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5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西旅游网:程阳风雨桥好像一条金色的花龙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bj13439600345 发表于 2009-9-21 19:4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侗 乡 行    侗乡,指的是侗族世代居住的广西、贵州、湖南毗临地区。拥有150多万人口的侗族,一向在这一带从事传统的农、林、渔、猎生产。   侗族分南侗和北侗,服装和语言全都不相同。北侗生活在贵州;南侗主要居住在广西三江一带,特别是在三江的程阳,不但风情浓郁,更以独特的侗族建筑风雨桥知名。              程阳风雨桥好像一条金色的花龙   从柳州乘火车北上200公里,到达三江侗族自治县城,再改乘汽车继续北行,就可以来到程阳。     一路上青山绿水,昔日的侗乡古道、花桥、凉亭、石板路仍然不断出现在现代公路的则畔。水流清澈的溪流上横架着一座座风雨桥。关于风雨桥,还有一段传说:以前,这一带只有用大根杉木架的小桥。有一天,一对年轻夫妇过桥,河底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把女的卷走。原来是何里的(螃蟹精)看上了那女的而作怪。那丈夫急得在河边大哭,惊动了水底的一条花龙,他施法将(螃蟹精)击杀,救出了那女子。人们为了纪念花龙,就将小木桥改建成画廊式的风雨桥,还在柱上刻了花龙的形象,称它为(回龙桥)。因为它成了人们躲避风雨的好地方,所以后来人们又称它为(风雨桥)。   风雨桥虽然长短不一,但都一律采用木架结构,造型精美,十分坚固。在这些风雨桥中,风格最独特的,要数林溪河上的程阳桥了。 程阳桥全长64.6米,有四敦五孔。石敦上架着木排,木排上铺木板,木板上建屋宇。两侧装着栏杆,并安置板凳,这一切都是用杉木凿椎衔接,吻合得一丝不差。   走廊上竖着一排排整齐的木梁木柱,盖着青瓦白檐。特别精美的是桥面上筑有五个层层屋檐高翘的的楼亭,前后两个是宫殿形,中间三个是宝塔形,每个塔的顶端都有一个象征吉祥如意的红色葫芦。楼亭之间的瓦梁上,还有四个戎芦和倒竖的鳌鱼,每个檐角上站着一只仙鸟,总共有38只之多;檐角上还有各种民族图案。据说,当年侗族用了10年的时间,才于1916年建成了这座大桥。                 鼓楼是侗寨标志也是“社交中心”   只要进入侗乡,不论向哪个寨子望去,最先进入眼中的,就是那像宝塔又像亭阁,雄伟壮观而又玲珑雅致的鼓楼。侗寨鼓楼虽大,却不用一颗铁钉,,全用杉木凿椎衔接,一分一毫也不差,结构十分严谨。   鼓楼分上、下两个部分,楼下身是正方形厅堂,约二至三丈见方,厅铡架着一面牛皮大鼓,厅中间用石彻了一个大火塘,四壁镶板和栏杆,还设有座位,可以容纳一两百人在这里集会。   事实上,鼓楼在侗家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个社交中心,只要大鼓一响,人们便纷纷涌到鼓楼来。每逢春节,从初一到初七,千村而寨的侗家相互串访,来到鼓楼唱起"耶铺""即"赞贺耶歌""。到了冬至,鼓楼里夜夜灯火辉煌,人们在这里教歌、唱歌、学歌,为开春"月也""即集外出访问作客"做准备。   当芦苇笙季节来到,年轻人便从山上砍回金黄的笙竹,使到鼓楼来,从远处把最好的"桑伦""制造芦笙的师傅"接到鼓楼里。削竹、制簧,制造出一把把大、小不同的芦笙。当芦笙吹响,邻寨的芦笙队便来赛芦苇笙,在鼓楼坪上围着圈子踩堂,或者几十上百人一起唱壮丽的和声音乐,——侗族"大歌"。鼓楼不仅是轻歌曼舞的舞台、音乐厅,也是年轻人播种爱情种子的地方。             作客侗家 不放下筷子主人添菜不止     侗族的房子是用杉木和杉皮构成的要楼,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当然,屋里还少不了挂着一根猎枪。每到猎食季节,男人便会上山打猎。依照传统风俗,猎人都会将自己的猎物分送给所有的同行者。   侗族十分好客,每有宾客光临,主人都会用油茶来招待客人。主人先将茶油倒入铁锅煮沸,再把阴米(即蒸熟晾干的糯米)放入滚油里,炸成白米花。第二道工序是炒花生、黄豆等,第三道工序是用茶油把粘米炒焦,再放入茶叶拌和米炒,最后放入一、两瓢温水,加盐熟滚便成。   然后,将油茶盛入碗里,撒上油炸花生米、阴米、糯米饭、粑粑丁、米粉条、炒猪内脏等佐料,一碗香喷喷的油茶就端到客人的面前。客人一边吃,主人会不断的往客人碗里添花加菜。原来,侗族喝油茶有“茶规”,客人必须放下筷子,主人才会停止添茶。                     过年欢天喜地最热闹   侗族的节日很多,其中最隆重的要数过年和三月三芦笙节。三月三,侗寨里要举行芦笙踩堂、抢花炮等盛大活动。    侗人过年时十分热闹,特别是三江一带,除了芦笙踩堂、唱大歌等活动个,还有“抬官人”这“闹剧”助兴,因此更显得有欢天喜地的味道。   “抬官人”一般都在过年期间的“月贺”过程中进行,“月贺”是指村寨之间的团拜活动。每次“月贺”,侗寨会出动数十上百的青年男女,驵成侗歌队、芦笙队和戏班子,涌到其它寨子去春游作客。而“抬官人”则是整个“月贺”活动中的高潮。官人是由青年或小童扮演,还有“娘子”相随,一路上乘着轿子前呼后拥,像旧戏里八府巡按出外考察时铺张的阵势。   主寨“头领”要率领本寨男女青年往寨外迎接。“官人”的队伍进入寨中的鼓楼歌坪,队伍前头是仪仗队,“官人”和“娘子”在中间,最后是“随从”。“随从”的队伍最精彩, 有的扮野人,有人扮成牛鬼蛇神,有的扮“绿林好汉”、“大将军”、“乞丐”…… “官人”队伍绕鼓楼三圈后,主寨的人们便开始吹芦笙放鞭炮欢迎。寨中的姑娘以歌拦路,每唱完一曲,“官人”就要把红包递过去;那些歌喉短甜美的姑娘,不但赢得喝彩声,到手的红包也最多。   那些人模鬼样的“随从”们,也不甘寂寞,在歌坪上尽情的装神弄鬼,逗得围观的男女老少捧腹大笑。最后则“抬官人”的压轴戏,叫“天女散花”。一群盛装银饰的姑娘走上歌功颂德坪,将篮子里装满的米花、糯米粑粑等食品赠给寨佬和踩歌堂的年轻后生,表示“官人”对主寨居民的谢意。“花儿”散尽,主寨的居民便又吹芦笙鸣鞭炮,把“官人”的队伍一直送到寨口。第二天,角色转换了,又轮到他们抬本寨的“官人”和“娘子”,到对方的寨子里贺年了。  <div id=[/im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