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TV.com消息:(文化报道)侗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剑河、玉屏等地。侗族有自己的语言、独特的文化以及传统的风俗习惯。在文化部确定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十个试点中,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族民间文化保护区被列为七个专业试点之一。今天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系列报道节目,我们一同走进肇兴。 侗族源于古百越族系,秦汉时期,古百越族系西瓯中的一支自长江支流沅水向西南迁徙于今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侗族同胞大多依山傍水而居,溪流上建有桥梁,以“风雨桥”也就是花桥最为出色,村寨建有宝塔式的“鼓楼”,是侗族地区别具特色的建筑。所以说,凡是有鼓楼和风雨桥的地方就有侗族的聚居地。 黎平县肇兴侗族民间文化保护区位于黎平县城以南约68公里,面积282平方公里,坐落着200多个侗族自然村寨,区域人口3万多人。在这个区域内,侗族同胞依然保持和延续着包括建筑、语言、服饰、饮食、艺术、风俗等在内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文化形态。它以相对独立的特定群体的文化特性和文化景观为标准,形成了以中国侗乡第一寨--肇兴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侗族民间文化生态区域。 肇兴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馆长 胡光华:在肇兴侗族民间文化保护区,受深山大谷的阻隔,侗族同胞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和精神生活依然保存在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化生态之中,这是一个难得的、活生生的侗族文化整体。 目前,在肇兴侗族民间文化保护区内,有鼓楼150座,花桥80座,戏楼100座。侗寨依山傍水,吊脚楼鳞次栉比,鼓楼突兀寨中,禾仓、井亭 错落有致,花桥横跨溪谷或寨角田间,坐落有序。每逢喜庆佳节,侗族同胞身着盛装,以歌迎宾,以酒醉客、以热情留人。所有这些,共同形成了肇兴侗族民间文化独有的特色。 肇兴侗族民间文化保护区虽然保持着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化生态,但近年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同样面临着如何保护和传承的问题。 (责编:扬国)<div id=[/im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