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5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儒雅好学的纳西人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山妹 发表于 2009-10-11 18:4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儒雅好学的纳西人     早在宋朝时期,纳西人就接受了汉文化,明代,丽江的木氏土司就撰写刊印了十几种诗文集,这在西南少数民族中少有。特别是清朝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改土归流”后,流官知府大兴教育,开办学馆,传授汉文化知识,从那时起,纳西人虽地处偏远,但以好学而闻名于世。尤其是男子,族中浒的规矩是,大丈夫应求取功名,不应为家务琐事所累。从小好学,方认为有了息。近代的纳西人男女分工明显,女人操持家务,田间劳作,生育儿女,以能吃苦为荣,她们甚至羞于让男人插手家务。男人也从事田间劳动,但应有更多的时间参加打猎,体育运动或学习棋琴书画。在纳西女人看来,自己的男人有学识,能交游,有成就,便是妻儿的荣耀。如果两口子上街,女的必是负重而行,男的甩手一旁,高视阔步。由于这种原因,纳西族知识分子中,男性占绝大多数,并形成这样一种怪现象:在丽江纳西人中只有知识分子,而没有知识分子家庭,也许男主人是个著名学者,而妻子可能是个文盲;儿女是大学生,父母可能目不识丁。   纳西人为何以好学为时尚?这一是因为他们的居住地在藏汉文化交流点上,丽江历来是连接滇藏经济文化的走廊,互相影响,广收并蓄。二是因为纳西族历代土司采取远交近攻战略,输送富家弟子到内地学习、任职,与中央王朝加强联系,并借朝廷威势威慑近邻。养成上层社会吟诗作画,趋付风雅的习气。如明代木公,木增等人,曾创作过成百上千的诗文,并与内地名士杨升庵、徐霞客等有深交。当然,封建统治者不可能主动让人民群众去学习文化,但这种风气客观上促进、影响了民间学风,形成普遍的好学风尚。到现代,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好学之风迅速在民间兴起,民族中产生了一批到北平、日本、欧洲上学的名流,成为众人钦羡的角色,进一步刺激了学习积极性,如果一家之中有一人考上大学,其他人便戽鱼卖柴,出尽苦力,全力供他上学,现代名人中,有不少是这样供出来的。   据1990年统计,纳西族人口仅27万人,而在昆明的就达4000人左右。当时纳西族中大专生比例为千分之七点三六,尤其科技干部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数。   如此灿若繁星的人才群,使民族倍添光彩,同时又激励着后代子孙,为自己的民族,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