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式英语,是一个好玩的语言现象。我接受了《华商晨报》采访,稿子出来之后,很有意思,报道也采访了几位英美人士。摘录于此,和网友们分享。“longtimenosee”不再是英文笑话——— 曾经我们与朋友见面互道:“吃了吗?”如今流行说:“longtimenosee”(好久不见)。 这种中式英语本来只是句笑话,用来讽刺英语不好的人,如今它不仅不是笑话,甚至已经成为流行于英语国家的“标准英语”。 据报道,“longtimenosee”等中式英语已经成为标准英文词组。也就是说,这种完全不符合英语语法,而是按汉语语法习惯创造的中式英语转正了,成了标准英语。 甚至,一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还发起了“拯救中式英语”的活动,中式英语还有了一个专有的英文词Chinglish,即Chinese和English混合词。 从中国人学英语到中式英语流行全球,从某种意义来说并非坏事,但语言学家对此担心,“如果这种现象在国内受到追捧,将会误导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思维,从而造成混乱。” 不是所有俗语都能译成中式英语 Longtimenosee最早出现在100年前中国码头 自从有人创造了“goodgoodstudy,dayday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后,中式英语在我们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有时真让人忍俊不禁。 记者采访时发现,很多人都能说上几句中式英语,有的甚至自己都能发明创造。市民王笑语告诉记者,他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wetwowhoandwho?”(咱俩谁跟谁啊)而他的女朋友总会对他说“howareyou?howoldareyou?在中式英语中这句的意思是“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而在标准英语中,这句的意思是“你好,你多大了?” 然而,并不是每个俗语都能被译成中式英语的,这些被译成中式英语的俗语往往也有其自身特点。人文学者裴钰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中式英语的中文俗语常常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它是国内公共场所的“媒介用语”,旅游景点、超市商店、室内室外等处的标识、布告、界牌、标语等等,一般不是书面用语。如公示语“北京欢迎你Beijingwe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