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313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京津沪2007主要经济指标及个人分析 很深刻[转贴][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machsmortua 发表于 2009-11-25 20:4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京津沪2007主要经济指标及个人分析 很深刻[转贴][图]基本资料:2007年底 北京常住人口1633万(户籍人口1213.3万,06年人口自然增长731人,几乎为零增长,但机械增长(流动人口增长)51万,达到01年以来的最高峰,外国籍常住人口70万左右),建成区面积1292.7平方公里, 上海常住人口1845万 (年初预估),建成区面积781.04平方公里, 天津常住人口1095万,建成区面积500.14平方公里 简析: 看点一:经济结构 北京经济表现为服务业独大,上海经济表现为服务业制造业并大,天津经济表现为制造业大于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这点也清晰的体现在地区总部的构成上,北京服务业总部占优势,上海制造业总部占优势。 北京第三产业结构占比71.4%,略低于上一年的72.1%,主要原因是高端制造业增长迅速,实现五年后的74%的目标需要更新的突破。而北京的高端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成,已达到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水平。 上海则迅速进行产业转移,第三产业突破50%,处在制造业服务业并重的时期(0.8%:47.3%:51.9%),此结构类似于深圳(0.1%:50.9%:49%)和广州(2.29%︰39.95%︰57.76%)广州也是中国城市第三产业比例最接近北京的城市。体现了双重性 天津则体现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2%:57.6%:40.4%)。此结构类似于苏州(1.7%:63.7%:34.6%) 中国GDP排名前七位的城市中(沪、京、穗、深、苏州、津、渝),除北京模式、上海深圳广州模式、天津苏州模式外还有重庆模式(12.9%:44.6%:42.5%) 京津沪三地 第三产业产值排名为北京、上海、天津 第二产业产值排名为上海、天津、北京 看点之二:金融业 上海金融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北京,成为中国第一。(累计上半年上海超过北京,累计前三季度北京反超,全年以1195亿和1126亿收盘,分别增长(名义)50%和16%)京沪金融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国八成以上(2006年北京金融业增加值974亿,占全国39%,上海790亿,占全国31%)。2007年沪市暴涨,上海证券业成为拉动金融业大盘的主力,和北京差距进一步增大(长期以来证券业是上海的优势),但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和其他金融业北京均占优势,尤其是银行业占绝对优势。保险业上海和北京差距缩小。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证监会已公布的两批17家外资法人银行有16家落户两地,分别是以瑞银、德意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摩根大通银行为首的7家落户北京和以花旗、汇丰、渣打、瑞穗为首的9家落户上海。(最新消息,17家外银法人银行确定落户北京,13家外银法人银行确定落户上海)。 北京金融街控制全国金融资产总额60%,每天资金流量逾100亿,企业管理运营总资产13万亿,控制全国90%以上的信贷资金65%的保费资金,国内最大的货币资金市场和金融管理中心,北京运营的银行资本占全国44%,创造了法人金融机构数量、金融资产量、金融对经济的拉动系数、单一行业对国税贡献四项第一。北京形成了以四大行为首的中资银行总部垄断地位、一行三会金融管理中心和金融资本中心,以及Merrill Lynch 、Goldmansachs、Morgan Stanley 、JP Morgan 、Barclays、Lehman Brothers、Credit Suisse等投行总部和Deutsche Bank等偏投行的外资法人银行总部。值得一提的是,2007金融业成为北京第一大支柱产业。 上海则形成了较为健全的资本市场和交易平台,沪市总市值已达全球第六。形成了较为齐全的交易中心,和偏商行的外资法人银行总部的格局。 展望2008,围绕金融业的竞争将更激烈,北京已将重点放在证券业上,在北京鼓励券商和证券业人才的政策吸引下,大量优质券商北上。加上八大交易中心的建设,将完善金融体系。而上海,十几年来首次在金融业增加值一项超越北京,显示上海的金融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巨大威力。2008沪市能否维持2007牛市的稳定上升的局面,将成为2008上海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两地均成立了以市长为首的金融办公室,专门争取金融资源。值得一提的是,私募刚刚在大陆兴起就引起了各路诸侯的浓厚兴趣,很多券商工作的人纷纷转向私募。 用八个字总结就是:北投南商,北金南融 看点三:经济效率 经济效率主要体现在GDP和人均收入比重(这是我独创的方法),我反对用GDP衡量经济标准,一个村镇,上一个外资大工厂,可能创造的人均GDP超过三大直辖市,但是当地体现的增长只有招募当地工人工资的增加值上,除此之外毫无意义。GDP只能衡量经济规模,无法衡量经济效率。所以我使用经济效率和人均收入比例反映经济效率,也就是说GDP有多少给我们带来了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人均收入不是普查数据,只是抽样数据,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单纯比较这个也无意义。北京在2006年6月曾经是全国第一,2007年下滑一名。 这种比较很有意义,尤其是在迷信GDP的中国,比如2007年广州人均GDP可以达到9302美元,而人均收入为22469元,人均GDP高于京沪,而人均收入低于京沪,显示经济发展的盲目追求GDP造成的困局。 若以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比来表现经济效率,则北京最高,上海次之,天津最低。这和天津外资高水平成正比,显示天津高度外向型经济,外商把GDP留下,把利润带走,需要重视。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东部发达地区有必要调整吸引外资的思路。外资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已成为双刃剑。最终北京的自主创新和资本输出才是中国发展的方向。 看点四:消费、固投拉动 GDP=固定资产投资 消费额 净出口 政府购买,2007年三地固定投资均大幅增长,而北京消费增长大于固定投资增长,显示消费主导型经济作用越来越强,GDP总量和上海有近3000亿的差距,但是消费仅少47亿,消费增长增速大于上海。应当说,北京是消费固定投资并重,上海是固定投资大于消费,天津是固定投资为主的GDP组成格局。我认为,消费拉动型比较优越,但是在15-20年内,经济增长仍应以固定投资拉动为主。预计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固定投资增速将维持增速缓慢下降的趋势,消费主导将进一步明显。应当注意,固定投资增速下降造成对经济的影响能否由消费增速的增加弥补。所以北京在2008年后计划启动核心区、CBD东区、新城建设、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八大交易中心、大型主题游乐园和一批重大的设施投资显得尤为必要 看点四:制造业、服务业和总部经济 三地制造业均快速发展,其中天津增长最快。显示滨海新区开发和FDI大量流入对制造业的影响。 高端服务业依然是北京主导,其中已公布的软件业北京已占全国4成,增速24.9%大于全国平均增速20.8%,金融业由2006年的占全国3成9的一地独大到2007年和上海平分秋色,均占全国4成1到4成2之间,2006年数据为,北京审计咨询业产值占全国比例36%,金融业39%,文化创意59%,通讯邮电82%、建筑安装及劳务承包44%、技术市场38.3%、计算机信息服务46%、专利特许使用费49% 。2007年公布的北京的技术市场已达882.5亿,其中流向本市小幅下降,流向外省小幅增长,出口大幅增长。技术合同数量小幅下降,技术合同额大幅增长的格局。增速26.5%,远远大于全国平均增速,初步预估占全国比重约为45%左右。提前实现2010年1000亿的目标已成定局,全国大脑的地位再次巩固。2007年已公布的软件技术服务收入北京为389.7亿,占全国978.1亿的39.8%,成为北京新的“准半壁江山”的一员。而嵌入式软件收入北京仅为0.59亿,全国为1155.2亿,上海为44亿,江苏占据绝对优势,为390.1亿,山东也达107亿,和经济结构构成有直接关系。 总部经济,京沪仍是重点,深圳则在证券公司总部方面分得一席之地,注册深圳的证券公司达18家,居中国之首。北京在2007年成为世界排名第四的总部城市,也是中国总部经济的一大亮点。 总部经济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格局。北京由传统的CBD、金融街、中关村向望京、总部基地分散,上海由传统的陆家嘴、南京西路向曹泾、张江等分散。而 全国的世界500强地区总部58%和36%向京沪集中,中国500强总部也分别由97家和39家在京沪。 服务业总部向北京聚集,制造业总部向上海聚集。北京总部集行政运营一身,上海总部偏运营。研发总部北京占据优势。北京已形成8000家跨国公司、东方汇理等133家亚太和18家全球500强总部,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总部城市,上海则形成强大证券、交易、贸易、运营总部,两地总部经济规模已非常强大。 看点五:经济普查和第四产业 2004年,国家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束,北京成为经济普查的最大“赢家”,经济总量上涨41%,上海也上涨8.3%,造成经济数据初步核算和经济普查的重大差异主要是服务业产值难于统计和部分企业瞒报。全国省市经济总量排名大变动,超过2/3的省份总值下降。 2008年,中国将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所以预计07年经济数据不会像往年一样年中修正,而是要到2009年上半年进行新的公布。制造业和农业产值基本没有偏差,偏差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并首次将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计入GDP总值(现GDP明晰无文化创意产业)。京沪将成为统计文化创意产业的最大收益者,2006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820亿,占全国59%,京沪合计全国八成以上,北京文化创意产值年均增长34%左右,2008年预计达1400亿以上。究竟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如何,只能等到2009年答案揭晓,任何分析只是预估。 看点六: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 由于一些省份人均GDP尚未公布,而大家均对人均GDP很感兴趣,那我就暂且委屈一下用我最不喜欢的数据去寻找中国区域的格局(贩卖10万的果子狸和10万的文化创意产业完全不同,但人均GDP只能把他们等同)。有些会改变你固有的印象。照顾大家对各自家乡的感情,只说一个大概和前十六位(全国前一半)排名,具体的可以从网上查到,不过不是很好查:50000 沪、京、40000 津、30000 浙、苏、粤、20000 鲁、蒙、辽、闽、15000 冀、黑、吉、疆、晋、豫…… 1、2007年内蒙古经济增长率达19%,连续6年居全国之首。内蒙古以人均GDP25558排名全国第八,首次跻身全国前十。内蒙古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星,创造了内蒙古速度。它的人均GDP甚至高于人们普遍认为富庶的福建和辽宁(当然辽宁和福建也以第9和第10进入全国10强)。这也难怪,谁知道蒙古人均GDP以6000美元高于中国的呢?内蒙古成为中国经济格局的最大看点 2、河南排名全国16,山西排名全国15,已进入全国中游水平,进步速度非常之快,河北排名11,也堪称成就 3、排名26-31的省份中有4个是少数民族集中省份,国家应加大扶持力度 4—6,省略,因为不是什么优势和好事 综合,中国服务业占比重继续下降,已远低于印度的水平,而制造业尤其是一般制造业由于其税收高、见效大,已成为地方政府乐此不疲的重点,值得警惕。 看点八:全国税收新格局 有一种说法,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建设花的是全国人民的钱,我听到很多这样不负责任的言论,只能身体力行的进行辟谣。谣言很有市场,但是人们更需要真理。 全国各地对国家的贡献都是巨大的和重要的,我反对去评价一个地区的贡献之类。少哪个中国都不是中国。如果采用对国家的贡献量化标准,国地税值是合适的。 比如北京地铁建设近万亿的投入、北京低公交票价的每年百亿补贴均来自北京市地方财政,国税有上缴中央比例的。 2007年国地税合计前15位的是:粤、沪、苏、京、浙、鲁、辽、津、冀、闽、豫、川、晋、鄂、滇。且梯级明显。取几个值,粤6946.42亿,沪6470.53亿,苏4349.83亿,京4322.89亿,浙3815.41亿,鲁3155.37亿,前15位还是1000 的分水岭。 全国GDP第十的北京国地税合计比全国GDP第二位还要高1200亿,而固定资产投资为东部地区平均水平,这两点可以说明北京(上海情况类似)上海花的全国人民的钱是一个伪命题。希望谣言止于智者。 广东经济地位提高,GDP占全国1/8,国地税上涨最高的上海56.2%、广东48.9%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印花税的征收。 税收方面差距增大,增速最高的上海56.2%是增速最低的某省6.3%的近10倍,北京相当于排序最后12个省的总合。所以说北京对国家贡献少,消耗多是毫无根据的。 看点九:国际化 FDI、常住外籍人口等都是体现国际化的标准。而似乎这些很难引起理性的思考,就城市总体规划定位进行阐述。纠正一些偏见 偏见:北京是政治中心,不能发展经济。(可以参考93年和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这种偏见不仅仅是在普通民众,连某地FGW的官员都说出这样的话:北京不是政治文化中心了么?为什么还发展经济,这样荒唐的话。 事实上,93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已经将国际交往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写入,04年城市性质描述为:中国首都、政治文化中心、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城市定位则提升为世界城市(国家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宜居城市和世界城市),我解释一下世界城市和国际城市的区别,国际城市在经济、国际化、产业构成、金融等高端产业规模等方面达到硬性标准即可,而世界城市在国际城市的基础上加上政治影响力、文化影响力等。香港是国际化大都市,而不能称为世界城市,典型的世界城市有伦敦、巴黎、东京。 世界城市和宜居城市才是北京发展的方向。1983年起不提经济中心是因为北京承载首都的职能,不适于发展工业经济,而制造业又是现阶段中国的支柱经济。好比一位高层领导说过的:北京究竟提不提经济中心,我看还是不提的好,提的话似乎占北京制造业增加值1/10的首钢搬迁就是不对的。 而世界城市自然有高端服务业、科技产业、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要求。还要保留一部分高端制造业。 两大直辖市的世界(国际化)城市发展之路 在全国各城市总体规划中,有两座城市是最高标准的国际城市的定位,北京和上海。北京的我已经详细说明过,为世界城市,上海被描述为体现社会主义高水平的国际化大都市,四个中心。性质为中国经济中心之一(注意,没有一版的规划没有之一这两个字,99%的人都不清楚)。 总的来说,京沪迈向国际化城市需要是中国整体的崛起,经济还在其次,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出才是最重要的。 我就说说金融地理学这个我比较熟悉的方面,如何做到国际城市。 我曾总结过北投南商,北金南融,换句话说北京是有金无融,上海是有融无金。 京沪可以成为不同侧重的国际金融中心,北京的四大行代表的是国家金融的崛起和金融帝国的输出,上海则表现为国际化的交易中心。迷信外银是很错误的,17家外资法人银行的业务总量仅相当于建设银行的2%,未来会有大幅增涨没问题,但,难道华尔街因为工商银行的进入就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了么? 中国的金融还需要依靠五大行(四大行 民国年间迁至上海的交通银行)、中投等国家银行。这是银行业。 金融发展两地侧重不同,对北京来说,应积极争取资本市场,年前发布的北京建设八大交易中心、黄金定价中心和三板市场就是体现。而包括纳斯达克、纽约、伦敦、新加坡、东京等交易所代表处齐聚北京,显示资本市场对北京总部经济的青睐,北京应抓住机会,争取国际板落户。 上海的出路侧重是争取监管,金融是无法离开政策和监管的,政策的背后是信息的不确定性,金融的命脉。 央行第二总部落户上海和SHIBOR就是体现。 而我认为两地在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上最基本的东西不具备——金融政策和阳光的市场。 无论是工商银行的垄断性和沪市的不正常涨跌,都是中国金融不成熟的表现,瑞银做局中石油这个例子最鲜明的告诉中国人,无论市值第一的银行也好,还是世界第六的主板也罢,还没有走过金融的稚嫩期,中国的投行和国际巨头比,显得微不足道。 两地都应回归基本面,中国必须成为金融政策真正的能使资本自由融通、阳光监管、多层次资本体系、健全的法律等等软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一般在上海交易的期货公司,选择仲裁选择都是瑞士或者加拿大的,为什么不选择中国本地的呢?金融软实力是中国的软肋。 20年甚至更长时间,尚没有练足内功的中国金融,还不能称霸全球,重视软实力的培养和金融人才的培养,才是稳步发展金融业的基本之道。20年内,中国还是仅有香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京沪两个备选。而中国应有多层次的数个区域和各有侧重的金融中心。 (转载请尊重版权,谢谢)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xin426shi 发表于 2009-11-26 00:00:54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实现世界城市三步走战略规划(概要): 世界城市基本上可分为国际大都市 世界影响力(政治、文化输出等方面)。 国际大都市作为特大城市的一种发展动态,其发展水平是由各种复杂因素综合决定的。从定量的角度考察,国际大都市的确定及其发展程度也有一系列的指标体系, 主要包括:反映城市经济综合实力的指标(经济硬指标,人均GDP1万美元以上); 经济结构和国际化经济功能的指标与服务功能的指标(三大产业产值比例、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外贸依存度、科技因素贡献率、研究与开发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金融保险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金融保险机构和外资金融保险机构数、外汇市场日交易额、证券市场交易额、本市出口额所占比重、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大公司及分支机构数、外国使领馆数、国际组织和地区代表机构数、年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数等); 人口规模、构成和人才素质的指标(城市常住人口总数、外籍居民占城市常住人口比重、高等教育程度占25岁以上人口比率、每百万人口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与工程师等); 城市环境条件、基础设施水平和交通、信息业国际化水平的指标等(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环境质量指标、电话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持有率、国际电话直通的国家和城市数、轨道交通客运比重、国际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国际海港国际航线及货物吞吐量等)。 北京1993年定位为国际大都市,2004年升级为世界城市,是中国三大国际城市(北京、上海、香港)之一。 2010年预计北京人均GDP将突破10000美元,达到国际大都市水准, 2007年北京第三产业比重71.4%,2010年计划达到74%的水平,基本能实现国际大都市的基本标准75%。 按全球100家最大跨国公司总部和一流分公司机构数量排序,北京位居世界城市第14位,高于上海(28位)和广州(45位)。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北京作为世界城市体系中区域性中心的国际功能,也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作为首都,北京仍然是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最重要的枢纽。金融业、高端服务业所占比重迈入准发达国家门槛,2012年可以达到国际大都市水平。经济输出方面,北京是全球排名第四的总部城市,在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之时,经济输出可以使北京成为世界城市。 北京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信息产业基础较深厚,是中国科技创新和信息产业的核心。北京信息化水平与国际化大都市的差距并不显著。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同国际大都市差距显著,北京开始重视交通建设,预计到2020年,12年间北京轨道交通建设投入将超过万亿人民币。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成后,预计2008年吞吐量达到7000万人,在2007年跻身全球前十后跻身全球前五,加之2015年首都第二国际机场的建成,北京将在2015-2020年在城市建设方面达到国际大都市水平。 北京作为中国的科技中心,拥有全国最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30个占全国的37%;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占全国的53%。就北京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集中度而言可与东京和伦敦匹敌。在科研水平方面,北京在国际公认的2000—2001年的《科技引文索引》和《工程索引》以及1997—2001年的《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三大检索系统中收录了15905篇,高于伦敦和巴黎等世界城市,在国际化大都市中处于较高的水平。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占全国59%,而国际大型会展和国际大都市还有巨大的差距,外籍人口所占比例也由相当大的差距。预计2020年-2025年后基本达到国际大都市水平。 而2020-2050年作为由国际大都市向世界城市过渡阶段,更多的是依靠国家整体发展从现在起到2015年应基本实现城市现代化,主要现代化指标达到一般国际性城市的平均水平。2025年进入国际化城市的第一层次目标,使政治、科技文化功能初步具有全球性,经济功能应达到区域国际性城市的水平,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到2050年,当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接近或赶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时,北京不仅在政治、科技文化方面成为全球性中心,在经济方面也将是全球性中心,通过经济控制功能,使其成为金融和服务业高度集中、高度发达的城市。这时北京将真正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全球性世界城市──世界公认的一流国际化大都市。 (本文已作为市发改委北京世界城市研究部分,以上为摘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