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出游推荐:龙舟竞渡
想要体验传统的端午节氛围,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观看一场别开生面的龙舟竞赛。龙舟赛最早是古越祭水神的祭祀仪式,其后演变为纪念屈原的活动。
必去:湛江 泪罗 凤凰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以我国中部及南部地方为主,但在其他地方也十分普遍,宋朝的张岱曾经用怒、悍、绚、愣、节、危、险七个字来形容它的精彩。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湛江
如今,国内不少城市在端午期间都会举办龙舟竞赛,且赛事如火如荼,场面极为壮观。如果你不想看千篇一律的传统龙舟赛,那么建议去湛江走一趟。湛江的龙舟赛与众不同的“卖点”就是在海上举办,自然广受关注。
湛江市海上赛龙舟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湛江市从07年开始在金沙湾观海长廊海域举办了首届湛江国际龙舟邀请赛,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六届,2013第七届湛江海上龙舟邀请赛也将于6月12日端午节在金沙湾海湾举行。
除此之外,湛江龙舟赛备受瞩目的原因还在于参赛团队的国际性,根据以往参赛的数据显示,每年的参赛团队包括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澳门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龙舟队,影响非凡。而今年,过去几年的精彩国际龙舟赛将继续在湛江海上上演。
尽管同样是为了庆贺端午而举办的水上运动,但比起国内其他城市的地方龙舟赛,湛江市的国际龙舟赛更为气势磅礴。在现场,你能感受到的是其他地方龙舟赛所不能看到的场景,波澜壮阔的大海、新鲜而狂放的海风、豪情万丈的海内外龙舟赛手、震天的锣鼓响、振聋发聩的欢呼加油声、在如此激动人心的场面氛围中,你会深刻感受到端午的传统文化。
凤凰
赛龙舟是凤凰古城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至今还保存着这种老的传统形式,展示民族精髓,是沈从文先生《边城》的再现,体现边远民众淳朴中所包含的豪迈和野性。
赛龙舟也是湘鄂渝黔四省边区最大的体育盛事,比赛场地在凤凰古城沱江回龙阁繁华地段,现场观众在十万人次以上,参赛队伍有数十支,且年年在增加,比赛实行淘汰制,是湖南和周边地区媒体届时报道的热点赛事。参赛队多来自于民间,凤凰龙舟与众不同,参赛者是站着划船,与国际皮划艇姿势相类,爆发力强,速度快,四五百米的赛道在2分钟左右即到终点,数十只船桨整齐划一,龙舟如飞而行,蔚为壮观。端午佳节在湖南凤凰划龙舟,绝对称得上是“龙飞凤舞”。
值得一提的是,从10年开始,为纪念一代文豪沈从文,凤凰古城将定期在龙舟赛后举办“抢凤凰”大赛。“抢凤凰”是神秘湘西最为独特的民俗,而世间却并没有龙、凤这样传说中的神物,正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代表龙、猫代表虎一般,“凤凰”不过也就是湘西本地十分漂亮而又味道鲜美的鸭子。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本地人会择日从虹桥、吊脚楼甚至船上扔出很多的鸭子,这里 的传统是抢到的鸭子归自己,晚上的美味鸭大餐就有了,在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当中,翠翠就是在“抢凤凰”的过程中邂逅了勇敢英俊的心上人傩送。
端午节假时期,前往凤凰,在沱江边的土家吊脚楼,看龙舟赛手的热血争先,聆听岸边看客们的激情呐喊,在笑闹中看“凤凰”飞进寻常百姓家无疑是一大乐事。此外,借着小长假,驴友们在观赏过激越的龙舟赛后,可在沱江泛舟、古城览胜、闲步老街、畅游苗寨、欣赏苗族歌舞、遍尝湘西美食,也是一份难得的享受。
汨罗
作为“龙舟故里”的湖南汨罗,如今早已打造出龙舟故里的国际品牌,每年的端午节,都将举办汨罗江国际龙舟节,并对龙舟节开幕式进行现场直播。
福建
福建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与其他地方差不多,惟独惠安崇武较为特殊。早年崇武在端午节也有赛龙舟,但与外地有所不同,主要是于台风季节即将到来之前在海上举行的祝神驱魔活动。据传后来因某一年失事,就不再在海上赛龙舟,而改在陆上游龙舟,游行时要唱《阿螺歌》,其歌词大意是请求神灵消灾灭祸,但近百年已没再举行。由此看来,崇武的赛龙舟、游龙舟和“采莲”习俗一样,都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王之神威,避恶消灾保平安。
四川
四川尤其是嘉陵江流域人民十分喜爱赛龙舟。广安市武胜县更是有”端午不过,龙舟要划“的说法,该县城有数十支成熟的龙舟队,每年端午龙舟赛盛况空前,“中国·四川嘉陵龙舟旅游文化节”吸引了十数万观众,而且并非是在假期举办,可见当地人民群众对赛龙舟的热爱。
端午出游推荐:屈原故里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传统习俗,成为端午节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在屈原的家乡湖北,这些民俗更显原味。
必去:秭归 武汉
秭归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五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的忌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咬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屈原的故乡在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在秭归,人们对屈原的缅怀之情尤甚,纪念的方式也胜过其他地方。对屈原的乡人来说,一个端午节远远不够表达人们的情怀。他们要在农历五月初五过“头端午”;五月十五过“大端午”;五月二十五再过“末端午”。一月之内过三次端午,让整个五月飘满粽子和艾叶的清香。
如今,在端午节里,屈原家乡人纪念屈原最重要的民俗方式有三种:赛龙舟、办诗会、公祭屈原。
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秭归端午的重头戏。“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国逢重五,不让常年角黍盘。”(《归州重五》),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描述秭归当年的端午龙舟竞渡的盛况。千百年来,划龙舟一直是屈乡秭归最大的群众性集会。乡亲们非常看重龙舟比赛,素有“宁愿荒废一年田,不愿输掉一年船”之说。端阳节时的峡江屈原沱,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江上龙舟飞渡,岸上人山人海。秭归划龙舟除场面壮观、竞争激烈外,特别之处是竞渡前还要举行游江招魂。颜色各异的龙舟均竖起“魂兮归来”的招魂幡,以白龙为首的龙舟在江中缓行环游,峡谷中则回响起荡气回肠的《招魂曲》。
骚坛诗会
端午节来到诗人的家乡,诗会是定要参加的。屈原的《离骚》等22篇诗歌是屈乡人最大的财富,办诗会也是屈原乡人欢度端午的独特形式。在屈原诞生地——秭归县屈原镇的乐平里,读书风气始终盛行,从古至今,活跃着一支农民诗社,叫骚坛。乡亲们爱读屈原的诗篇,自己也忙里偷闲地吟诗作赋。每年在艾粽飘香的五月端午,乐平里总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骚坛诗会,农民诗人们就不约而同地相聚在屈原庙。他们用乐平里的土腔土调吟唱着自己的诗作,以正宗的骚体诗凭吊屈原。这种文化习俗代代沿袭,成为乐平里独特的人文传统和景观。
公祭屈原
在秭归,每年都在端午节期间隆重举行公祭屈原的活动,从南北朝一直到今天。所谓公祭,就是由官府出面组织的祭屈大典,为区别于民间祭祀而称为“公祭”。头端午,即屈原投江殉志的这天,在屈原祠里或屈原祠前的屈原沱江边,用松柏、艾叶扎成大型祭坛,将蒸熟的全猪全羊、瓜果点心及粽子献于屈原灵牌(或塑像)前,巨大的挽幛上篆书“屈原(三闾)大夫魂兮归来”。在婉转凄切的鼓乐箫声之中,全身着白色孝服的主祭官,如歌如吟地读着歌颂屈原美德的祭文。数百名学童齐声朗诵屈原的作品《橘颂》,孩子们稚嫩而有活力的诵读声,让整个屈乡充满朝气。随后各参赛龙舟队的领头人扛着龙头向屈原牌位(或塑像)祭拜,然后是众人依次叩首焚香,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如今,“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也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不少游客都向往到秭归和屈原故乡人一道过原汁原味的端午节,品味传统文化的底蕴,寄托对屈原的无限情思。
湖北其他端午习俗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湖北各地赛龙舟、吃粽子遍及全省城乡。只要有湖、河、江的地方,人们早早就把龙舟修整或清理好,一至初五,龙舟便纷纷下水,场面壮观。武汉东湖每年都会举办东湖端午文化节和湖北龙舟大赛,届时将有上百支参赛队赛龙舟,对这类活动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前往观看。
在武汉,逢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品吃松花蛋及咸鸭蛋的风俗,招待客人,必有一盘松花蛋拌豆腐或咸鸭蛋炒蚕豆的菜肴,如果看望亲友,会提上一提松花皮蛋或是油黄鸭蛋作为礼物。
端午出游推荐:屈原故里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传统习俗,成为端午节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在屈原的家乡湖北,这些民俗更显原味。
必去:秭归 武汉
秭归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五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的忌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咬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屈原的故乡在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在秭归,人们对屈原的缅怀之情尤甚,纪念的方式也胜过其他地方。对屈原的乡人来说,一个端午节远远不够表达人们的情怀。他们要在农历五月初五过“头端午”;五月十五过“大端午”;五月二十五再过“末端午”。一月之内过三次端午,让整个五月飘满粽子和艾叶的清香。
如今,在端午节里,屈原家乡人纪念屈原最重要的民俗方式有三种:赛龙舟、办诗会、公祭屈原。
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秭归端午的重头戏。“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国逢重五,不让常年角黍盘。”(《归州重五》),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描述秭归当年的端午龙舟竞渡的盛况。千百年来,划龙舟一直是屈乡秭归最大的群众性集会。乡亲们非常看重龙舟比赛,素有“宁愿荒废一年田,不愿输掉一年船”之说。端阳节时的峡江屈原沱,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江上龙舟飞渡,岸上人山人海。秭归划龙舟除场面壮观、竞争激烈外,特别之处是竞渡前还要举行游江招魂。颜色各异的龙舟均竖起“魂兮归来”的招魂幡,以白龙为首的龙舟在江中缓行环游,峡谷中则回响起荡气回肠的《招魂曲》。
骚坛诗会
端午节来到诗人的家乡,诗会是定要参加的。屈原的《离骚》等22篇诗歌是屈乡人最大的财富,办诗会也是屈原乡人欢度端午的独特形式。在屈原诞生地——秭归县屈原镇的乐平里,读书风气始终盛行,从古至今,活跃着一支农民诗社,叫骚坛。乡亲们爱读屈原的诗篇,自己也忙里偷闲地吟诗作赋。每年在艾粽飘香的五月端午,乐平里总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骚坛诗会,农民诗人们就不约而同地相聚在屈原庙。他们用乐平里的土腔土调吟唱着自己的诗作,以正宗的骚体诗凭吊屈原。这种文化习俗代代沿袭,成为乐平里独特的人文传统和景观。
公祭屈原
在秭归,每年都在端午节期间隆重举行公祭屈原的活动,从南北朝一直到今天。所谓公祭,就是由官府出面组织的祭屈大典,为区别于民间祭祀而称为“公祭”。头端午,即屈原投江殉志的这天,在屈原祠里或屈原祠前的屈原沱江边,用松柏、艾叶扎成大型祭坛,将蒸熟的全猪全羊、瓜果点心及粽子献于屈原灵牌(或塑像)前,巨大的挽幛上篆书“屈原(三闾)大夫魂兮归来”。在婉转凄切的鼓乐箫声之中,全身着白色孝服的主祭官,如歌如吟地读着歌颂屈原美德的祭文。数百名学童齐声朗诵屈原的作品《橘颂》,孩子们稚嫩而有活力的诵读声,让整个屈乡充满朝气。随后各参赛龙舟队的领头人扛着龙头向屈原牌位(或塑像)祭拜,然后是众人依次叩首焚香,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如今,“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也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不少游客都向往到秭归和屈原故乡人一道过原汁原味的端午节,品味传统文化的底蕴,寄托对屈原的无限情思。
湖北其他端午习俗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湖北各地赛龙舟、吃粽子遍及全省城乡。只要有湖、河、江的地方,人们早早就把龙舟修整或清理好,一至初五,龙舟便纷纷下水,场面壮观。武汉东湖每年都会举办东湖端午文化节和湖北龙舟大赛,届时将有上百支参赛队赛龙舟,对这类活动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前往观看。
在武汉,逢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品吃松花蛋及咸鸭蛋的风俗,招待客人,必有一盘松花蛋拌豆腐或咸鸭蛋炒蚕豆的菜肴,如果看望亲友,会提上一提松花皮蛋或是油黄鸭蛋作为礼物。
端午出游推荐:别样风情
除汉族之外,满、蒙、藏、苗、彝、畲、锡伯、朝鲜、土家、达斡尔等28个少数民族也过端午节。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29个民族过端午节的习俗多种多样。
端午节这天,除了汉族举行多种盛大的庆祝活动外,少数民族风俗也各有特色,满族的忻福禳灾、水族的吃素避灾、纳西族绕扎“续命线”、傣族的粽包传情、藏族的采花祝福以及彝族杨梅会对歌等各种庆祝活动风俗各异,精彩纷呈。
水族端午节
水族有吃素的习俗。据传水族的远祖从江西迁到贵州三都地区,在此开荒种地,创家立业。某一年的秋后,远祖的四个儿子来探望,远祖上楼取肉款待他们时,不慎失足坠楼而身亡。自此以后,水族从端节的第一天开始,只准吃素,直至端节结束后才能吃荤。
傣族粽包节
粽包节流行于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夏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日里,未婚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在村边树下围成一圈唱情歌。然后,小伙子把粽包掷给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拾起粽包,双双到附近僻静处谈情说爱,至日落西天时才离去。
纳西族端午节
纳西族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清晨,家家要吃糖枣糯米饭,喝雄黄酒。门前插白篙、三根葛蒲及两根大麦穗。长辈要给十五岁以下的孩子绕扎五色棉线,称“续命线”。男孩绕左腕,女孩绕右肮。续命线需戴一月的时间,等到六月二十七日火把节最后一天才解下烧掉。节日里,集市上还摆设药摊,出售各类名贵药材。妇女们则绣织小香包、小钱包、布娃娃、扇套、笔套等手工艺品。
普米族转山会
亦称“绕岩洞”,流行于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人居住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当地普米族群众视狮子山为女神,且为最高保护神,认为她可主宰繁殖和生育,给人间以幸福与平安。是日,人们身着盛装,携带食品,聚集在泸沽河畔的狮子山下,唱歌跳舞,骑马射击。无论相识与否,人们都互相祝愿。青年男女趁此机会谈情说爱,结识情侣。妇女们祈祷山神,希望多子多孙。老人们还去山洞中燃烧树枝,熏走鬼邪。所有前来赶会的人都要去瀑布洗澡,祈求四季平安,万事如意。
满族端午节
满族过五月端午是为了忻福禳灾。相传很久以前,天帝派人下凡体察民情。五月初五,天帝的使臣扮成卖油翁吆喝道:“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三斤。”大家争先抢购,只有一个老头不仅不买,还告诉老翁账算错了。等油卖完,者翁尾随那个不买油的老头,说:“你是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灾,你在自己房檐上插上艾蒿,可以躲过瘟灾。”老头听后就挨家挨户告诉所有的人,家家插上艾蒿,瘟神无法降瘟灾,人们都得救了。五月端五满族讲究房檐上插艾蒿以防病,还讲究到郊外踏露水,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服,可以避免生疮疖、闹眼病。
神仙坡节
彝族、仡佬族、汉族等民间节日,流行于贵州省纳雍县和水城一带,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日。传说古代时,当地有一位叫木达的小贩,他买卖公平,不欺不诈,而且有一副成人之美的好心肠。在小贩差一天就一百岁的那一天,他通知周围四十八个村寨的各族青年人到今天的神仙坡上集中,为青年人穿针引线物色对象。后来便乘白鹤慢慢升天而去。以后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叫神仙坡。每年这一天,人们都集中到这里来,纪念这位成仙的老人,并歌唱娱乐。后便形成神仙坡节。届时,‘各族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聚会纳雍和水城交界地的神仙坡,举行吹芦笙、赛马等娱乐活动。
彝族杨梅会
流行于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新民区一带和峨山彝族自治县高鲁山一带,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日。传说很久以前,有个道人路过高鲁山一带,在山路旁种下一片瓜,并在瓜地边撤下一把细米。后来,瓜藤变成了山脉,瓜果变成了村寨,细米则变成了杨梅。这里的人们便守着瓜地繁衍生息、世代相传。到农历五月初五杨梅熟透的时节,人们便聚会到山上,一边采摘杨梅,一边尽情欢乐,以表对那位道人的纪念。这一天,人们除采摘杨梅,小伙子和姑娘们还聚集到一起,进行对歌和跳芦笙舞等娱乐活动。一些小伙子和姑娘通过对歌交往,往往结下百年之好。
彝族都阳节
流行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及金沙江沿岸等地,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日。传说古时有一年天气炎热,彝族寨子里病疫流行。人们惊恐万分。江边的汉族兄弟听说后就把端午节采的菖蒲、艾叶和雄黄送上山,用药给老人洗疮,用雄黄酒给阿依擦身,不几天,人们的病全好了。后来,彝族人备了厚礼下山感谢汉族兄弟。汉族人告诉他们说,端午节的草药能治百病,还能邂邪。从此,彝族也过起了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彝语把“端”念成了“都”,所以将端阳节叫做“都阳节”。节日这天,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菖蒲和艾叶,孩子们要用雄黄酒擦脸、青年男女还要包好粽子,带上酒和培培肉,到风光秀丽的山间草坪,进行摔跤、跑马、斗牛、斗羊、跳舞等娱乐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