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去社里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合唱比赛时,站在原袁世凯时期的国会大厦里,看着身边嘻笑着的人们,不禁想,历史,真是个奇妙的东西。这段时间,总是间歇性地做一些60周年报道。作为一名80后,关于60周年,我并没有太多直观感受。缺乏那种风云际会,便只能寻求采访历史的见证者,试图从那里得以还原。由于这样的见证者往往需要八旬左右,因此找采访对象并非易事。再加上单个采访对象的阅历是有限的,因此,仅靠采访亲历者很难还原事件本身。我不得不去借助一些已有的文本,大量的翻阅资料,从历史中总结脉络和趋势。然后其整理出来再找人交流,最后发现,所谓60年,其实不光是采访对象的记忆,也有我的成分在内。但是我的贡献在哪呢?我并没有经历过那些岁月。我所有的,不过是总结别人曾经走过的路。再进一步想,我真的总结了别人走过路了吗?我所看到的,只是那些文字的,听到的,只是部分人群的。很多普通人,也从历史中走来,但是他们身后的足迹,风轻轻一吹就没了。对于他们,我记录了吗?我曾和朋友说过,不要轻易相信调查数据,尤其是网上调查。比如,网上调查显示,百分之多少的中国人都有早晨跑步的习惯,这样的调查很多。我说,这种调查形同放屁,很浅显的一点是,中国才3亿网民,还有十亿非网民呢,3亿网民的调查能代表整体呢?显然不能,因为社会构成本身就不同,抽样更是毫无科学性而言,由此得出的统计数字根本不值得推敲。由此类推,媒体们在60年报道中是否也在这方面有缺陷呢?我想是有的。在选择采访对象上,我们都会选择最权威的专家,我也是这样,但是却因此造成了底层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的丧失。虽然许多专家也会代表底层发出声音,但是毕竟不如底层直接表达得干脆敞亮。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60年。那些已过甲子的自不待言,如我等青年才丑者,虽年龄未达,但亦是祖辈父辈生命延续,我们的今天,就是他们的历史的延续。这种延续是以变化为表征的,但是脉总在那里。这就像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一样,看似与前三十年无关,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表现为一种否定,事实上,总是一脉相承的。佛教讲求的因果之理,用来解释这个问题简直像量身定做一样。因此,我很有兴趣让那些匆匆奔波于高楼大厦之间的脚步停下来,我要看清楚,那游离的眼神里,是怎样的心在积淀。我想,这才是还原了历史。 _______写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前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