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复不堪的工作检查,让基层的接待工作衍生出一套接待政治学,一些干部百炼成钢,成了接待高手。在广东,乡镇领导一年约有150天至300天忙于接待。内蒙古一些乡镇干部为了接待应酬,一年要喝100公斤的工作酒。 酒桌上敲定检查结果,在中国的官场上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了。这些21世纪的官场之怪状甚至还包括:某乡镇为接待领导检查山羊养殖情况,把所有人家的山羊集中在一起赶到山上,感觉还是不够,甚至叫干部身披白布混入羊群中。在这些事件中,原本是为了促进基层工作的检查活动纷纷变了味:检查变成闹剧;应对变成造假;接待则更像是变相的贿赂。这些变了味的检查活动,如果任其生长,不但会大大增加行政成本和纳税人负担,更会对政府机关的信誉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在许多官员看来,之所以对基层进行频繁的检查,主要是为了促进基层工作的开展。这种说法不无现实依据。但从根本上看,上级机关的频繁检查成了基层工作的主要动力,这种行政安排是相当畸形的。原因很简单真正对基层工作的成绩更有发言权的其实也不是上级机关,而是基层群众,他们不需要通过检查,只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就可以对基层机关的工作作出评价。只有在基层民主、公民参政权利、媒体监督、法治分权不到位的情况下,才需要通过上级检查而促进基层工作,但相比现代政治的需求来说,这种自上而下的监督又是很难取得预期成效的: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行体制下,每个上级机关都想有所作为,都要把压力下达基层,而基层如果能够做到方方面面都符合上级的要求,让上级满意,是极难完成的任务。所以,与细致做好每项工作相比,在酒桌上搞定检查人员的难度倒还小些。这样的体认实在是基层官员在官场生存之所必需。 同时,许多检查对促进基层工作其实并无必要,但上级部门坚持这样的检查,其初衷就很值得检讨了。实际上,许多对基层的检查不过是上级机关显示权力、行使权力、获得利益和威望的某种手段。这种现象不但发生在农村,也发生在权力所能到达的各个领域,在前几年热闹纷纷的本科教学评估中,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评估将全国所有的重点高校都过了一遍筛子,最后结果当然是全都通过。但在此过程中,各高校倾巢出动迎接检查,小心翼翼陪同领导,造假现象不一而足,学校领导绞尽脑汁想着怎么陪好检查团。这样的检查在实践中不但没有起到推进学校工作的效果,反而严重干扰了学校教学。 有评论认为,在检查的过程中,官员体系中唯上情结不改,基层政府的接待政治学恐怕难终了。但现在看来,问题的关键恐怕不是检查单位和基层单位的作风问题,而是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问题,在这种体制下,基层机关的任免、评价机制和任免权力完全属于上级机关。当上级机关作为一个利益主体想方设法从基层捞取好处的时候,基层单位也无能为力。上级机关热衷于检查,基层机关应接不暇,都是权力向上集中的体制运转之下的必然结果。 一个好消息是:今年初广东省对检查项目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裁减。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面向乡镇(街道)检查考核活动的意见》中,全省面向基层的检查考核项目裁减达90%。356项检查考核项目被全面清理,其中327项被撤销,只保留了29项。这样的举措当然是为了扭转目前检查工作中的乱象,但问题是,目前的上级机关工作高度依赖检查活动,频繁的检查成了上级推动基层工作的最主要手段。只是单纯地撤销检查项目,而拒绝补充其他的行政监督手段,究竟会对基层工作起到什么效果呢?其实,从长远来看,真正促进基层工作的方法不是上级检查,而是行政透明、新闻自由、群众监督和基层民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