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65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有的这些端午习俗,你都知道几个?

[复制链接]

250

主题

254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217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admin 发表于 2015-6-21 00:19: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窗户风薰端午,楼台月满中秋。”当夏日的风薰得路人醉时,端午就要来了。

  在很多地方,端午节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这一天,人们要挂艾草、吃粽子、赛龙舟等,但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端午必做项目”。其实在老北京,这一天要做的事多着呢,老北京特有的端午习俗,你知道几个?

  民俗1吃粽子

  一周包四轮粽子 送人300个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系粽子则用马莲草,也是北京特产。

  “墨绿色的叶子,包裹着泡过的江米,炉火煮后焖一下,整个院子都是香的。”已经55岁的李玲爱吃粽子,快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她提前一周就开始忙活,备好粽叶、江米、红枣,“这天吃到粽子才踏实。”

  爱吃粽子 每月包一次

  李玲忘不了30年前,第一次吃粽子的时候。“那时候亲戚给了两个,我热了一下,懵了,想着这是什么呀,这么香。”

  李玲小时候家庭条件一般,结婚两年后她才第一次吃到粽子,觉得很新鲜。那次吃粽子前,李玲先慢慢剥开叶子,研究了馅儿是什么,再按照粽叶上折的印子,原样包回,掌握了包粽子的技巧。

  昨日上午,李玲出门买了5斤江米,准备了蜜枣和肘子肉,打算包两种粽子。“这些江米大概可以包55个,我一个小时能完成。”

  粽子对李玲一家来说,是种特殊的主食,每个月都要包一次。每年端午,李玲会多买几板儿晒干的粽叶,“过了这个节,就不好买了。”

  “我一天不吃饭,吃十个粽子都没问题。”吃不完的粽子会被李玲冻在冰箱,晚上会拿出点放入冷藏,第二天起床煮几分钟,当早餐吃。

  300个粽子送给亲朋好友

  “粽子要一个个摞在锅里,水开了后小火煮,这样不会漏米,不会粘皮儿。”亲戚朋友都爱吃李玲包的粽子,李玲的母亲常对她说,“我这辈子也没学会包粽子,你却包得最好吃。”

  这是她一周内第四次包粽子了。昨天之前,李玲已经包了300个粽子,送给了邻居、亲友、孩子、孩子的朋友,最新的这顿才是她包给自己的。“有时候别人说好吃了,我第二年就会多送点。我一人包了,其他人就不费事儿了。”

  年近80岁的江阿姨也会包粽子,但近年来她很少包了。她回忆,最美好的时候,是四个孩子围在身边,问粽子什么时候包好,什么时候才可以吃。“现在孩子大了,我也年纪大了,他们不在身边,我也随便吃一两个,不会再特意包了。”

  ■ 民俗小课堂

  快来学习包粽子

  1.备食材

  糯米(或江米)提前泡好,12小时最佳。

  粽叶下锅煮3分钟,煮软后捞出,用剩余水浸泡马莲草。

  再根据个人口味,准备枣、肉等馅儿。

  2.折粽叶

  将粽叶两端弯向中间重叠在一起,使粽叶中心成为圆锥形的斗,放入二分之一的糯米,再往里放入3颗红枣或肉,最后加入剩下的米,使米与斗口相平。

  3.包粽子

  浇一点儿泡米水将米压实,然后左手托着“漏斗”,右手将粽叶折下,扣在“漏斗”上,包住斗口,检查无漏米。

  4.捆粽子

  用湿马莲草将粽子拦腰捆紧系好。再将包好的粽子逐个码入锅中,旺火煮开后调小火煮两个小时。中间可加水,保证水没过粽子。


  民俗2挂艾草

  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因为二者皆为中草药,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会挂在门楣,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

  家家户户插艾 求驱蚊保平安

  位于延庆县井庄镇柳沟村的艾草堂,是北京目前最大的艾草种植基地,园内种植有50亩艾草。

  老人常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不少人家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把插艾草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家家户户洒扫庭除,将艾条插于门楣上或悬挂于室内以防蚊虫,有保平安的寓意。

昨日,延庆县井庄镇柳沟村艾草堂,工作人员用镰刀收割艾草。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实习生 卢淑婵

  开春后种 端午前收割

  昨日下午14时许,艾草堂内一名工人拿着镰刀割下近百株艾草,将它们打成捆,背出了种植地。

  艾草堂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艾草很容易成活,种植难度小,每年开春后种植,端午节前后便可收割。“在端午节前后收割的艾草长势最好,药用价值也高。”

  工人将打成捆的艾草放在平整的地上,从中挑出几根长短、粗细相似的艾草,像小女生编麻花辫一样的手法,熟练地编出了一米长的艾绳。编好后的艾绳可以直接悬挂在门上或挂于室内,将艾绳首尾连接在一起后,成了一个“花冠”,戴在小朋友的头上,十分讨喜。

  此外,将艾绳放在庭院中直接点燃后,会散发出一种芳香的气味,有驱蚊和驱邪的作用。工作人员介绍,不少年龄大的老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挂上艾草后,一挂便是一年,到了新一年的端午节再换上新的艾草,挂上的艾草保佑了家人一年的平安。

  除了辟邪还浑身是宝

  工作人员表示,艾草除了在端午节这一天悬挂在家里有保平安、辟邪的作用之外,还有其他重要的功能。

  艾叶是一味中药,可以治疗月经不调、散寒止痛、湿疹等。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条,熏烤人体穴位,可以保健治病。

  此外,艾叶还可泡茶,艾叶中所含的精油、多种维生素、叶绿素等营养成分溶在水中,具有中药效果。

  ■ 民俗小课堂

  你会编艾绳吗?

  1.选艾草

  艾草的叶子正面为绿色,反面为白色,仔细闻有中药的清香味,用手将一片艾叶扯开,能在叶子分开处发现细小的绒毛。编艾绳时尽量挑选粗细相同的艾草10到30余根。

  2.“编辫子”

  拿取9根艾草,将其分成3组,将艾草的“头部”拧在一起,确保头部紧紧地固定在一起后,像女孩编辫子一样,将艾草编成一股麻花辫的形状。

  3.添艾草

  任何一组艾草编完后,再拿一组新的艾草接在上面,续新艾草时,将其他2组艾草的枝条压在上面,如果使用的艾草过粗时,可将该根艾草的茎折叠一下。

  4.挂艾草

  编到合适的长度后,再使用与最开始相似的手法,将艾草的尾部拧在一起,确保艾草不会分散开,编好后的艾草可直接悬挂在门上或室内。

  老北京的端午节还有吃五毒饼、点雄黄酒、收五毒等民俗,而这些民俗的寓意是辟邪、躲灾、求福、迎吉、纳祥。民俗专家王作楫介绍,端午节有恶月恶日之说。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跳江、伍子胥在这一天被抛入钱塘江、曹娥跳江救父也是这一天……为了纪念他们,古人便称这天为恶月恶日,并采用不同的形式辟邪。

  民俗3赛龙舟

  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民俗4吃五毒饼

  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将它们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也是“五馅”:樱桃、荸荠、桑葚、黄杏和江米藕。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民俗5斗百草

  古时人们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王作楫介绍,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民俗6收五毒

  端午节时,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民俗7贴葫芦花

  老北京人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古时人们会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包括“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民俗8点雄黄酒

  老北京人在端午节还有点雄黄酒的习俗,会把酒在男孩的额头上写“王”字,在女孩的头上点五个点,人们认为,这样蚊虫苍蝇会被雄黄酒破解,驱邪避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