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3 15:39:10 作者: 张齐 向永东 在黎平,石新民是个家喻户晓的名人。他节衣缩食,独行2000多公里,收集有关黎平会议前后的红军故事,写出长篇小说《太阳石》,此举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12月15日,一个晴朗的冬日。我们在石新民的家乡黎平县洪州镇见到了这位令人敬佩的农民作家。他个子不高、和蔼可亲、气质儒雅。 洪州是红军长征入黔的<!--ADV_CONTENT-->第一个乡镇。在洪州镇文化站工作的石新民,如今也成了红军历史故事的“义务讲解员”。“几乎所有上洪州来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由我陪同和讲解。”石新民说。今年51岁的他如今还是当地侗族大歌和侗家琵琶歌的指导老师。 草坪村、刺篷寨、洪州河、寨石坳……红军到过的每一个地方发生的故事他都如数家珍。从小生活在这里,石新民对家乡的山山水水热爱且熟悉。“小时候经常听祖辈、父辈讲红军的故事,上学后我对这段历史特别感兴趣,经常找相关书籍来看。” 1992年,在村里任代课老师的石新民萌发了记录红军长征历史的念头。“黎平会议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是文学创作的处女地,为了以史为鉴、激励后人,我决定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再现那段伟大的历史。” 1994年11月,石新民卖掉了家里仅有的一头猪,得了750元,留了50元给家里,县政府补贴他300元。怀揣这1000元钱,石新民沿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足迹,走遍了贵州、湖南、广西、江西、福建等5个省区,搜集大量珍贵的资料,体验当年红军经历的艰辛。 在行走中,他历尽千辛万苦。在龙坪侗寨,他高烧不退以致昏迷,两位老人提着马灯为他上山找药治病,通宵达旦守着他;在湘江畔,当他瘦得体重只有45公斤时,当地一位作家将家中的一只母鸡杀了为他补身子;在潇水河畔,60岁的向导老人陪他守着篝火、说着话,让他度过严霜如雪的夜晚…… “每到一地,当地的政府和百姓都对我特别关照和热情,其实这是他们对红军的爱戴和感激之情。这么多年过去了,这种感情依然不变,这深深感动了我,让我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石新民动情地说。 1995年2月,石新民结束采访回到家乡,经过不断修改、补充,2001年,反映黎平会议的长篇纪实小说《太阳石》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离开洪州镇时,石新民告诉我们,他正在着手《太阳石》姊妹篇的创作,预计明年可以完成初稿。<div id=[/i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