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正在忘却的(下)<u><strong>“诗此曲赋”</strong></u> 如果20 世纪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开始接触古典诗词之美,这是不是有点迟了?《全唐诗》有42863首,《全宋词》有19990首,李白有诗900余首,陆游有诗9000多首,这只是中国诗词典赋的一点零头。然而,我们直到中学毕业,背的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小情调,如何让我们爱上浩瀚诗海呢?不是说古典诗词应被广泛应用,但它从我们的视野里大幅度的撤退、消失。一个从小就被“涉江采芙蓉”“袅情丝吹来闲庭院”“醉里挑灯看剑”这样的情韵滋养的孩子,长大以后,她们的心灵或许不至于那么的麻木、冷漠。<u><strong>“琴棋书画”</strong> </u>现在,年轻有为的形象是年少多金,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懂得如何赚钱,还要懂得如何花钱。成人的价值取向在下一代人身上复制,甚至强化。学琴一定要考级,下棋是想成为常昊那样的国手,书画是少年宫的常备项目,为的是升学时加分。。。。。。。那种初始的风雅,在父母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唯美的形状。<u><u>“孔融让梨”</u></u> 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孔融为什么让梨?”“因为大的梨是坏的”那个固执而迂腐的孔融,如果听到现在的孩子这样回答,肯定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是的,传统的道德规范正在流失。20世纪90年代的孩子被教导: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几乎从懂事开始就置身与竞争中,天生就是达尔文主义者。没有人会感激孔融。当整个社会开始认同“谦逊使人落后”这种工业文明的价值观时,中国古人那种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没了。<u><strong>“民风民俗” </strong></u>过年摸门放鞭炮,上元吃汤圆放花灯扭秧歌,端午插艾条挂香符赛龙舟,中元盂兰盆会驱傩。。。。。。随着大城市全面禁燃鞭炮,这些节日离我们渐行渐远,孩子们获得的野趣,也被逐渐稀释。20世纪90年代生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过生日。他们不在阿福,没放过风筝,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在他们看来,传统的东西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的。选自《视野》2006年2月上半月刊。因为实在喜欢这篇文章就打好上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