出的一通告示。内容为关于审判云台山僧人海常内外勾结盗窃庙财一案的判决书。全文计三百九十九字,文辞重复,内容空泛。字迹清秀,刻工细致。这两通碑对于研究云台山僧人制度、条约提供重要的实物例证。两通碑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台山寺田产碑,位于白垛乡半河村小桥头路口。立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十二月初三日。碑通高1.2米,宽0.56米,厚0.11,碑眉横书阴刻“永古不朽”四个大字,碑文共计275字,分作13竖行书阴刻。该碑系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十二月初三日,“特校贵州镇远府正堂加二级”,“出示张贴云台山晓谕”的一通告示。重刊立于民国四年(公元1915)五月初一。内容为判决李文晋、李文典等霸占云台山田产山林一案,并告诫庙田佃户,今后不得抗交、短少以及私行典卖田产等,违者定即严挚究办,决不稍为宽贷。现该碑文除有17字已模糊,余皆清晰。对研究云台山庙产地提供实物资料。

        护泉碑,位于云台山半山腰,徐公殿下150米处的山路南侧。始建于民国二十七年三月三日(公元1938年)。碑坐原立于小庙前,现存洞右侧石根之驿道旁,碑坐西朝东。碑通高0.66,0.48,0.14米。碑文楷书阴刻,左为“徐公普济,法延天一,施泽无边。饮水敬神洁净,发勿污秽清泉”。中刻大字“开泉龙王香位”,右刊“民国二十七年三月三日,朱平阶立”。碑完整,字清晰。朱平阶,偏桥镇上翁哨人,系民国31年(公元1942年)黔东事变首领之一的朱伯屏之父。民国30年(公元1941年)云台山大殿失火,朱平阶、邓应奎等捐资捐物修复,并请县城黄小阁先生前往书写梁上文字,对于维护文物古迹有一定贡献。

        渡云桥碑,位于渡云桥东南角上,共有三通。一通碑额仅余“碑记”二字及竖刊“皇明天启丁卯仲冬月”等字。一通为穹碑,碑眉横刊“补修无量桥碑记”,右侧可见“偏桥司”等字,右侧竖刊“乾隆二十五年”等。另外一通石碑碑文清晰,分作21行行竖刊,敍文计10287字,记录该桥修建沿革。落款为“大清嘉庆二十一年岁在丙子闰六月六吉日”。

云台山舍利塔与和尚墓

        云台山舍利塔与和尚墓,位于云台山后山月亮井坡上。登临其地,可俯瞰云台、塔山、弥勒等山。该处共有塔、墓六十余所,皆坐东面西,散置于一片葱茏的青林之中,环境甚为清幽。舍利塔为云台山住持僧、高僧圆寂藏骨所建。一般为和尚去逝皆为墓葬。一、尚存完整者有塔五座,均为青石料镶砌,墓三所。其余或塌或陷,仅存遗址。舍利塔之一:通高1.5米,四层,一层方形,中镶嵌石碑一方。二层和三层圆形,四层为六角盖顶。是“圆寂本师丘普成默□之墓”;塔之二:通高1.77米,五层。一层方形,中嵌碑一方,二层大圆形,三层为小圆形,中竖刊“阿弥陀佛”四字,字迹清晰。五层为六方形瓦沟顶。塔建于“康熙五十年甲午岁六月吉日”,是“圆寂以丘本师寂清号原浩之墓”;塔之三:通高1.7米,三层方形圆顶,每层四方各逐层内收,圆顶高0.2米;塔之四:通高2.44米,六层,每层六方,工艺十分精湛。第六层系整面刻制,逐级上收四小层,至葫芦宝顶。塔第一层左、中右三层正方,各嵌有小石碑一通。左、中两碑已毁,右侧一通碑文计149字,竖刊在不足0.4平方米石碑上,字虽小,仍可辩认。为“康熙五十八年已亥岁冬望日立”。塔主为“吾师彻□和尚,临济宗第二十四正派也。原籍四川蓬溪人氏”;塔之五:通高2.43米,六层,每层六方,圆宝顶。一至二层为料石镶嵌,三四至六层均为整块青石。第一层左、中、右三方中各嵌有石碑一方,碑文均可辩认。左碑横书阴刻“万古禅机”,竖刊出生、坐化年月时辰,以及“善友”9人姓名。中碑中刻“皈依弟子”之后,分四排刻有36人姓名。以上之刻“善友”、“弟子”人名多达58人,由此可知当年云台山之盛况。

        和尚坟之一:墓长圆形,土堆,周以石普围砌。建于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墓志主为“圆寂恩思上海下洲”,墓面有碑,碑帽中有扇面形剔石一方,刊七言绝句一首,分作八行由左右两方向上,字数对等排列,诗文为:“青山绿水漫悠悠,明月轮流照九洲。丁未午向朝会□,狮字回头离七秋”。墓之二:圆形,土堆,料石围砌封土高一点二米。建于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为“圆寂恩师第二十五世□□法号普仁老和尚”。另有渡云桥上方也有一和尚墓,土堆,有素碑一方,中刻“西归持斋法名□修道好若余墓”。墓主殁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籍贯江西,既有法名又有道号,可见当时云台山已经是佛道合一的宗教胜地了。

道庵井

        道庵井——“道”即道家。“庵”本来就有草庐的意思。《释名•释宫室》有“草圆屋谓之庵”,就是说圆顶草屋谓之庵。《镇远府志》载:白云道人徐贞元,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弃家入道。其弟子是丹霞道人张守戒(任偏桥指挥)。万历末年(约1619年),“历衡山、上九嶷,返棹洞庭,游武当,过嵩山至华岳。遇异人授以书。丹霞携归读之,微通其意。天启(16211627年)时,太仆寺卿黄龙光、都督同知黄越皆友善,与之谈玄,往往妙晰奇理。”当听说徐贞元在山上无水吃之后,为了孝敬师傅,张守戒在道庵井修了个水井,为使水井保持卫生,他在水井之上搭了个草棚,于是人们取名“道庵井”。

徐公殿古建筑群遗址

        徐公殿古建筑群遗址位于云台山主峰,云台山主峰海拔1066米,一面临山,三个面临崖,灵绝山峰涧中起,独峰如剑,直挿云霄,苍茫云海间,真一个修行的好去处。

        云台山顶,东高西低,从北面的卡门入峰顶,先后是凿石道、遗真亭、拜经台然后才进入殿院,卡门至最高点周公殿,相对高度约30米,徐公殿古建筑群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从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徐公与周公开辟云台山开始,经明清两朝数百年的不断修建完善,到民国时期,云台山宗教建筑有了一定的规模。从低到高依次为:关公殿、九间房、祖师殿、大佛殿、徐公殿(玉皇殿),由65级石台阶相连接。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因钟鼓楼香火不慎,钟鼓楼起火,大火漫延至大佛殿、祖师殿,钟鼓楼、大佛殿、祖师殿均毁于火灾,损坏大小佛像48尊,此后朝山者减少,会期冷落。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农历初一,朱平阶(曾任施秉北区区长,其子朱伯屏曾任国民党少校副官长,镇远厘金局长,专署参议、“黔东事变”首领之一)登云台山,触景生情,决心修复云台山庙宇,重整当年热闹景象,他们父子协同地方绅士共同商议,重新明确山主及修复庙宇事宜。重新推选山主、盟主,管理好180亩庙田,并装修西地、半河两个庙僧粮仓,由朱伯屏负责到贵阳等地雇请工匠26人前来修恢。当时,朱平阶捐大洋200元,邓应奎捐大洋100元,肖跃仁、肖建德、杨坤保各20大洋,白垛杨万福献田100挑,大桥杨助成献田40挑,所需木料由大庆、黑冲的李天福和龙先恩近山提供。动员上、下翁哨,西地、白垛、大庆五个保的民众,户出义务工十天,诸事就绪,即日动工。朱伯屏派翁哨联防队坐阵指挥。工程于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农历十月动工修建,至民国二十七年农历三月完工。按照“修旧如旧”的办法,恢复了大佛殿、祖师殿、钟鼓楼。共安祀佛像48尊。可惜“文革”中云台山各种庙宇被拆被毁,现只留遗迹。

        1987年,施秉县人民政府为云台山风景区的开发和有利于文物的保护,将始建于明,重建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的平宁寺前后两庙搬迁至徐公殿遗址,于1989年组合维修而形成了现在的徐公殿规模。整个布局严谨,高敞宏伟,颇为壮观,殿后及左右两侧,古柏青青,环境优雅和谐,别有韵味。殿正门下行十一级阶梯平台内,左右各有焚纸塔一座,砖石相砌,上砖下石内空,三层六方,各有焚纸门,出烟口,每层各有两叠涩,挑出六角飞檐。砖砌部分,为白石灰粉刷,勾勒出框,内绘彩色花卉,古朴典雅。

        从这些建筑的名称和前面山门处的碑文我们可以知道,至少从明万历中后期开始,云台山就已经是佛道合一的场所。最兴盛时期,有僧人、道士280多人。在现在的白垛乡走马坪村,至今还留的碑文,上面介绍了当时的庙产地到达半河、胜溪等一带,有耕地五千多挑,可见兴盛程度。那可真是:深山古寺梵音净,青灯古佛伴禅心。

0一五年十月二日于偏桥古镇

 

贵州省施秉县苗学研究会吴安明(笔名/紫夏)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