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返回首页

admin的个人空间 http://56china.com/bbs/?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中国56个民族服饰总汇解说图

已有 2557 次阅读 2015-10-4 19:34 | 民族服饰, 中国

中国56个民族服饰就像56朵鲜艳的花,分布在中国的各个地方,点缀着这片神州大地。中国56个民族服饰各具特色,它们色彩纷繁,闪耀着它们的光彩,绽放它们的魅力。

中国56个民族服饰就像56朵鲜艳的花,分布在中国的各个地方,点缀着这片神州大地。中国56个民族服饰各具特色,它们色彩纷繁,闪耀着它们的光彩,绽放它们的魅力。小编将为您整理中国56个民族服饰及各个民族简单说明,敬请关注。下面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等五十六个民族的集汇。

蒙古族
蒙古族是我国东北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位于俄罗斯西南方的一块是卡尔梅克人。“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

回族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全民主要的生活方式为伊斯兰,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特称)大批迁入中国,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藏族
藏族主要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操藏语的民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中国境内有人口约541万余人(2000年),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藏族自称“蕃巴”(bod-pa),汉语的名称“藏”来自藏语gtsang“后藏”,gtsang这个名称的原来意义可能是“雅鲁藏布江yar-klungs gtsang-po流经之地”。

维吾尔族
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有一座白雪皑皑的天山,天山脚下聚居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 总人口达987万人(2009年),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族共计941.3796万人(2006年),约占新疆总人口的46%。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此外还擅长园林艺术。中国最大面积的葡萄生产基地,即葡萄沟就在离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东南184公里的吐鲁番盆地。“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开封、郑州等地。

苗族
苗族 ,(越南文:Mèo;泰语:???? / ???;Maew / Mong 英语也称Hmong),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彝族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古时候就对历法和宗教信仰有着深刻的研究,在常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饮食和服装文化,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壮族
壮族(旧称僮族,壮文:Bouxcuengh),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秦以来,壮族先人历代分别称为西瓯、骆越(雒越)、南越、濮、僚、俚、溪峒蛮、乌浒,在宋代史籍中始称为“撞”、“僮”、“仲”,明清时也有称为僮人、良人、土人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僮”与“壮”同音),直到周恩来倡议在1965年改“僮”为“壮”。

布依族
布依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2545059人,其中贵州省有200多万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荔波、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市)。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布依文,但未能普遍推广,现在通用汉文的较多。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享有“水稻民族”之称。红水河流域还是中国最重要的林区之一。

朝鲜族
朝鲜族(???)又称高丽族,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的朝鲜、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其余散居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满族
满族(满文: 拉丁转写:Manju),原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人、旗人等,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福州、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新宾、青龙、丰宁、宽城满族自治县及滦平、隆化等民族县,和若干个满族乡。

侗族
侗族(侗语作 Gaeml)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侗族人口总数为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侗族在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

瑶族
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为2637421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等。

白族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还有说法主张白语(白族的语言)、土家语也属于汉语族。绝大部分操本族语,通用汉语文。元明时使用过“僰文”(白文),即“汉字白读”。使用汉字书写,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传统饮茶方式。

土族
土族主要聚居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以北、黄河两岸及其毗连地区,其中大多住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县、大通县、乐都县、同仁县等地;还有一部分居住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过去各地土族有多种自称,互助、大通、天祝一带的自称“蒙古尔”(蒙古人)、“察罕蒙古”(白蒙古),民和县的多自称“土昆”(意即土人,吐浑音转),乐都县自称“大夏人”(西夏人)、其他地区的自称“土户家”。附近藏族称土族为“霍尔”(对藏北游牧民的泛称,藏文史籍曾用以指回鹘或蒙古族;另说即吐谷浑),汉、回等民族称之“土人”、“土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据本民族意愿,统一称为土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族人口数为241198。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使用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过去通用汉文,近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土族文字,正在试行。

哈尼族
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布的滇南地区,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哈尼族见于汉文史籍的名称,有“和夷(蛮)”、“和泥”、“窝泥”、“阿泥”、“哈泥”等。自称多达30余种,如“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叶车”、“阿木”等等。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哈萨克语:?аза? / Qazaq / ?????)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民族和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1600万。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人口125万(2000年)。使用哈萨克语,本民族的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语,1959年设计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1982年这一方案废为音标,并恢复原先的阿拉伯字母。在哈萨克斯坦,使用以西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2010年,文字拉丁化也慢慢展开。

傣族
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有历史和文化渊源,语言和习俗也与上述民族接近。

黎族
黎族是中国岭南民族之一。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数为1,247,814。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 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民族语言为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方言不同。在接近汉族的地区和各民族杂居的地方,黎族群众一般都能讲汉语(指海南方言)、苗语等,同时黎语也吸收了不少汉语的词汇,尤其是解放后吸收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新词汇就更多了。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建国后逐渐通用汉文。1957年曾创制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

傈傈族
傈僳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国内外人口总计有100多万。其中,国内人口为57.4万余人(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国外人口40多万,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老挝、印度、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县是傈僳族的主要聚居区,人口有20多万。其余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地区的丽江、永胜、华坪、宁蒗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德钦、香格里拉县;保山市的腾冲、龙陵、昌宁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盈江、梁河、瑞丽、陇川县;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禄劝、武定等县;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云龙、宾川等县以及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西昌等地,处于“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状态。除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相对聚居,形成较大村落外,其余各地的傈僳族多与汉、彝、纳西、白、傣、景颇等民族交错杂居。

佤族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

畲族
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

高山族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为秦淮、曹、排湾三种语群。没有本民族文字。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文。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

拉祜族
拉祜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1990年人口统计约41万,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两岸思茅、临沧两个地区。其中78%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

水族
水族是水生动物的统称。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 贵州省。三十四万人。操 水 语,属 汉 藏 语系 壮 侗 语族 侗 水 语支。与古代“ 骆越 ”有渊源关系。另外还有搜神记中的水族。

东乡族
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其余分别聚居在和政县和临夏县。甘肃的兰州、定西地区和新疆、宁夏也有分布。人口37.3872万(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纳西族
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现有人口为324679人。

景颇族
景颇族,中国云南世居民族之一,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又分别称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自称“景颇”、“载瓦”、“喇期”、“浪峨”,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芒马、古浪、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突厥语,系本民族自称,意为“四十个姑娘”,也有认为是“四十个部落”、“山里游牧人”、“赤红色”等含义。但一般解释为“四十个姑娘”。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克苏和喀什等地区。另外,在黑龙江省富裕县也有零星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柯尔克孜族人口数为160823。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

土家族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中共建政后,通过民族识别,长期不被承认的土家族被确定为单一民族,并且在1957年成立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后还成立了酉阳、秀山、石柱、长阳、五峰、印江、沿江等民族自治县。土家族人今天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扎兰屯市、阿荣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主要居住在罕伯岱村、洪河村、全和台村、海雅屯)、龙江县、富裕县、嫩江县、爱辉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仫佬族
仫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他们自称“伶”、“谨”。壮族称之为“布谨”,汉族称之为“姆 佬”。“仫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建国后统称仫佬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河池等县境内,与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水族等民族杂居。

姜族
羌族能歌善舞,对酒情有独中,崇拜神明和英雄。喜好白色。有着“白石莹莹象征神”“双手抱定朝天柱,吸得黄河水倒流”)“没有歌不行,没有舞亦不行”等形容。
川北群山之颠的“云朵中的民族”羌族聚居区处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这里山脉重重,地势陡峭。羌寨一般建在高半山,故而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

布朗族
布朗族是中国西南历史悠久的一个古老土著民族。施甸居住着的濮人,自称“乌”,他称本人,俗称“花濮蛮”。从日老(今保山)迁来勐底(今施甸),现主要居住在木老元、摆榔两个乡。布朗族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无文字,习汉文,有着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化,至今仍然保留着最具鲜明特征的民族语言、服饰、歌舞、风俗习性。

撒拉族
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化隆回族自治县黄河谷地,以及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一带。部分撒拉族散居于青海省的西宁市及黄南、海北、海西等州和甘肃省夏河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伊宁县等地。其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撒拉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字。 伊斯兰教是撒拉族的全民信仰,所以,宗教对其历史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较深的影响。

毛南族
毛南族也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称谓表明他们是岭西的土著民族。虽然毛南族人口较少,但他们却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闻名于世。

仡佬族
仡(ge)佬(lao)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437997人。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仡佬族的发祥地。现在的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居住在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和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等4个地区,少数散居于云南和广西。居住在贵州省的占民族总人口97%以上。

锡伯族
锡伯族,是中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与古代鲜卑和近代满族有一定的关系。有一种说法说沙俄曾以此名称创造北亚的新地名:西伯利亚。现有人口近十九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新疆锡伯族人口为4万余人(其中查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2万余人),辽宁沈阳约5万人,其余主要分散居住在北方各省及全国各地。

阿昌族
阿昌族是中国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陇川县户撒和梁河县九保、囊宋三个阿昌族乡。潞西县江东乡高埂田和盈江、瑞丽有少量分布。此外,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漕涧、旧州等地,保山地区腾冲县和龙陵县也有部分居住。

普米族
普米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丽江地区的宁蒗县、丽江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是主要聚居地。其余分布在云县、风庆、中甸以及四川省的木里、盐源等县。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意即“王冠”。塔吉克族的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若干世纪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操伊朗语的诸部落。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分为色勒库尔塔吉克语和瓦罕塔吉克语两种方言。由于民族交往频繁,新疆许多塔吉克族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文。

独龙族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旧称“俅人”。分布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位于高黎贡山以西,但当利卡山以东,设立独龙江乡,是独龙族唯一聚居地。目前约有7400人。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独龙族原有原始群婚的习俗,现已不存在。男女均散发,少女有文面的习惯。独龙族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相信有鬼。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旗、阿荣旗,黑龙江省的塔河、呼玛、逊克、嘉荫县和黑河市。“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鄂伦春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一般通用汉语文。信奉萨满教,崇拜自然物。新中国成立前,鄂伦春族还处于原始社会,社会内部尚未形成社会分工,只有男女老少之间的自然分工。社会生产以集体狩猎为主,采集和捕鱼为辅。五十年代后,在政府的扶持下,鄂伦春人开始走出森林从事农耕和工业。

赫哲族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饶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区不同,从而有不同的自称。居富锦县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称“那贝”,居嗄尔当屯至津口村的称“那乃”,居勒得利村沿黑龙江下游至乌苏里江的称“那尼傲”。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为4640。使用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文。

门巴族
门巴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门隅和上珞渝的墨脱及与之毗连的东北边缘。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门巴语,但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藏文。门巴族人主要信仰本教(一种原始的巫教)和喇嘛教。门巴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学,民歌曲调优美、流传久远,其中以“萨玛”酒歌和“加鲁”情歌最为奔放动人。门巴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也兼营畜牧业和狩猎,擅长竹藤器的编织和制作各种木碗。门巴族人民与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通婚,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

珞巴族
珞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仅有3000人。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最为集中。 珞巴族内部部落众多,主要有“博嘎尔”、“宁波”、“邦波”、“德根”、“阿迪”、“塔金”等。“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

基诺族
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基诺是民族自称,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加以引伸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1979年6月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6个民族。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其余散居于基诺乡四邻山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