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来知道侗族的时候,真还不知侗族中有个粟裕。曾经看过粟裕的许多文章,也读了许多描写他的战争传奇的书籍,心血来潮的时候,更写过一首景仰他的古体诗。回忆如下:湘中人杰粟家郎,疑是当朝武子房。韬略过人称常胜,身世寒微华岳篇章堪记载,欧美文墨也遗香。太平世界谁入眼?将才八斗照家邦。这首诗颔联的几个字,现在确实记不起来了。那时,我真的以为粟裕是汉人,所以将他比做汉代的张子房,而且他的武略,却在张子房之上。他是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军事家,这是他的赫赫战功为自己赢得的殊荣。后来我到了天柱县,好学友龙传宁先生将我拉上侗人网来,我才知道粟裕是受侗民族尊敬着的民族英雄,是当代侗族的骄子。我当时的心情是,对我所不太了解的侗民族,又多了许多敬仰之情。这种敬仰之情,一半因为我本身也是少数民族的血统,一半却是因为粟裕。人类有个非常通俗的思维模式,就是人地人文的相传方式。这有几句话想向大家交待一下,就是:“人以地传,地以人传;人以文传,文以人传,”这几句话没有什么深奥的内容,说白了就是:你的家乡如果是个著名的地方,你出门就会受人尊敬,你如果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你的家乡也会因你而出名;你这个人如果具有极高的文章天赋,就注定要出名,而你的家乡如果有令人景仰的文人,你家乡的文化自然也就能传之久远。我的思维也不能免俗地受着这一模式的限制:粟裕那么优秀,则侗族人民也必然优秀。我对共产党的崇拜,是源于祖辈和父辈的教育的。这种教育往往会植根于一个人的血脉里,终身难以变化。当我太多地看到粟裕的英雄业绩的时候,我几乎忘记了他就是粟裕,我完全把他看成共产党了。而现在我的心理更是:粟裕是一个国家的优秀将领,他却首先是属于侗族的。侗民族在自己的网站上纪念他,研究他,实在是件好事。但我心里面却有一个理解,那就是,粟裕其实已经不再属于侗族,侗族却更能从他的身上找到一个大世界。为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正是我要赞扬粟裕的内容,而能明白这个问题,才会使我们纪念粟裕,研究粟裕变得有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