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5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五常:中国的石雕艺术与林清卿之谜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深入 发表于 2009-9-19 00:4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经说过,除了书法与诗词,其它艺术如绘画、雕塑、音乐、文学、建筑等,中国比不上源于欧洲的西方艺术。我没有提到陶瓷,其实是重要艺术,宋代的五大名窑光芒不可方物,西方是没有这种大场面的。我曾经提到以重要的绘画而言,宋代的水平远超当时的欧洲。然而,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了不起。到了十七世纪中叶,我们的八大山人与荷兰的伦勃朗同期,艺术理念的深度势均力敌。跟着就是欧洲胜出了。作学生时读欧洲的艺术史,我对他们十六世纪起的理论演进很佩服。    这些年我有机会从几个有分量的收藏中见到不少近于不见经传的中国石雕作品,细心品尝,反复推敲,认为是顶级艺术。从厚度衡量,说胜于西方的雕塑艺术是有支持的说法。不是完全不见经传,网上可以找到一些资料,可惜好些不可靠。为什么这样重要的艺术,没有论著有系统地处理一下呢?为什么博物馆不重视?中国石雕艺术的内容永远是神州大地的文化传统:描述一首诗,或说个典故,又或者是传说中的怪兽或人物。始盛于清,止于文革,开放后卷土重来。    我说的是寿山石雕。除了印章篆刻,所有名家一律是福州一带的人。历代相传都是个小圈子,加上作品一般不大(小如石章大可达数百斤),可能是多年没有受到广泛注意的原因。这几年开始受到广泛注意,是好事。    大致上,寿山的石雕艺术分五类。其一是印章篆刻。这是湛深的学问,我不懂,虽然当代的篆刻大师我认识几个。其二是圆雕。这是用一块石头雕出人物整体或物品整体。其三是钮。通常是印章上头坐着的一头怪兽,多半源自古代的神话,作者可以发挥而加上变化。钮雕其实是一种圆雕。其四是薄意。这是在石上用刀刻出一幅画。其五是深雕。这是薄意加深,使物体及人物浮现起来,往往是相当「浮」的浮雕了。    今天,寿山石雕的师级人物无数,可能因为酬金直线上升吧。这里我不论今天的,只选五位作了古的石雕英雄谈谈吧。    一、杨璇,又名杨玉璇,生卒年日不详。证据是生于明末(他的一件作品上刻「康熙元年」)。全盛时期属康熙年代无疑问。没有证据他活到雍正。杨璇是圆雕圣手,而算是圆雕的钮雕他独步天下,古往今来没有谁比得上他。杨璇的钮雕本钱是想象力强,技术超凡,懂得怎样这里那里夸张一下,很自然的。我见过他的一件深雕作品,不怎么样,但意境高逸。    二、周尚均,又名周彬,生卒年日也不详。奇怪,差不多所有记载都说他与杨璇同期,也是康熙时代的人。不可能对。他有一件作品上刻「乾隆三十年」,而在三希堂收藏的石雕作品中,有一件是尚均雕乾隆皇帝。尚均的全盛时期是乾隆无疑问。雍正在位十三年,尚均认识杨璇的机会不高,而有些记载说尚均师从杨璇不可能对。杨璇的作品影响了尚均是明显的。尚均以钮雕知名天下,但我认为比不上杨璇。钮之外,尚均的圆雕与杨璇的神技相若,而尚均的深雕在他之前没有谁比得上。    三、林元珠(一八六四——一九三五)。虽然此公师从东门派的鼻祖林谦培,但师傅不及徒弟。元珠是把东门派发扬光大的主要人物,而虽然此派以圆雕见长,我认为他的重要作品主要是深雕。    四、林清卿(一八七六——一九四八)。世称西门清,是我这篇文章的主角,要过后再谈。    五、林友清(一八九四——一九七○)。世称东门清,是林元珠的次子,深雕、圆雕、钮、薄意等皆精。他的父亲比不上他。    写这篇文章是为了一个困扰着我的问题。最近读到韩天衡的一篇论芙蓉石的文章(天衡兄的文字写得好,谨此致意),其中提到「巨匠林清卿也少有在作品上署款」。这是第三次我在资料中读到林清卿很少在作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其它两次我可以不管,但天衡兄是篆刻巨匠,也是寿山石的收藏大家。他这样说,我感到有点奇哉怪也。寿山石雕的作者有时没有署名,但林清卿是我知道的比较喜欢署名的一个。    作者没有署名,我们怎可以知道作品是谁的呢?可从风格与技术水平鉴别,不是十拿九稳,但林清卿是风格与技术皆突出的巨匠。然而,不久前见到一本刊物,登着一件不小的田黄薄意,估价不菲,作者没有署名,刊物说是林清卿之作。我一看就叫出声来:「这不是林清卿呀!」    我认为林清卿的作品大部分刻上自己的名字,怎可以肯定不是他人伪作而署上他的名字呢?因为清卿的风格与技术皆有独到之处,加上署名,我就没有疑问了。我见过两件作品看来是后人刻上他的名字,但风格与技术都是他的,于是不怀疑。见过一件刻上他的名字,字体对,风格与技术不俗,但不对。    林清卿大名鼎鼎,以薄意作品名重百年。他的薄意当然了得,我也不怀疑是此君把薄意艺术发扬光大的。但林氏在石雕艺术的主要成就,是深雕,不是薄意。为什么在我读过的所有评述林氏的作品中,没有人提到他的深雕呢?他从来不作圆雕,也从来不作钮。我认为他的薄意多是应酬之作,赚点钱,但他是个整生追求艺术表达的人,精力集中于深雕上。是的,清卿深雕的刀法之精,思巧之妙,构图与情感结合的澎湃,不仅前无古人,也应该后无来者了。上苍有知,以雕塑艺术而言,西方的大师们没有谁比得上清卿的深雕吧。    我对上述的林清卿之谜的猜测,是深雕的操作时间长,加上通常要用比较大的石,为时甚久。想当年,在林清卿生存的时代,恐怕只有达官贵人才有本领请他动刀作大石深雕。我也认为是这些达官贵人及他们的亲友,见过林氏的作品后夸夸其谈,传了开去,但外人只是听到,没有见到。外人见到的只是他的薄意小品,不知道他的真功夫所在。传统上,寿山石雕的收藏者不轻易地把作品示人。今天为恐天下不知的寿山石雕展出,林清卿时代没有出现过。    要收笔了,顺便一提:在《寿山石》杂志第十七期的六十七页,刊登着一件芙蓉石方章,是韩天衡的收藏吧。该石章上的钮雕作者没有署名,但从刊物看风格与技术,应该是杨璇之作。在杨璇时期,质量档次那么高的芙蓉石民间少有,应属皇宫之物。那是康熙时期,可能是康熙皇帝的闲章。若如是,则属国宝矣。可惜刊出的照片看不到石章底下的篆刻。如果看到,一个特点或可译码。读者能猜中这特点是什么吗?原文作者所属博客:张五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