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77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代传)叫响侗族大歌品牌——兼谈侗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钱锴 发表于 2009-9-21 13:4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兼谈侗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杨正权为配合黎平机场的建设和2004年通航启运,贵州省刚刚通过专家论证,将黎平和荔波作为贵州两个重点投资建设的旅游景区,这无疑对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带来了一次千载难缝的大好发展时机。面对每年5000余万元的巨额资金投入,作为景区内的黎平县,在兴奋之余,该考虑怎样着手将这笔巨款用于刀刃上?将侗疆腹地的黎平建成真正的“侗族文化中心”,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旅游热点呢?到过丽江,那里的古城、纳西古乐、雪山会让你留连往返;登泰山,其雄奇险峻让你叹为观止;到桂林、漓江的碧波倒影使人醉之于心;九寨沟的如画山水;荔波小七孔的水上森林都会给每个游客带来铭刻于心的记忆,即便是张贤亮在沙漠中建起的“西部影视城”,也以“荒凉”为卖点吸引都市里千万人争相采购,这就是旅游给人的体验与收获。黎平这篇旅游大文章,已做了近二十年,该怎样来做好、做大、做出让游客非来不可,又印象深刻呢?笔者生长在黎平,又在黎平工作近二十年。曾着手对侗区旅游进行过调查,认为:以黎平为中心的侗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叫响侗族大歌这张品牌,要围绕“大歌之都”整合侗族地区旅游资源,否则,将会误入歧途,白白浪费资金,白白消费宝贵的时间,而措失发展的良机。本文想围绕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转下帖)<div id=[/img]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lbdq 发表于 2009-9-21 15:42:46 | 只看该作者
一、建设侗族文化中心——大歌之都贵州民族学院王连英教授说:“黎平县位于侗族区域的中心,有利于形成侗族的经济网络,所以它为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对侗族各地形成比较均衡的经济辐射面。”“从地理位置上看,它是处在一个北可通怀化市,南可通三江龙胜的重要位置上,……这里还是侗族民族特色最浓的地区,以这里为经济文化中心区,有利于侗族旅游业的开发。”①“黎平侗族文化品种最丰富,分布最广泛,最具代表性,以侗族大歌为例,黎平县的侗族大歌品种最多分布最广,无愧是大歌之都”。② 而且机场建在黎平,将黎平县城建成“大歌之都”势在必行。关于为什么要将黎平城建成大歌之都的证据在此不一 一阐述,随着黎平机场的建成;黎平县牵头申报侗族大歌世界文化遗产;贵州省、黔东南将黎平作为侗族文化旅游中心加以建设,这些都证明黎平城作为大歌之都的客观现实。那么,怎样建设大歌之都呢?营建“大歌之都”无论从硬件、软件、环境氛围,标识都必须有“都”的气派。让人一进入黎平就有“歌都”的感觉。为此,除黎平新城区规划的“侗味”外,近期必须着力做好几件事:1、从榕江入口、从江入口、靖州入口、锦屏入口东西南北适当位置建侗寨寨门。2、将西门桥、正阳桥建成侗族风雨桥。3、恢复鼓楼坡鼓楼,新建北门新区鼓楼,与西门花桥遥相呼应。4、建造侗族大歌展演厅,展演厅适时进行大歌表演,完全商业化。必须杜绝黎平侗族大歌艺术团随便进行无偿演出的习惯,尽量避免免费公演,自我贬低,即使是政治性的演出,也要减少数量,限制观众。侗族大歌是很高雅的艺术,应该让她体现应有的价值。表演大歌时,要进行客串,让一名对侗族文化研究较深的专家现身说法风趣解说。其实纳西古乐大家都似曾相识,只是宣科的精彩客串给古乐增加了无限的神奇罢了。5、电视、广播、街市门面要定时播放侗歌,使整个城市充满大歌之都氛围。6、每年举办一届“鼓楼节”,并在肇兴、岩洞、地扪、从江小黄,分别于春、夏、秋、冬四季开展侗歌大赛,把唱歌的气氛炒得热热的。节日要逐步走向民间,其实民间有许多能人,民间办节原汁原味,适合游客味口,政府只要引导扶持,相信一些精典的节日一定很精彩。如“千三节”、肇兴抬官人、岩洞斗牛、小黄大歌节等,办节的时候,将大歌演唱贯入始终,定能事半功倍。7、黎平要率先推广中小学将侗歌引入课堂计划,使侗歌传承方式渠道增多。8、鼓励民间歌师传歌教歌,每年对传承有功歌师给予表彰,发给奖金,使歌师人才辈出。9、各旅游接待宾馆要体现侗味。衣着、饮食、装饰、礼仪都必须有侗族特色。10、歌都里要有一条能买到侗家特产的商业街,不要等新区才考虑,现在就应着手。古城翘街为何不能开发为旅游商品一条街呢?这样当游客进入黎平,先初步感受一下侗族大歌文化的风味,而产生进一步深入侗区聆听大歌的欲望。(转下帖)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3#
hayesleaver 发表于 2009-9-21 17:40:01 | 只看该作者
二、构建侗族大歌基地在邓教授的创意下,已在岩洞建立“侗族大歌培训基地”。采取很多行之有效的侗族大歌保护措施,诸如侗族大歌进课堂,鼓励歌师传歌,保护侗族大歌生态环境等。笔者认为除岩洞外,肇兴(包括堂安)、地扪、小黄也应列入侗族大歌保护基地范围,以政府行政领导和经济扶持使侗族大歌在这些地方永远传承下去,使这些基地永远有侗族文化的氛围。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与融合是不争的历史事实,侗族文化正在加速汉化的进程,如果不是有意识的给予保护,将会在不久的将来被历史的尘埃淹没,已成为共识。保护民族文化应象美国学习。“印第安人从小都接受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两种文化教育,在印第安社区生活,从语言、服饰到各种行为举止,各种旅游表演活动,都完全是本民族文化,房子的外观和风格也是古老的样式,停车房统一修在离村庄较远而且不易发现的地方,置身其中,整个就是早期西部片中印第安人的领地。”③保护已得到普通认同,办法却很难揍效。原因在于主观与客观。主观上,群众开始接受外界鲜活的文化,对在封闭中保存下来的侗族文化产生疲惫和厌倦感,对五彩缤纷的外面世界感到新奇与追求。所以大歌、服饰,建筑、娱乐,语言都在快速变迁。特别是文化传承的中链——青年人整村整寨的外出打工,很多优秀分子一去不复返,很多打工回来,*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让人啼笑皆非。连作为生态博物馆来进行绝对保护的堂安,本不能让一砖一瓷进寨,却硬是有人偏要在一楼封上红砖。肇兴是全国第一侗寨,小黄是国家命名的大歌之乡,岩洞是侗族大歌培训基地,地扪是原生文化保存得最好的侗寨,是侗戏发源地。这四大基地建设的措施值得认真探讨,让侗族大歌的生存环境得以保存,如何保护呢?笔者谈几点看法:1、民意:要激发侗民自觉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意识。如何激发?近些年来的一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其中通过节日带动,展示民族文化就是其一。第二届鼓楼节,黎平展示了千人大歌、踩歌堂、百人芦笙舞等,在几千人表演的队伍中,很多都是主动要求来参加节日的,虽然排练非常艰苦,生活条件极差,却没有一个队打退堂鼓。临近艺术节,还有一些村寨如蒲洞、潘老、堂面等还找组委会领导讲情,表示不要补助来表演节目。三龙村、竹坪村的姑娘们还通过邓敏文教授开“后门”坚持要上台一展歌喉,大稼抢花炮夺了魁,沿路遇上村寨就鸣放鞭炮以示炫耀。通过办节带动,诸如四寨、山兰、平架、岩洞、地扪等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建鼓楼,修花桥,筑寨门,很多村寨学歌,唱歌,有所回潮。所以,要鼓励基地,年年办节。肇兴抬官人、地扪千三节、小黄大歌节、岩洞斗牛节已深入人心,民间年年办,政府要扶持。2、政府:政府的作用是引导、鼓励、扶持。从州、县到乡,各级政府对民族文化必须象爱护眼睛一样关心和培育民族文化,只要有积极性的民俗活动,民族节日都必须予以支持。最近,黔东南州委常委副州长李再勇安排我起草一个“关于建立民族文化保护基金会”的办法。如能获准通过,将是一项很有效的奖励政策,对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展演民族文化有功之臣予以重奖,使从事民族文化研究、保护、发展的民间艺人和热衷于民族文化工作的专家学者得到经济的扶持,必将推动民族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发展。另外,政府必须对重点保护的四大基地的民族建筑等标志性物件进行绝对保护,不允许在保护区内视野范围搞现代材料建筑,选址建新区旅游建设项目不能违背原有建筑风格,从工艺、材料、造型都必须格调统一,不破坏原貌。这一点,肇兴、地扪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能用先建再包装来弥补,为什么不可以阻止连三岁娃娃都知道的事于未然呢,开干屎的麻烦和后遗症可想而知,既花精力,又花钱。3、输血:建设和保护必须“输血”。现在不是没有“血输”,而是普遍输,对民族文保保护的“输血”太少。如果黎平获准“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每年5000万的巨款进入建设盘子,怎样规划使用?很多规划对民族文化保护并不十分重视,只注重景区景点的硬件,而忽视软件。民族文化旅游,软件最关键。软件没有了,只有躯壳。对民族歌舞、民族习俗、文化传承、举办节日、民间工艺这些代表着民族文化特征的“软件”,现在往往规划文本的投资预算却很少见。民族文化特别是对歌舞保护性的投入预算,往往失之偏颇。王志刚教授说得好:“因为做规划的来两三天,不可能对你的历史底蕴很了解,也不了解这里的发展方向,这样的规划只是一个空间摆布的问题,不能产生产业意识”。④其实,对民族文化投入的功效往往是事半功倍的。在硬件建设上更不能破坏传统文化环境的原貌,我州内被撤除的景点违规建设也不乏其例。4、造血:保护民族文化,建立保护基地,使之得以长久发展不光要输血,还要增强造血功能。通过接待旅游团队,实现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从而使保护区内人民对民族文化产生自豪感,并自觉地培养爱护本民族文化,传承本民族文化的最高境界。只有这样,使肇兴(含堂安)、地扪、小黄、岩洞的侗族文化生存环境完好无缺地保护下来,侗族大歌才能在这种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当然这是要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才能实现的,要经过一代、两代、三代乃至更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才能实现。(转下帖)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4#
bob5682763 发表于 2009-9-21 19:37:16 | 只看该作者
三、演绎侗族大歌文化旅游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冲动、旅游机会成本的核算,旅游线路的确定,是每个有外出旅游意识的客人首先默算于心的。当你拥有5000元旅游经费时,你准备去哪旅游?先是选择价格接近,感觉值得一去的地方。为什么黔东南北线旅游,镇远不如施秉呢?镇远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又有秀美的氵舞 阳河风光,而施秉却推出“漂”字品牌,吸引了成万上百万的贵阳、凯里乃至更远的游客。侗族文化旅游怎么个游法,一直是关心侗族的专家学者困绕于心的课题。侗族文化旅游定位应是:反朴归真、回归自然,乡村民俗文化的体验与感受。客源对象绝不是贵州、湖南和广西,而应该是沿海发达省市及欧美东南亚大都市里被紧张的人情事故弄得心灵疲惫不堪的群体,当来到侗区这样一个远离城市,空气清新,人际关系亲和,建筑古朴典雅,歌舞升平的世外桃源般的所在时,感受到人间的美丽和世道的太平。这是一种高尚的心灵感应和体验。所以开发这类民俗民间游,必须区别于一般的旅游策划和构思。1、以侗族大歌为龙头宣传炒作。宣传的攻势和宣传的口径必须始终如一。侗族大歌是蜚声海内外的民间艺术,而且由中科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由黎平县人民政府为申报主体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申报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进行广泛的宣传炒作,这是极好的宣传契机。在宣传侗族大歌的同时,把侗族大歌的生态环境作祥细的介绍,如美丽的侗寨山水风光,精堪的鼓楼花桥建筑艺术,热情朴实的侗家人等,起到纲举目张的整体宣传效应。2、以“一都四地一圈”设计旅游线路。侗族文化圈旅游线路设计已有较为成形的构思和计划。目前关键的问题是,侗族文化圈还没有形成各县认同一致的精品线。有时甚至有人为的相互扯皮、相互抵触、互不服气、暗地抢客的现象。使游客对侗区概念模糊不清,形不成旅游气候,结果出现一盘散沙的格局。“一都(城)四地一圈”即以“大歌之都”黎平为侗族文化旅游中心,以肇兴(含堂安)、岩洞、地扪、小黄为四个基地,以黎、从、榕、三江、锦屏为圈设计四条既可循环又可朝不同方向出入的旅游线:①、广西三江程阳桥——地坪风雨桥——堂安——肇兴——黎平城。②、榕江车江古榕群——地扪——高近——黎平城。③、从江岜沙——增冲——肇兴(堂安)——黎平城。④锦屏隆里古城——八舟河天生桥——黎平城——岩洞。⑤循环线路:黎平城——高近——地扪——榕江古榕群——从江岜沙——增冲——三江程阳桥——地坪风雨桥——堂安——肇兴——至黎平城。3、创建优美的旅游环境:旅游环境对每一个游客来说都十分关键,旅游就是花钱买享受,而不是花钱买气受。如果真正地让每个游客都获得享受,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游客涌来。如果受气了,不舒了,除了本人不会再来外,周围人也不会来,那时不管你怎么宣传,都没有用。黎平及周边地区旅游除了交通条件,接待条件、旅游景点条件都未成形外,以人为本的旅游环境也还没有形成。热情友好与真情对侗族文化旅游极其重要。侗族原本就是一个与世无争,和平处变,和睦邻里,内部团结的民族,有客至远方来,主人待客是极尽热情的,如“月贺”拉客的场景确实令人感动,鼓楼坪里散客,姑娘小伙老人们便蜂涌而上,姑娘拉小伙子,小伙子拉姑娘,老人拉老人,如果有谁家拉不到客,或谁家客拉多了,更追上门来分客,让人非常激动,不管吃什么都香,即便有一点失误,也很容易化解。如果都市里的游客亲身经历过这种感受,那绝对是让他终身难忘的一次旅游体验。所以,侗族大歌文化旅游应突出三种设计:(1)以情感人:突出“情”字是目前很多旅游产品所没有的,现在的旅游商业化,市场化使很多游客“尽兴而来,扫兴而归”,千方百计把游客的钱掏光,还强买强卖,对乡村旅游极不可取,当然也不能羞于谈钱,钱由旅行社来谈,到了景点,一切旅游活动都要以侗族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来善待每一个客人。特别是从事民居接待的家庭,要真正地意识到人家客人是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我们村寨家中作客,体现出无比真诚、友好,饭桌上还应该有主人陪餐,如果自家有能歌善言的姑娘最好,如没有,应当招聘这类的服务员,餐桌上落落大方地向客人介绍情况,给客人倒酒添饭,唱敬酒歌,就象对待自家的哥兄姐妹,叔伯阿姨一样。不能摆一桌饭让客人自己吃,象饭店一样,这哪是民居接待?开发旅游就是要人无我有,什么都独特,想得很周到,这才是“人类疲惫心灵的家园”的真实含义。否则人家花重金,千里迢迢来侗乡干嘛。山水风光哪儿没有,鼓楼花桥哪儿都可见,想听歌买一盒光碟就行,但要感受真情就必须到侗乡来,如果这样,就算成功了。(2)良好的卫生习惯:现在一提到少数民族,外面的人就觉得脏,再加上电视上一些误导也使游客害怕,就拿饮食来说,我们要对一些特色的民族饮食避免过细节的宣传,如腌肉、血红、瘪、生之类的吃法,对大都市里的人来说,是很害怕的,现在人们十分注意身体健康,特别“非典”过后,饮食对一个游客来说就是处于第一位的需要,如果宣传这些过多,本打算来,大脑里闪出“瘪”的印象,谁还敢来,宣传导向不要过多喧染这些特色食品,当然客人来后,适当介绍上点特点食品,勾起客人对远古祖先的回忆也未尚不可。另外就是景区卫生,特别是村寨卫生必须大力整治,最近这些年肇兴抓得不错,街上也干净了许多,必须坚持,讲究卫生要形成全民的自觉行动,凯里若大个城市都能做到大街小巷秩序井然,干净整洁,黎平城的大街小巷为什么不可以彻底整治一番呢?几个“基地”就是今后的核心景区,必须把卫生作为旅游的一大要务进行大力整治,做到每天保持干干净净。3、处处侗歌缭绕:既然要叫响侗族大歌品牌,就必须货真价实,大歌之都——黎平城要马上恢复广播,定时播放侗歌,街面上音乐要以播放侗歌为主,前面已谈到,不再详述。各大歌基地更是一样,要建立广播站,投入不大,却很实用,不管有没有客人来都要定时播报,要把广播站搞活,作为旅游设施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侗语播音,可设计新闻栏,旅游栏、歌唱栏、侗戏栏等,肯定既受游客欢迎,又受群众欢迎,还营造了侗族大歌基地的氛围。各基地要鼓励民间建立侗族大歌队,鼓励歌师教歌,鼓励青年学歌唱歌,让每晚村寨内歌声嘹亮,不绝于耳。总之,要做好侗族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不是几页纸就能叙完的,必须靠所有关心侗族文化旅游的人们作不懈的努力。             作者:黔东南州文化局  杨正权                 二OO三年八月二十五日注:①王继英《关于侗族地区经济文化合作的一点思考》摘自《侗    学研究》第四辑。②邓敏文《在70家电视台台长赴黎平考察座谈会上的发言》。③徐德俊《大思路、大策划、大手笔、大制作——倾力建设民  族文化生态旅游大州》2002年12月26日。④王志刚《策划镇远》《黔东南日报》登载。(全文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