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苗民抗贡碑:清代苗族记事碑。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仰望村。苗岭山脉云雾山区,山高雾,终年云雾缭绕,出产“云雾茶”。因其品质优良,被指定作为“贡茶”。清廷贪得无厌,苗民不堪其苦,于是用开水将茶树浇死,谎称“天火烧茶”。地方官府派员查看,认定“茶老焦枯,并无一株生发,实非苗民治枯捏禀”。为能继续上贡,地方官府拨出白银420两,给“殷实户”再种云雾茶,并向苗民保证,今后如有以“办茶为名下乡滋扰者,许尔等指名禀究”。为此,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刻碑勒石,立于云雾山下之苗寨。苗民将此碑视为抗贡斗争胜利的见证,称之为“抗贡碑”。石碑迄今基本完好,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仰望地界碑:苗族告示碑。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城南70公里之仰望乡关口寨。碑高1.35米,宽0.63米,厚0.1米。立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八月初三。楷书阴刻,碑文600余字,为贵定县正堂所立。云雾山区仰望乡历为苗族住地。清嘉庆年间,平伐营生员郑土品等强行越界砍伐苗民薪柴,被苗族村民雷阿豆等告至贵阳府。贵阳府责成贵定县处理此事。贵定知县亲赴仰望查看,而后划定范围,禁止兵民越界砍伐苗族山林,且立碑晓喻,以保安定。此碑对研究仰望地方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价值,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苗民汉字碑:苗族墓碑。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城北35公里之南臬乡石桥村簸箕寨。碑文以汉字记载苗名。高1.11米,宽0.53米,立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碑竖刻“清故祖考王公讳阿浩舛墓”,碑左竖刻“孝孙阿叟犁,曾孙阿耶叟、阿里叟永记”。当地苗族村民实行子父连名制,即第一字为本名,第二字为父名。由此可见,死者名浩舛,其子名犁浩,其孙名叟犁,曾孙名耶叟、里叟。此碑既是苗族子父连名制的反映,又是苗汉文化交融的物证,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
[本帖最后由鼓祭蛮歌于2009-6-2522:10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