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10月,东海县迎来了“东海建城50周年”和“第九届中国东海水晶节”两大喜庆的日子。 东海水晶甲天下。从“水晶之乡”到“水晶之都”,东海围绕打造“中国重要的硅材料产业基地、生态旅游型现代化湖滨城市、国际知名的水晶之都”发展定位,全面加快以推进“世界水晶集散地”、“东方石英中心”为远景的硅产业大县建设,硅工业经济呈现新飞跃。综述其跨越之路,东海县领导说,全县水晶和硅产业发展经历了从“作坊型到公司型、从产品型到产业型、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附属型到支柱型、从区域型到世界型”这五个层面的历史性嬗变。 作坊型—公司型 水晶是东海的骄傲。据国家有关部门勘测,东海地下石英储量约3亿吨,水晶储量超30万吨,储量和质量均居全国之首,素有“水晶之乡”美誉。追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东海在水晶加工上还处于家庭“小作坊”生产模式。最早从事水晶项链加工的“水晶大姐”吴兆娥,就是用自家吃饭桌和旧洗衣机上发动机组装起小作坊型设备,在两家低矮的小房子里开始水晶加工的。经历近20年发展,吴兆娥不仅拥有了千万元固定资产,还兴建起占地数十亩的东海海龙工艺品公司。据统计,从1991年到2000年的10年间,东海共有10万人从事水晶工艺品开采、加工和销售,几乎家家户户开设“小作坊”。像史新华、冯寿干、周明、庞友侠等水晶经营大户最初也都是从生产项链的“小作坊”起家,如今都有了自己的公司。截至2007年,东海发展水晶及硅资源加工的大小企业达3000家,形成了年产2000万件水晶首饰、500万件水晶工艺品能力的生产规模。 产品型—产业型 从水晶产品到硅产业升级,并形成规模效应,是东海县重抓特色资源经济、品牌经济,促进产业化进程的大手笔之举。 早在1991年,东海县便把水晶作为一张名片,推介东海。随着第一届中国东海水晶节的举办,16年来每隔两年一届,东海已成功举办了8届中国东海水晶节。 水晶搭台,百业唱戏。从水晶工艺品到水晶产业链,东海最具特色的乃是硅产业体量的迅猛扩大。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短短十几年里,东海县就培育出像连云港太平洋石英拉管、福东正佑照明、东海硅微粉、华泰玻璃、台玻浮法玻璃等硅资源深加工规模企业100多家,全县大小硅企业达到2000多家,仅2006年硅产业就实现年产值80亿元,占据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粗放型—集约型 “现在,东海水晶是越来越精贵了。过去水晶按吨或公斤卖,现在论克卖了,是过去的上千倍,那种稀有的黄发晶比黄金价格还要高出好多倍。”在东海水晶市场展厅,水晶大姐吴兆娥笑着对我们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东海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水晶硅资源在工业上的价值,一度盲目开采,粗放加工,高消耗,低效益,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为惜矿节源,近年东海县严格实行开采、加工、销售“许可证”制度,采取措施,杜绝水晶资源滥开采和乱加工,2006年还淘汰了132家小熔融、小拉管企业。正是基于淘汰粗糙型的落后企业,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水晶产业走精开发、深加工、高效化之路,东海水晶发展至目前已形成了“粉、管、灯、片、纤”五大类型的产业特色,并分布在相对集中园区。在此基础上,东海启动科技杠杆,点亮科技“星火”。十五期间共投入19.7亿元,组织实施各类硅材料科研开发项目235项,项目实施后为东海硅产业新增产值57.7亿元。为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尽快使水晶及硅产品“脱胎换骨”,向集约化精品化迈进,东海县还积极与国内外30多所院校、科研单位“联姻”,在重点企业建立国家级石英玻璃制品分析测试中心、国家星火计划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苏北首家省级石英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并开通中国硅网、晶硅网等网站,为企业开展技术信息交流和网上贸易搭建平台。 2004年,东海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东海硅材料产业基地后,承担起国家和省级火炬、高新技术研究重任。2005年,通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高温氯化法超纯微羟基石英砂(粉)研究”,圆满完成了硅材料产业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第二次革命。 “这一年,由我们企业承担的”半导体及光通讯用超纯石英砂产业化”项目取得科技研发突破,获得了省科技重大成果奖励资金1500万元。”在拥有2亿元固定资产、称雄亚洲同行“老大”的东海太平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士斌兴奋地说。 和他的企业一样,2006年由东海硅微粉有限公司研发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及IC基板用球型硅微粉”项目成果打破了日美等国家在集成电路用化学合成球型硅微粉领域的长期垄断地位,使中国电子级硅微粉的技术水平迅速提升,为加快中国集成电路封装行业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摆脱国际先进国家的技术封锁,提供了强有力的材料支持。 东海科技局同志在总结时说,“十五”以来,东海县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科技兴企之路,是实现水晶和硅材料这一“产品粗放型”向“产业集约型”转变的关键保证。 附属型—支柱型 从一块晶石到一方产业,从一条首饰到一座城市,东海水晶产业已形成区域主导、特色鲜明的产业链、企业群。 ——从文艺搭台,经贸唱戏看:自连续举办了八届水晶节以来,东海水晶产业发展一路高歌。第一届水晶节产品成交额2.44亿元;第二届水晶节成交额5亿多元;第三届贸易成交额9.98亿元……第七届签约总投资9.165亿元;第八届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84.02亿元。回眸八届水晶节成功举办,东海共累计实现贸易成交额跃过60亿元。 ——从水晶企业发展的数据来看:2003年在启动“中国水晶之都”冠名权申报之前,东海水晶及硅企的生产能力依然很低,经济总额仅仅占国民经济的20%,全县从事水晶工艺品开采加工营销人员只有10万人。到2007年上半年,东海上规模的水晶和硅资源深加工企业达到500余家,固定资产过千万的企业50家,从事水晶业的人数超过20万人,全县已形成年产2000万件水晶首饰、500万件水晶工艺品、4万吨硅微粉、1.5亿石英玻璃灯具的生产规模。 ——从水晶专业市场建设规模来看:1992年前,东海水晶市场还处在“马路市场”时代,之后投入6000多万元,建造起内设摊位2000多个的全国最大水晶制品交易中心——中国水晶工艺礼品城。目前,水晶工艺礼品城内拥有从业人数5000多人,去年实现市场成交额20.1亿元。在此基础上,东海县进一步拓展水晶交易市场规模,2007年又在开发区投资1亿元建造起一座新的国际珠宝城。 水晶,从过去的附属性地位,已经转变为东海县经济跨越发展的支柱性、主导型产业,成为招商引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有力杠杆。 区域型—国际型 2007年1月,首都北京。由东海县承办的“2007年中国天然水晶业发展论坛”举行,为期四天高峰论坛吸引了中外100多家企业3000多客商参会。水晶高峰论坛在京举办,又一次刮起世界性的“东海水晶”旋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