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不能改变命运,拿什么来承载民族希望? “知识改变命运”,曾经鼓励一代又一代的人,发奋读书,改变人生,成就了宏伟事业,达到了人生的目标,体现自我人生的价值…… 那些尸居高位者,在教育青年一代的时候,谁都知道“谆谆教诲”:青年是国家的希望,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要多读书,书读好了才有希望。 但是,如今的社会,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却逐渐遭受越来越多人的置疑,却是事实。 罗彩霞被同学王佳俊冒名上大学的事件,《中国青年报》的评论说,“对很多人而言,通过读书、教育改变命运已经越来越难,而通过权力,却可以轻易地成就一个人的命运。难怪有人说,与其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不如有一个神通广大的官爸爸”. 在整个事件中,如果王佳俊没有当政委的父亲王峥嵘,事件可想而知,是不会发生的。 就在去年曝光的云南玉溪处级干部公开选拔事件中,公开考试第一名的李冬梅没被任命中,一名未参加公选的官员却被任命为统战部副部长,也着实让人对学习伤失信心。 还有另外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对于当下大学生找工难的问题。种种迹象表明,一个没有任何后台背景的农村大学生,所花掉的高昂学费,是其父辈毕生血汗钱来培养的。其结果却是找不到工做,是面临失业。是背负如此不堪的生存问题。所以,才会有重庆、湖北数万学生放弃高考。 而前不久媒体报道,根据中国国务院研究室、中央党校研究室和社会科学院等部门,日前出炉1份关于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报告《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统计中显示我国处于社会优势地位的阶层,高干子女职业继承性明显增强,“干部子女当干部的机会比常人高2.1倍”。 中国亿万富豪中,91%是高干子女,其中2,900多名高干子女拥有资产达人民币2兆多元,而且,在金融、外贸、证券、国土开发、大型工程5大领域担任主要职务的,有85%至90是高干子弟,实际已经形成官僚资产阶级。 等等等等…… 当此类事情在媒体间如此的频繁报道,让我们感觉已成为社会常态,这时候,我们有理由怀疑:知识不能改变命运的时候,我们该用什么话来激励子女去学习?国家又将拿什么来承载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老鲁草于09年5月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