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4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侗族人都过些什么节日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loggia4179 发表于 2009-9-21 14:5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走向赛笙坪。到达坪边,笙队奏<<入场曲>>,接着又是三声入场炮。队伍入场时,锣鼓喧天,笙曲震地,鞭炮齐鸣,木叶阵阵。人们围着坪中的一根桅杆顺逆绕场三圈,高呼不止。桅杆上端竖一只大米斗,上书“万众一心”四个大字,象征农农事丰收和民族团结。入场仪式完毕,笙队奏<<召唤曲>>;各寨笙队闻声在<<进行曲>>中来到坪边,欢奏<<到场曲>>主队吹<<欢迎曲>>,并鸣炮迎客。将上百个笙队全迎进场后,合场狂奏欢曲。场内数千架芦笙称立,芦笙顶上各色彩忘我工作迎风招展,千万人的欢笑声和芦笙乐声震耳欲聋。 中午,主寨的姑娘们由本寨芦笙手奏着笙曲给客队笙手送甜酒解渴。上百名银花项链、红装青伞的姑娘,挑着红木桶列队入场逐队送洒。客人饮了甜酒,买了糖果置于桶内,在笙曲和鞭炮声中向姑娘们表示答谢。 接着,比赛开始,先由两队各奏不同的曲调,以淘汰的方式选出优胜者再进行决赛。比赛结束,分发奖旗,最后全场奏<<扫场曲>>,宣布当天这场芦笙比赛活动告终。 第二天,各寨笙队又汇集到肇兴去争荣誉;第三天,充满友谊的芦笙会又于纪堂寨举行。 古邦、水口、地坪、德俄、平金等地为另一个赛笙点,赛笙仪式的程序和时间各地基本相同。但古邦于赛笙后的第二天举行的歌会则是男女青年们借以相互交往的盛会。其庆升平的内容中又包含有青年社交的多重意义。 八月十六日这天,古邦各分寨的姑娘们身着盛装汇集于坪子上。三声炮响,姑娘们四方坐定,唱起曲调优扬的大歌。引来四面八方听歌的人围得水泄不通。这时,一群穿着破烂的蒙面人突然闯入歌坪中,欢呼着来到一群外村来听歌的姑娘面前,用尖细的假嗓音请求她们唱歌。姑娘们知道是寨上的小伙子,略一商量就唱起了歌。只要这些蒙面的青年人继续要求,姑娘们也就继续唱下去,围观听歌的人们纷纷喝彩。当姑娘们要求对答时,蒙面青年怕被人认识,一哄而散。他们回去换了装饰,一个个变成标致的小伙子,来向姑娘们道歉,感谢她们不嫌他们像叫化子,而愿给他们唱歌。于是买了很多糖果糕点,送给姑娘们。姑娘们欣然接受了后生的馈赠,邀请后生们去寨上作客。吃饭后,寨上传来通宵达旦的歌声。 八月中秋 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和幸福的追求,形成了侗族青年在传统的节日中有自己的社交方式。这些交往方式形成了全民性节日的多重性,而出现了节日的新意义。北部地区的“八月中秋哥送饼”的活动就是这一类型的节令风俗,可送饼的新义具有浓烈的地方风味。 八月十五的早饭后,后生们背着满装月饼的挎包聚汇在路旁。等到伙伴们都到伙伴们都到齐了,大家有说有笑地走向约会的地点。姑娘早已躲在这里,后生们还四处张望,不想情伴却突然出现身旁。久不相会,先是各自站着,叙述相思之情,许久才摘把木叶以歌嫌语让坐。继而后生哥取出红纸贴面的月饼,排成双数摆在地上,以歌劝姑娘食饼。姑娘亦答以歌声和韵文白话,表心吐情均以歌代。直到日头落山,后生将所剩下的饼包好给姑娘带回家。姑娘害口失羞,悄悄地带回藏好,分给她最知心的人同食,共品爱情的甜蜜。 重阳节 英雄的热血唤醒了侗族人的觉悟,英雄的英名,永存侗家人的心中,率领侗家反抗清政府的姜应芳虽然牺牲了。但侗族人民永远怀念他,而使重阳节赋与了侗族自己纪念起义英雄的新义。 清咸同年间,姜应芳率众赶跑了官家恶霸,使老百姓过上了幸福日子。人们在九月初九这天,杀猪宰羊,打糯米粑,第一槽挤出三个特别大的糯米粑,兴高彩了送给自己的队伍。起义后来虽然失败,但纪念地送给自己的队伍。起义后来虽然失败,但纪念英雄的“重阳三大粑”习俗一直传到现在。 秋收互助活动 团结互助是侗家人的传统美德,由生产互助风沿发展演变而成的男女青年社交的娱乐活动。在南部地区多于农历九月举行。这一习俗是新婚男女双方互带同伴帮助对方摘糯禾。借以为男女青年们提供共同劳动的机会,使他们在劳动中进一步加深感情。在约定的日子里,新郎带着后生们吹着芦笙来到媳妇家的糯禾田,新娘亦邀一大伙姑娘来陪伴。情投意合的青年俩俩处,互相交谈,情谊更深。中年以烧鱼为菜,共宴午餐。晚上,女方家设宴招待全体男女青年。阵阵的酒歌声和喝彩声给青年们带来了劳动情谊的欢快。这种活动称为“帮媳妇摘禾”,媳妇帮郎家摘禾称为“帮丈夫摘禾”,程序仪式相同,只是不吹芦笙罢了。 赶社节 “赶社”是具有纪念性信仰类型节日。节日的传说针贬了封建阶级的最高统治者,热烈地赞扬了劳动人民。这一节日集会后来发展成农村集市贸易的交流会,赋与了民俗的实用性,对繁荣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每年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为“社日”。“社日”的前一天,人们就已杀猪宰羊,请客办酒,痛饮到深夜。“赶社”这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汇聚在坪子里或田坝中欢庆,同时交流农副产品。 相传,古时候有个叫木阿点龙的厨师说“只有盐巴最好吃”的话,而得罪了皇帝,后被处列。他的好友在给皇帝做菜时便不再放盐。皇帝吃后果然觉得不好吃,知道自己错杀了木阿点龙。于是就下旨赦他无罪。这天人们都吃“赦饭”,还要喝一点盐水,同忌用刀器,连作菜时不能用刀切,而代之以剪刀。以纪念无辜的木阿点龙。 春社是人们迎接木阿点龙英灵到来时;秋社则是送他回家,迎送社神时还要画上三匹马,相传是他和祖母以及媳妇三人的坐骑。 侗年 侗族的农业经济生产历史悠久,四时的变化和农耕劳作程序使侗族人很早就意识到了岁时始末的概念。侗族民认为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切农耕事务完毕的秋后,便是劳作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因此,有些地方把农历十一月当作新春的岁首,有的地方则视为旧年的终末。在这被认为是旧岁的终末。在这被认为是旧岁已去、新年到来、禾谷满仓、禽畜满圈之时,家家杀猪宰羊庆贺,年复一年而沿袭成侗族的新年吉庆。 由于与汉族交往频繁,大多地区的侗年多被春节所取代。但仍有部分村寨每年依照古习欢度侗族自己的新春。 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月底至十一月初举行欢度新年的庆祝活动。这里过侗年主要是花色品种祭老人,缅怀祖宗。相传他们祖上远道迁来,原以打猎为生,后来学会开荒造田,从事家农耕而获得丰收。秋后,举族欢庆,从此世代相传成为新年。 新年之际,家家将房前屋后打扫干净,男女老少更换新装,人们宰猪杀牛,春糯米耙,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塘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有的青年人则趁此佳期举办婚庆礼仪,宴请亲友。 七十二寨除了过十一月上旬的侗年以外,表演赛这两次“陪年”。所谓“陪年”,就是陪同附近侗族所过的阴历十一月底的侗年以及汉族的春节。“陪年”是增强民族团结,增近各寨友谊的节目,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隆重。 从江县贯洞杨姓侗族所过的新年,当地人称为“杨年”。时间在农历十一月初三。相传古时杨姓侗族有一将领带兵在外,恐过年时冰冻回不了家,而于春节前回到家来。这年杨家糯米丰收,鲤鱼肥壮。十一月初三这天,杨家以鱼宴请亲朋,祭祀祖先,沿袭至今的的杨年,仍得以鱼虔诚祭祀。 锦屏县的彦洞、瑶白和剑河县小广一带,于农历十一月底至十二月初欢庆新年到来。打糯米粑、做甜酒、杀猪宰牛、煮油条,家家忙得不亦乐乎。女婿和媳妇也于这喜的日子给丈人拜年,并互赠礼物相贺。在新年佳期还要举行盛大的斗牛活动。 这一带侗年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彦洞的龙姓侗族是最早落户于此,后来罗、黄、王、龚等姓祖先相继而来。罗姓祖先为村寨和睦,于十一月廿七杀猪宰牛、打糯米粑,宴请各姓亲;十二月初一,其他姓家族也设宴答谢。另一传说是因在战争兵乱的年月里,罗姓祖先听到有军队要过境的消息,就提前于十一月廿七日杀猪宰牛过了年。后来其他姓的人家知道了,也于十二月初一过了年。从那时起,直到现在。种种传说都显示了祭祀祖先的节日内容。节日的礼仪体现了庆祝新春的气氛。 <div id=[/img]

23

主题

97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valor42519 发表于 2009-9-21 18:46:59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