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佛陀)在梵文中的本义是“觉者”“智者”,本指一般的觉者(觉悟了的有头脑的人)。佛教给予了它特指性的涵义,指佛教中取得最高成果者。释尊是佛教的创立者,理论的创始人和精神领袖、祖师爷,当然是“佛”。小乘认为,只有释尊才能称“佛”。大乘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所以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其数如恒河里的砂粒。汉化佛教采用大乘的说法。但释尊当然是佛中之佛,是至高无上的佛。汉化佛教经过近两千年与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冲突与融合的长期过程,渗入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系统和特点。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以一种怪力神的面貌出现的。在当时的中国人眼里,佛教如同流行的天地鬼神祖先信仰、神仙方术、阴阳五行等一样,属于同一形态。而正是这一点,构成了佛教得以允许有选择地跨入了大中华门槛的思想基础。佛教初入中土,暂时遮掩去那原本庞大而精致的宗教文化主旨,而以其非本质的神奇怪诞的面目去迎合中华民族的信仰。佛教在东汉初年进入中国时,还只有在皇族及上层士大夫阶层的少数人中有些影响。当时的信仰者都认为佛和中国的黄老之术差不多,以浮屠黄老并称。汉代虽然也有少量佛寺,这主要是为了满足西域来中土胡商的宗教信仰,在法律上则不允许汉人出家为僧。东汉末年,儒生牟子兼研佛、老之学所著《理惑论》,说佛教是道术,称佛能飞腾变化,“能隐能彰”,“履刃不伤”,“欲行则飞”,不死、不伤,变化无方,无所不入,简直和《庄子》中所说的“神人”、“至人”入水不溺,入火不热,长生久视的本领一样。道教成立后,儒、佛、道并立的局面初见雏形。由于官方统治思想历来就是以儒学为首,因此,儒学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三家之首。不过,使道家宽慰的是,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老子比孔子年长,孔子是老子的学生———这一点史有明文,儒、道之间心里明白。然而,令道士们愤愤不平的是,初来乍到的天竺和尚们颂扬佛祖释迦牟尼的那些话,在道士们看来简直就是荒诞无比。天竺和尚在中土布道,说释迦牟尼苦行6年,竟无所获,可是在菩提树下仅冥思了几天几夜,便突然成了“无上正觉”,一举成佛。佛有多大呢?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数天帝、上帝最大。可是佛教却说天有三十三重,中央最尊的天名忉利天;忉利天的天主叫帝释。不过这个帝释只能算做释迦牟尼的一个小徒弟。释迦牟尼出行时,他在前面开路。作为上帝、天帝的天,在佛教中居然只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这不是明摆着在欺负道教,欺负中国人吗?于是,道教展开了对佛教的反击。道教徒们极力神话老子,大致始于东汉。那时五斗米道的张陵在《老子想尔注》里就称老子为太上老君。他的助手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借用佛经关于释迦牟尼出生的神话,说老子生下来就有九条龙吐水洗浴其身,化作九井;说老子也是生下来即能走路,同样是一步生一朵莲花,共有九朵;又说老子左手指天,右手指地,宣告: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这些神妙的传说,明显是照搬佛经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令佛教徒最为伤心的是《老子化胡经》。借用老子的话说:“我令尹喜,乘彼月精,降中天竺国,入乎白净夫人口生,托阴而生,号为悉达,舍太子位,入山修道,成无上道,号为佛陀......”这样一来,释迦牟尼就成了尹喜的后身,又是老子的徒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