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619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庆晚报的西大乡饮酒报告之后续

[复制链接]

21

主题

107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malwadiane 发表于 2009-9-19 22:44: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按时间先后顺序重庆晚报的读者反馈 --------------------------------------------------------------2007年12月25日2:37:00   张老师(蜀都中学):看了昨日01版《个税起征点拟上调至2000元》一文,我认为,个税起征点并不是问题的重点,无论调到2500元也好,5000元也罢,并不能保证这个起征点永远合理——1600元的起征点,不是只实行了两年就落后了吗?而短时间内频繁调整起征点,其变革成本也是惊人的。因此,最需要反思的是“一刀切”的征管方式本身。  龚世学(渝中区中山三路):看过24日01版《圣诞节前大学生穿行“酒礼”》一文,我认为应该多搞点继承的。现在,五千年的渐渐被人淡忘,值得人们深思。网络编辑:孔祥伟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小行星 发表于 2009-9-20 01:20:58 | 只看该作者
“PK”洋节没有必要 稿件来源:成都日报   2007-12-25 3:18:53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九木  12月24日是西方的平安夜,不少地方已筹备各种活动,准备平安之夜的狂欢。据《重庆晚报》报道,西南大学华夏社的20多名同学日前却身着汉服,表演了一场复兴传统文化的“酒礼”仪式,和“洋节”进行PK。(12月24日《重庆晚报》)  我深知这些同学之所以这样做的“良苦用心”,就是“为了传播传统文化,提高人们的内在修养,重新唤起人们对古典文化的尊重”。而且,在圣诞节前精心上演,有以此抵制“洋节”浸淫日甚的意味,还可以更诱惑国人的眼球。  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PK”圣诞节?因为洋节日益风行?传统节日日趋冷淡?中国社会调查所3年前公布过一份报告,他们调查了北京、上海等14个城市的青年,发现,近九成的年轻人表示会庆祝圣诞节。可是,年轻人之所以热衷于过洋节是有各种原因的。  洋节风行,是否代表国人就会忘记传统节日?答案是否定的。网络也曾做过“是否认为洋节比传统节日更重要”的调查,结果百分之百的人表示“不是”。这表明,人们对传统节日有一种自我保护、自我维护形象的意识。其实,每一个民族都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让其传统文化深深地扎根在她的人民心中,也许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它就是在影响我们每一个人。即使在没有祖国节日可以放假的海外华人心中,谁又遗忘了中国传统的节日了呢?  由此看来,“PK”洋节至少没有多大的保护传统节日的意义。这并不等于我们提倡大家去过洋节而废黜本民族节日,而是希望以包容的心态对待西方节日,去掉“你死我活”的此消彼长思维。这是我们这个日益开放的国度多元文化的需要。而且,我们已经和洋节“PK”了那么多年,实际效果也说明继续这样做很幼稚。  保护传统节日无可非议,整理、挖掘、抢救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当务之急,但重点应放在其深厚文化内涵上,而不是非要和西方节日“PK”,完全可以从丰富、改造我们的节日入手。至于每年总有一些人要打着保护传统节日的旗帜来靠“PK”赚钱则不在此列。  中国节日大多是自然节气,以家庭为准,形成闭合空间;西方节日则属于大社会的东西,超出家庭范围。两种节日相比,前者是家庭团聚所必需的;后者是人际交流的产物,它更注重与非血缘者的接触,中国社会结构日益从家庭人、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这种以“洋节”作为人际聚合方式的交际应越来越流行还可能延续。我们没必要发出“国将不国”感叹,更没必要祭起“复兴”大旗,觊觎国人的钱袋。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3#
xiaolaixi 发表于 2009-9-20 03:57:18 | 只看该作者
广州日报:“酒礼”PK洋节,醉翁之意在钱袋?周晓翔  评论员文集 C--陈家兴 D--丁刚 D--杜峻晓 G--郭振清 H--黄晴 H--黄培昭 H--黄泽全 J--建达 J--蒋元明 J--蒋萌 L--李德民 L--李泓冰 L--李忠春 L--李长虹 L--林治波 L--卢新宁 L--梁守泰 M--马龙生 P--裴智勇 S--斯雄 S--士心 T--唐宋 W--王义堂 W--王比学 W--王石川 W--王兰 W--温宪 X--朽木 X--夏长勇 Y--余晖 Z--张显峰 Z--张贵峰 Z--朱梦魁 Z--郑根岭 网友文集 C--蔡永飞 C--陈一舟 E--迩东城 H--惠铭生 J--蒹葭 L--梁江涛 L--李红军 L--刘海明 L--李克杰 L--李清 L--罗天柱 L--李先梓 L--刘以宾 L--李业成 L--陆志坚 L--廖祖笙 M--毛飞 M--毛建国 Q--乔新生 S--邵道生 S--石飞 S--舒圣祥 W--王克安 W--王若谷 W--王秀华 X--襄尔 X--奚旭初 X--余丰慧 Y--杨涛 Y--闫旺 Z--朱达志 Z--张敬伟 Z--周明华 Z--张培元 Z--直言了 2007年12月25日09:21来源:广州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昨天,西南大学华夏社的20多名同学身着汉服,表演了一场复兴传统文化的仪式,和“洋节”进行PK(12月24日《重庆晚报》)。  洋节符合年轻人求变、求新的心理和思维,所以受宠在所难免。但洋节风行,是否代表国人就会忘记传统节日?答案是否定的。网络也曾做过‘是否认为洋节比传统节日更重要’的调查,结果百分之百的人表示“不是”。这表明,人们对传统节日有一种自我保护、自我维护形象的意识。其实,每一个民族都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让其传统文化深深地扎根在她的人民心中。即使在海外华人心中,谁又会遗忘了中国传统的节日呢?  每年总有些人要打着保护传统节日的旗帜来和圣诞节等西方节日“PK”,无非是从洋节的商机中受到启发,想另辟蹊径,赚取银子而已。  中国节日大多是自然节气,以家庭为准,形成闭合空间;西方节日则属于大社会的东西,超出家庭范围。两种节日相比,前者是家庭团聚所必需的;后者是人际交流的产物。中国社会结构日益从家庭人、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这种以“洋节”作为人际聚合方式的交际会越来越流行,没必要有“国将不国”的感叹,更没必要祭起“复兴”大旗,觊觎国人的钱袋。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4#
zxm5657 发表于 2009-9-20 06:33:38 | 只看该作者
“季羡林热”背后的精神迷失 2007年12月28日09:00  来源: 中国网  作者:王龙发表评论(6)支持(3)反对(3)  每到新年的前后,也正是某些人“弘扬传统文化”情绪最热烈的时候。有报道说,重庆在平安夜举行超10万人的狂欢活动。紧接着,又有消息称,西南大学华夏社的20多名同学身着汉服,在孔子像前表演了一场复兴传统文化的“酒礼”仪式,随后,还齐声朗诵了《关雎》、《鹿鸣》等《诗经》中的名篇。他们选择在圣诞节和新年前夕举办这样的活动,目的是继承和传承民族文化,与“洋节”进行PK。(《重庆晚报》12月24日)  所谓“PK”,大致是因为不服气而一比高下的意思。为什么单单选择这么个“洋词”不得而知,联想到去年圣诞节前,“十博士”穿着西服倡议抵制圣诞节、拒绝西方文化侵蚀的情景,不免觉得有点滑稽。不过,我相信有人这样做并不是无的放矢,从近年来的国学热,到《论语心得》、《品三国》的走红,再到传统节日的法定化,其中肯定有一定的民意基础。恰如政协委员李汉秋所言,这是中国文化自尊、自觉的表现。  大概源于这样的认同感,近年来以信奉国学、提倡传统节日的名义抵制圣诞节便成了一种高尚的理由。谓之“高尚”,是人们往往把这样的行为拔高到爱国的层面解读,即使他们穿着西装满口“OK”、“PK”也能自诩是中国文化的正统代表。有意思的是,人们一方面是对“洋节”不分优劣横加拒斥,一方面却对国外的科技产品、社会文化等刮目相看。与此同时,树立传统文化的偶像也越来越成了时尚,几乎与国学沾边的人都成了一面旗帜。章太炎、蔡元培、胡适、鲁迅、陈寅恪等人就不用说了,甚至连钱钟书、季羡林都被奉为了“国学大师”。  研究国学就是爱国,这是当代中国的特有逻辑。这个逻辑的支撑点是在传统文化逐渐处于边缘化的时候,人们寄予了这些人更多的期许。就像把“国学大师”的帽子扣在季羡林头上,无非是希望季羡林先生扛起传统文化的大旗,以证明中国文化有足够的力量与西方文化抗衡。我不知道一辈子研究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的季羡林是如何成为“国学大师”的,即便如其所言国学应该是“大国学”,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杰出的人物,有几个敢称泰斗?为什么不是司马迁、朱熹、柳亚子,偏偏是个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季羡林呢?  这样怀疑季羡林的国学水平也许会遭人拍板砖,因为时下老先生的人气正盛,虽然他请辞了“国宝”、“泰斗”等称号,在许多人心里仍然是神圣不可诋毁。好在本文的题旨不是讨论季羡林的国学成就,即使他要求奥运抬孔,说白话文是祸非福,说现代诗是失败,明里暗里透出对封建文化的向往,我也不至于像王朔那样骂之为“老贼”。骂人不值得尊敬,何况是对待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但倚老卖老信口雌黄也同样不值得尊敬。而当这些不值得人尊敬的思维被提升为权威理论的时候,中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尴尬就可想而知了。  毫无疑问,季羡林是中国学术界的顶尖学者,厚厚24卷学术著作奠定了他的声望。2006年被央视评为“感动中国”的人物,紧接着,媒体上关于他的各类消息接连不断,书店里关于季羡林的书籍层出不穷,“季羡林热”伴随着“洋节热”、“韩剧热”一同升腾,以致使之成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标志。暮年的季羡林先生果然不负众望,他不但举起了儒教的旗帜,一句“把儒教定为国教”将自己定义在了“国学”掌门人的位置上。  如果说季羡林先生希望复辟封建礼教,那肯定是欲加之罪,至少他还没有号召人们克己复礼。他当然也不会浅薄到某些人那样去抵制“洋节”,但其所为却好比一个硬币的反正面,看上去背道而驰,实际上是如出一辙。用善良的心去想,或者是他们感觉到了信仰的缺失造就了时下中国人的群体性虚妄,在这样的时候,迫切需要树立起民族信仰的基石。就像当代新儒苏晓康说的那样,中国经济虽然连年的高速发展,经济质量并不高,包括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等都没有多少,这好比一个人缺少核心的价值观,处于精神分裂、六神无主的状态。这个比喻恰到好处,其实中国文化就像个只长肌肉而骨骼发育不健全的人,软骨病还并发着周身的骨质增生,看上去伟岸,实则虚弱不堪。这当然不是文化本身的过失,因而以此为基点提出奉儒教为国教,肯定是号错了脉。  也许季老先生和一些新贵大儒并非杞人忧天,中国人的精神迷失的确是严重的现实。只是他们搞错了一个大前提,信仰不可能用“有病乱投医”的方式解决。如果非弄一个什么国教,不管是儒教还是佛教,一定比没信仰还糟糕。因为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是以思想自由为原则,宪法尚允许公民有信仰自由,你凭什么逼别人去信奉儒教?不过,还是季羡林先生德高望重,即使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没有几个人胆敢站出来质疑。  我说不透所谓“季羡林热”背后隐藏着多么凝重的民族心理,因为从文化角度来阐释这些现象毫无新意,再往深处说,其中的政治含量却不轻。是不是人们对“独尊儒术”的破坏力认识不够另当别论,应该肯定的是这些陈腐的思想经过“五四”和“文革”的冲击并没有得到彻底根除,至少还有人对儒教兴邦心存幻想。比如今天,就算有人把儒教变成“国学”,也不能说明它的内质有多少变化,西南大学举行的“酒礼”以及近年来上演的“跪请国学”、“倡议汉服为国服”、“抵制圣诞节”等受到广泛非议,已充分验证了这种现象悖于时代精神。令人感慨的是,这样的愚顽总是不绝如缕,甚至有人经常用天朝上邦的口气预言“儒教文化将成为引导未来人类思想的惟一动力”,这样的狂妄自大不但可以公然招摇,甚至越发神气活现。  民谚有云:世事如棋局局新。一边提倡对外开放,一边要求复兴儒教,这样的世事也实在“新”的有点出格了。尤其是当今文化界的一些人,嘴上标榜增强“软实力”与国际接轨,实际上却践行一套自己的特色,不仅徒增了不少的虚假繁荣,制造了许多虚拟的高峰,到头来却使文化精髓像“国宝”一样濒临灭绝。其实,精神层面的问题与金钱和外在包装没有多少关系,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的颓废心理,妄图用抵制外来文化和复兴儒教来振兴什么精神,那只能是自欺欺人。  (责任编辑:许叶)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5#
platte3317 发表于 2009-9-20 09:09:58 | 只看该作者
国学等于爱国? 用国学搞国教比没信仰更糟糕(图)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12月29日 12:51  王龙   如果非弄一个什么国教,不管是儒教还是佛教,一定比没信仰还糟糕。因为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是以思想自由为原则,宪法尚允许公民有信仰自由,你凭什么逼别人去信奉儒教?  着汉服,行酒礼。一本正经的复兴儒教背后是招摇过市的文化体虚  每到新年的前后,也正是某些人“弘扬传统文化”情绪最热烈的时候。有报道说,重庆在平安夜举行超10万人的狂欢活动。紧接着,又有消息称,西南大学华夏社的20多名同学身着汉服,在孔子像前表演了一场复兴传统文化的“酒礼”仪式,随后,还齐声朗诵了《关雎》、《鹿鸣》等《诗经》中的名篇。   他们选择在圣诞节和新年前夕举办这样的活动,目的是继承和传承民族文化,与“洋节”进行PK。(《重庆晚报》12月24日)   所谓“PK”,大致是因为不服气而一比高下的意思。为什么单单选择这么个“洋词”不得而知,联想到去年圣诞节前,“十博士”穿着西服倡议抵制圣诞节、拒绝西方文化侵蚀的情景,不免觉得有点滑稽。不过,我相信有人这样做并不是无的放矢,从近年来的国学热,到《论语心得》、《品三国》的走红,再到传统节日的法定化,其中肯定有一定的民意基础。恰如政协委员李汉秋所言,这是中国文化自尊、自觉的表现。   大概源于这样的认同感,近年来以信奉国学、提倡传统节日的名义抵制圣诞节便成了一种高尚的理由。谓之“高尚”,是人们往往把这样的行为拔高到爱国的层面解读,即使他们穿着西装满口“OK”、“PK”也能自诩是中国文化的正统代表。有意思的是,人们一方面是对“洋节”不分优劣横加拒斥,一方面却对国外的科技产品、社会文化等刮目相看。与此同时,树立传统文化的偶像也越来越成了时尚,几乎与国学沾边的人都成了一面旗帜。章太炎、蔡元培、胡适、鲁迅、陈寅恪等人就不用说了,甚至连钱钟书、季羡林都被奉为了“国学大师研究国学就是爱国,这是当代中国的特有逻辑。这个逻辑的支撑点是在传统文化逐渐处于边缘化的时候,人们寄予了这些人更多的期许。就像把“国学大师”的帽子扣在季羡林头上,无非是希望季羡林先生扛起传统文化的大旗,以证明中国文化有足够的力量与西方文化抗衡。我不知道一辈子研究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的季羡林是如何成为“国学大师”的,即便如其所言国学应该是“大国学”,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杰出的人物,有几个敢称泰斗?为什么不是司马迁、朱熹、柳亚子,偏偏是个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季羡林呢?   这样怀疑季羡林的国学水平也许会遭人拍板砖,因为时下老先生的人气正盛,虽然他请辞了“国宝”、“泰斗”等称号,在许多人心里仍然是神圣不可诋毁。好在本文的题旨不是讨论季羡林的国学成就,即使他要求奥运抬孔,说白话文是祸非福,说现代诗是失败,明里暗里透出对封建文化的向往,我也不至于像王朔那样骂之为“老贼”。骂人不值得尊敬,何况是对待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但倚老卖老信口雌黄也同样不值得尊敬。而当这些不值得人尊敬的思维被提升为权威理论的时候,中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尴尬就可想而知了。   毫无疑问,季羡林是中国学术界的顶尖学者,厚厚24卷学术著作奠定了他的声望。2006年被央视评为“感动中国”的人物,紧接着,媒体上关于他的各类消息接连不断,书店里关于季羡林的书籍层出不穷,“季羡林热”伴随着“洋节热”、“韩剧热”一同升腾,以致使之成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标志。暮年的季羡林先生果然不负众望,他不但举起了儒教的旗帜,一句“把儒教定为国教”将自己定义在了“国学”掌门人的位置上。   如果说季羡林先生希望复辟封建礼教,那肯定是欲加之罪,至少他还没有号召人们克己复礼。他当然也不会浅薄到某些人那样去抵制“洋节”,但其所为却好比一个硬币的反正面,看上去背道而驰,实际上是如出一辙。用善良的心去想,或者是他们感觉到了信仰的缺失造就了时下中国人的群体性虚妄,在这样的时候,迫切需要树立起民族信仰的基石。就像当代新儒苏晓康说的那样,中国经济虽然连年的高速发展,经济质量并不高,包括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等都没有多少,这好比一个人缺少核心的价值观,处于精神分裂、六神无主的状态。这个比喻恰到好处,其实中国文化就像个只长肌肉而骨骼发育不健全的人,软骨病还并发着周身的骨质增生,看上去伟岸,实则虚弱不堪。这当然不是文化本身的过失,因而以此为基点提出奉儒教为国教,肯定是号错了脉。   也许季老先生和一些新贵大儒并非杞人忧天,中国人的精神迷失的确是严重的现实。只是他们搞错了一个大前提,信仰不可能用“有病乱投医”的方式解决。如果非弄一个什么国教,不管是儒教还是佛教,一定比没信仰还糟糕。因为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是以思想自由为原则,宪法尚允许公民有信仰自由,你凭什么逼别人去信奉儒教?不过,还是季羡林先生德高望重,即使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没有几个人胆敢站出来质疑。   我说不透所谓“季羡林热”背后隐藏着多么凝重的民族心理,因为从文化角度来阐释这些现象毫无新意,再往深处说,其中的政治含量却不轻。是不是人们对“独尊儒术”的破坏力认识不够另当别论,应该肯定的是这些陈腐的思想经过“五四”和“文革”的冲击并没有得到彻底根除,至少还有人对儒教兴邦心存幻想。比如今天,就算有人把儒教变成“国学”,也不能说明它的内质有多少变化,西南大学举行的“酒礼”以及近年来上演的“跪请国学”、“倡议汉服为国服”、“抵制圣诞节”等受到广泛非议,已充分验证了这种现象悖于时代精神。令人感慨的是,这样的愚顽总是不绝如缕,甚至有人经常用天朝上邦的口气预言“儒教文化将成为引导未来人类思想的惟一动力”,这样的狂妄自大不但可以公然招摇,甚至越发神气活现。   民谚有云:世事如棋局局新。一边提倡对外开放,一边要求复兴儒教,这样的世事也实在“新”的有点出格了。尤其是当今文化界的一些人,嘴上标榜增强“软实力”与国际接轨,实际上却践行一套自己的特色,不仅徒增了不少的虚假繁荣,制造了许多虚拟的高峰,到头来却使文化精髓像“国宝”一样濒临灭绝。其实,精神层面的问题与金钱和外在包装没有多少关系,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的颓废心理,妄图用抵制外来文化和复兴儒教来振兴什么精神,那只能是自欺欺人。 来源:中国网

24

主题

116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6#
wraac11761 发表于 2009-9-20 11:46:18 | 只看该作者
添加一个小号外,西安举办了大规模的祭日,唧唧歪歪的反而极少,所以对这些东西博大家笑笑

25

主题

109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7#
saud872416 发表于 2009-9-20 14:22:38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人就是这样自己不做事别人做事还在旁边说三道四以前有句话说得好一个干的、几个看的、旁边还有捣蛋的

28

主题

104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8#
midgutcopied 发表于 2009-9-20 16:58:58 | 只看该作者
醉翁之意在稿费

25

主题

109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9#
saud872416 发表于 2009-9-20 19:35:1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辛苦一场,这么多传媒界的写手竞相来污蔑。话语霸权啊,我们需要一种刊物。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10#
abfavism13 发表于 2009-9-20 22:11:38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i>东方天空</i> 于 2007-12-30 15:07 发表 大家辛苦一场,这么多传媒界的写手竞相来污蔑。话语霸权啊,我们需要一种刊物。 </blockquot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