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384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侗族人民的好朋友费孝通先生逝世

[复制链接]

20

主题

9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qwt258 发表于 2009-9-20 02:3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费孝通同志,因病于2005年4月24日22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费老关心少数民族的发展,为新晃侗族自治县题下“黔首楚尾夜郎根”的名句,昨天我还在中坡国家森林公园竹王苑参观瞻仰。费老关心少数民族干部、学者成长,对侗族文化对外交流倾注心血,多次为侗族著作题写书名,如过伟等编的《侗乡风情录》影响很大,后被翻译成俄文推介到前苏联。侗族人民怀念您。安息吧!【费孝通简介】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生于江苏吴江,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4岁起在母亲创办的蒙养院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就读于东吴大学医预科、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清华大学研究院,后留学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其所著的《江村经济》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论著甚丰,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生育制度》、《乡土中国》、《乡土重建》、《从事社会学五十年》、《费孝通社会学文集》、《记小城镇及其他》、《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费孝通文集》等论文多篇。  1980年3月,国际应用人类学会授予他该年度马林诺夫斯基名誉奖;1981年11月,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向他颁发了该年度赫胥黎奖章。费孝通同志遗像。·新华社发·http://photocdn.sohu.com/20050426/Img225343981.jpg<div id=[/img]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gismoheman 发表于 2009-9-20 07:05:27 | 只看该作者
信报讯 (记者赵明宇)惊闻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原民盟主席费孝通辞世,记者昨天晚8时赶到了费老位于新街口外大街的家中,寂静的小院里臂戴黑纱的人们步履匆匆地在忙着准备费老的后事。  客厅已经被布置成了灵堂,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送来的花圈占据了半个客厅,空气中萦绕着淡淡的菊香。</SOHUADCODE>费孝通的女儿费宗惠、女婿张荣华送的花圈摆在最中间,挽联上写着“爸爸,安息吧”。记者在费老家里没有见到他的家人,负责接待的是费老的学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他告诉记者,费老的家人正在书房内商量为费老治丧的相关事情,费老逝世后,其家人一直很忙,昨天凌晨两三点钟才休息。因为事情很多,所以不能接受采访。他透露,费老是因癌症逝世的,但具体病情他并未多说,只是说已到后期“扩散了”。记者的现场采访,不时被前来送花圈的人打断。  据悉,费孝通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4月29日在八宝山举行。<STRONG>“一介书生,一生富民”</STRONG>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马戎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忙着准备一系列的悼念活动,并以开设“电唁灵堂”等方式接受校内外各界人士对费孝通先生的哀悼。  无论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费老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都弥漫着一种哀伤的气氛;无论是费老的学生还是曾经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费老逝世的消息都让他们格外悲痛。有些费老多次去做过调查研究的村寨,农民们听说了这个噩耗也托人打来了电话。<STRONG>  93岁仍下基层调查研究</STRONG>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陆学艺深情地说:“每年春节我都会去费孝通先生家里给他拜年,今年春节他住院我没能和他见上面,原打算明年春节一定补上,可没想到……只要身体允许,费老都会坚持在工作的第一线,带学生、下乡调查、写书。去年春节我去给他拜年时,他不顾年事已高,正在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文章,让我既惊讶又佩服。2003年,93岁高龄的他还坚持下基层去做调查研究,他的调查不是只坐在办公室问问题,而是真正下到农村调查第一线的资料。正因为他始终坚持在学术第一线,所以即使到了晚年还能讲出很多真知灼见,其中有许多观点比我们还超前。早在几年前他就强调,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如今看来非常必要。”  费先生不仅重建了我国的社会学,更开启了我国社会学界的良好研究氛围。他非常重视社会学的本土化,强调实地调查,基本上每年都要出去好几次,云南、广西、海南、甘肃等地他都走遍了,而且重点放在农村。他常说自己虽然是“一介书生”,但“一生富民”。他的一生都在为人民富裕起来而努力。<STRONG>  他让我们懂得“文化自觉”</STRONG>  费孝通生前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该研究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费老是2004年临近春节时住的院。谈起费老给他的印象,他最大的感触就是勤奋、视野开阔、看问题角度高。“1998年以后他经常给我们讲‘文化自觉’,告诉我们如何认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应取两者精华去其糟粕。费老虽然年事已高,但研究会的大问题还都是由他亲自来抓,重要的会议他都参加。2000年10月我们在北京举行‘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时,他还做了40分钟的发言,那个时候他已是九十高龄了。”<STRONG>  他搭建了中国人类学研究框架</STRONG>  费孝通曾在三联书店出版过很多部作品。前《读书》主编、三联书店总经理沈昌文对费老在《读书》上发表的很多作品印象非常深刻,他说:“费老给《读书》杂志写了很多有名的文章,在读者中引起的反响非常强烈。他还参加过我们在郑州的学术讲座。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慈祥开明、思想锐利的学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叶舒宪认为,费老搭建了国内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框架,“他的作品中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江村经济》,因为这本书里第一次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到社会科学中,这在当时的中国还是头一次。”  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谢寿光说,费老对中国的社会学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对恢复和重建社会学工作功不可没。他开创了社会学前沿调查的工作方法,他的《乡土中国》等著作和调查方法在国内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费老的逝世无疑是中国社会学界的一大损失。但是他留下了巨大的学术和精神财富,他的治学经历、他所开拓的领域,都会给我们这些从事社会学研究的人带来有益的启示。  信报记者赵明宇  (部分内容由《文汇报》提供)

18

主题

10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3#
vanirulva9 发表于 2009-9-20 11:39:02 | 只看该作者
默哀....奋进!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4#
lila633627 发表于 2009-9-20 16:12:37 | 只看该作者
又走了一位好人一位令人尊敬的学者

21

主题

89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5#
boccie6594 发表于 2009-9-20 20:46:12 | 只看该作者
青山依旧 湘西永顺人追忆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05-04-28 09:40:00     中新社张家界四月二十七日电 题:永顺人追忆费孝通     作者刘双双    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变成了集古镇建筑艺术与少数民族风情于一体的世界旅游景点。如今过上好日子的湘西永顺县父老乡亲从未忘记过他们的“指路人”――刚刚辞世的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    “天下第一漂――猛洞河”,费老一九九一年的题词仍醒目地张贴在湘西永顺县风景区内,只是斯人已逝矣。这个地方位于湖南主要少数民族聚集地湘西永顺县南端,十多年前还是一个靠国家扶持的偏远贫困地区,许多人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就是因为费老来到了这里,一句“发展旅游”的指点竟让这里成为海内外游人竞相追逐的旅游胜地。    时任县委书记的王承荣回忆起当年费老来永顺考察的情景,泪眼迷离。“对当时湘西以及永顺的贫困落后状况,费老十分关心。他指示,首先要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尤其要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考虑到湘西作为湖南最大的少数民族聚集地,费老不忘提醒随行考察的地方领导要尊重少数民族习俗。    “费老知识渊博,对旅游也非常感兴趣,针对湘西的自身特点和发展状况,他当时就提出了应该大力发展旅游。”王承荣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费老一九九一年在猛洞河漂流完后,欣然题词:“天下第一漂”。自此,猛洞河成功举办了多届猛洞河国际旅游漂流月活动,接待漂流游客超过三百万人次。    此后,永顺县也确定了着力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旅游脱贫的发展战略。利用自身资源进行旅游开发的永顺人如今想的不再是有没有饭吃,而是怎样把这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打造成世界品牌,怎样让更多的人知晓永顺。    位于永顺的著名古镇芙蓉镇同样留下了费老永远的音容笑貌。在这个仍保留着秦代青石板街、倚山傍水的“酉阳雄镇”,永顺人和青山绿水一同见证了费老和夫人的金婚仪式:身着盛装的费老用土家族打溜子的婚嫁方式当了一回新郎,也成了永顺人心中永远的“自家人”。    青山依旧,古镇依旧,费老当年踏足过的这片土地已经摆脱贫困走向了旅游发展致富的新阶段。已是湘西自治州委副书记的王承荣得知费老逝世的消息后十分难过,但和所有永顺人一样,他同时相信费老从未离开,他将永远留在这片沃土上,活在他们的心里。(完)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6#
wived65112 发表于 2009-9-21 01:19:47 | 只看该作者
费老一生贵在真实www.thebeijingnews.com ·2005年4月28日10:18· 来源: <!--DWLayoutTable-->  有人问他,此后再出一个费孝通还要多少年,他曾坦言:50年。此次谈话我特意向他证实,他没有否认。这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也是无可奈何。但是他在谈话中对晚辈流露出的爱护、期望,殷切之情,感人至深。他没有灰心,而是寄望于改革不止,开放不停,“变化之后,总会有一代新人起来”。  我是很晚很晚,迟至2000年才与费老认识的。那一年他已近90岁,我47岁,从年龄上说,几乎相差半个世纪。但是一见如故,他拉着我的手久久不放,指着案几上的书说:“你要继续下去啊。”在吴江宾馆,一口气谈了两天,还是意犹未尽,10天以后他到上海住衡山饭店,又约我去长谈。那一次他听说了我的处境,拉起我的手,一遍遍地感叹:“中国就是这样,出一层,刮一层,刮光了,快刮光了呀!”  五年后,噩耗传来,我在灯下整理完从“吴江”到“衡山”那三天的录音稿,听先生遗言,睹先生遗容,难以抑制的悲痛从心底袭来。  那是一份中国知识分子史、中国现代思想史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费老打开心扉,谈了他的一生,有很多内容是第一次披露。当时知道机会难得,谈话时尽可能让费老多说,说连贯,不轻易打断,同时关照作记录的学生陈群片刻不离,要一字不漏,包括费老特有的语气词,全部记录下来。  谈话中我印象最深的大概是这样几点:    一,思想经历:费老早年受英美学术训练,中年为左翼思潮吸引,晚年经大起大落,重归主流文明。  他不回避这样的曲折,结合当时中国特有的环境,在谈话中有充分说明,其中有1957年“大哭一场,大笑一场”的生动细节。这是几代人共有的历史教训,但像费老这样敢于如此自剖,现在已经不多了。  二,治学风格:他看不起当时的知识分子,直言不讳地指出其“庸俗”,原因之一,是眼睛向外,从西方学来皮毛,“在大学里骗人”,而不是眼睛向下,到中国的土地上实地行走。  这一批评时至今日,也不能说过时。我跟他去开弦弓村时,前后有警车开道,后有警车护卫,这是他不能摆脱的待遇。我在车上问他:“这样下去,还能看到真实的江村吗?”他长叹一声:“看不到,看不到了,这是反社会调查的呀,我没有办法,他们不听我的。”这是一个念念不忘脚踏实地的学者,到晚年始终眷念土地、眷念真情的真实心境。  三,期望于后来者:有人问他,此后再出一个费孝通还要多少年,他曾坦言:50年。此次谈话我特意向他证实,他没有否认。这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也是无可奈何。但是他在谈话中对晚辈流露出的爱护、期望,殷切之情,感人至深。他没有灰心,而是寄望于改革不止,开放不停,“变化之后,总会有一代新人起来”。  现在能够发表的是记录稿大部,包括现场拍摄的照片,发表时也作了一些技术性处理。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就此而言,我毫无怨言。惟一的心愿,是希望读者能走近费老,看到他真实的一生,真实的心境,斯人已去,夫复何言?  □朱学勤(上海学者)  ====== 《新京报》新闻热线:010-63190000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7#
刘剑 发表于 2009-9-21 05:53:22 | 只看该作者

费孝通的足迹与新迹北京青年报: <!--author--> <!--/author-->  <!--timer--> 2005年04月28日“三立”教师·诗人·长寿学者  尽管曾担任过民盟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许多重要职务,但费孝通不管在位还是从这些位置上退下来,他都更愿意以学者的身份出现,喜欢称自己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说:“我最喜欢教书,我搞了一辈子教育,我也喜欢别人叫我老师。为什么呢?我认为学问是一生的事情,学问是立身之本。没有学问不行,我是把学术视为我的生命。咱们中国古人讲,要立德、立功、立言,这‘三立’很重要啊!学术正是这‘三立’的根本,要以学为本,这是我一生的追求。”晚年的费孝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学术反思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针对我自己的学术成果,通过自己的重新思考,进行自我反思”。近几年来,费孝通在许多场合,呼吁文化自觉,并且身体力行。“文化自觉,意思是生活在现实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足迹·笔迹·心迹  哪里穷,费孝通就到哪里去。自1984年起,他九赴甘肃,五访定西,在黄河上游的藏、回、蒙族聚居区谋划重开丝路,在彝族同胞聚居的大小凉山倡议重建南方丝路,无不出于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深厚感情。他认为:“东部和西部的差距里包含着民族经济水平的差距。西部的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的发展,通过西部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可以使当地的少数民族进入现代文明,与汉族共享繁荣,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为此,即便到了垂暮之年,他不顾车旅颠簸之累,一次次涉足交通闭塞、地处偏远的西部贫困地区,走访少数民族聚居区。《行行重行行》一书中,《包头篇》、《赤峰篇》、《阿拉善之行》、《甘南篇》、《临夏行》、《话说呼伦贝尔森林》、《重访云南三村》等文,便是费孝通留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长串足迹。20多年来,费孝通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出门求师”,他说:“我的老师遍天下。老百姓知道的很多事情我不知道,我就去当学生,向他们请教。”作为我国著名的人文社会学家,费孝通十分注重西部人文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他说:“有关西部开发的问题大家谈得很多,但都是偏重于物质方面的经济问题。物质方面是很重要,但精神方面,也就是文化艺术方面也同样重要。我记得还是在我读中学的时候,中国有一批科学家和外国的一批科学家组织了一个考察团,到西北考察,他们在那里不但发现了许多自然资源,也发现了许多人文资源。”提起西部的人文资源,费孝通如数家珍。他提醒人们,对西部的人文资源要合理开发,注意保护,可以把这些人文资源作为一个突破口,从旅游业入手,发展西部经济。

23

主题

87

帖子

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
8#
needs67673 发表于 2009-9-21 10:26:57 | 只看该作者
湖南痛失了一位亲密老友 费孝通情系湘西发展<IMG src=http://www.dongren.cn/bbs/[/img]<HR SIZE=1>时间: 2005-04-27 09:38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储文静  <IMG src=http://www.dongren.cn/bbs/[/img]★民盟湖南省委宣传部长孙匡国说,费老生前对湖南特别关注  朱 青 马 静 摄 <!--ADV_CONTENT-->    据潇湘晨报4月27日报道    “得知费老逝世的消息,整个民盟省委上下都十分悲痛。费老多次到湖南来,为湖南的发展劳心劳力,他是我们湖南民盟也是湖南人民的一位亲密朋友。”昨日下午,一场特殊的悼念活动在民盟湖南省委会议室举行,民盟湖南省委的工作人员回忆起费孝通几次来湖南的往事时感慨万千。     为治理洞庭水患多方奔走     我省和邻省湖北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商品粮、棉、麻基地和淡水渔业基地,但长期以来,荆江南北广大地区面临着水患的严重威胁。“长江不根治、水患不解除,人民就无法安居乐业,两湖平原的经济腾飞就不能实现!”时任民盟中央主席的费孝通几次深入两湖地区进行调研和考察,并召集两省民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洞庭湖区水患的治理。     1987年11月,费老召集民盟湖南省委联合民盟湖北省委,在长沙召开了“长江荆江段和洞庭湖地区综合治理学术研讨会”首次会议,这就是著名的“两湖会议”。会议形成的建议纪要,直到今天还深深影响着长江荆江段和洞庭湖的治理。     建议湘西自主培养人才     “费老对湖南很偏爱,他对湖南特别是湘西地区有一份特别的感情。”民盟湖南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匡国回忆,1991年,费老在考察湘鄂川边区时指出,湖南民盟要“为湘西培养一大批不飞的凤凰”。十几年来,这句话还一直印在湖南民盟人的心上。     当时,费老在湘西考察,看到湘西贫穷、偏僻,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发展。费老几次建议湘西兴办大学,自己培养“不会飞走的凤凰”。之后,武陵大学正式兴建,费老对湘西人才的希望有了扎实的落脚点。     孙匡国说,之后国家修建湘渝铁路,费老几次向铁道部建议在铁路规划时将湘西考虑进去,他对湘西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学问越大人越谦虚     学问越大越谦虚,这是费老留给大家的深刻印象。民盟湖南省委社会服务处处长邹卫曾几次陪同费老考察湘西、洞庭湖等地,回忆起当年费老的生活细节时,邹卫感慨:“费老真是一个平易近人的老者。”     邹卫说,作为国家领导人,费老从来就没有领导的架子,相反,他对待干部平易近人,感情很真挚。费老的字写得好,走到哪里总会有人请他题字,费老从不推辞,常常即兴提笔留下墨宝,有时还即兴题诗,与老百姓同吟同乐。外出考察时,费老常常主动和随行干部拍照留念,并排坐一张长凳,空闲时还和随行人员一块下围棋。费老下棋时棋风很好,很有风度,从不悔棋,这是大家有口皆碑的。 亲身体验猛洞河漂流     在湘西自治州永顺县猛洞河景区入口处,“天下第一漂”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格外醒目。这是费孝通在亲身体验了猛洞河漂流后留下的。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时已80高龄的费孝通和爱人在永顺度过了非常开心的一段日子。“费老这个人非常好,非常好……”一连几个“非常好”,使湘西自治州州委副书记王承荣沉浸在了当年接待费老时的情景当中。当年费老到永顺县时,时任永顺县委书记的王承荣接待了费老一行。“费老知识渊博,对旅游非常感兴趣。”王承荣说,费老当时就说,应该大力发展旅游。     当年在永顺时,费老对当地的民俗风情非常感兴趣,在王村,费老和爱人举行了金婚仪式,他欣然披上红衣戴上红花,用土家族打溜子的婚嫁方式当了一回新郎。 (邓 蓉 )(编辑 李玉梅)

13

主题

109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9#
easersscil 发表于 2009-9-21 15:00:32 | 只看该作者
费老的东西,大都经世致用,是个对国家发展和人民有巨大贡献的学者。但在民族政策的问题上,少数民族对他褒贬不一。贵州等地民族政策方面长期存在的一些非常棘手的遗留问题,是跟他有直接关系的。斯人逝矣!老人家一路走好!

25

主题

9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10#
unvow52526 发表于 2009-9-21 19:34:07 | 只看该作者
行走”,是他学术生命的“呼吸”与“阳光”———费孝通:行走一生<HR noShade SIZE=1 width=[/img]http://www.hf365.com 2005年4月30日 10:31 合肥晚报95岁的世纪老人费孝通24日深夜溘然长逝。从风华正茂的学子,到声名卓著的耄耋老人,他的步履遍及祖国的山山水水——“走一趟,写一篇”的工作和研究方式,造就他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享有盛誉的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走一趟,写一篇”的众多学术和研究成果,饱含他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奉献的满腔热诚、智慧和心血。“行走”,是他整个学术生命的“呼吸”与“阳光”。行行重行行“30年代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提出了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社会这样一个题目……”费孝通说,“这就是我走出的第一步。”1935年初秋,广西大瑶山的峻岭密林间,刚刚毕业于清华研究生院的费孝通和新婚燕尔的妻子王同惠,开始了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的学术之旅。万万没想到的是,因一次意外,王同惠迷路山涧,“怀爱而终”。“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这句古诗,经常萦绕在费孝通心底。对志同道合的爱人的思念,更加坚定了他行走中国大地、寻找富国富民之路的步伐。次年,他对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进行了一个多月细致严密的社会人类学调查,写出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被当时的学术界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这部论著卷首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妻子王同惠。60多年后,费孝通晚年调查研究的著述结集出版,他郑重地为文集择定书名:《行行重行行》。对国家、对民族的爱与哀愁费孝通的学者之路,发端于对国家、对民族的爱与哀愁。青年时代的费孝通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悬壶济世,救助病弱。但20岁时,他却转为学社会学,“我不再满足于仅仅帮助病人治疗身体上的疾病这个目标。”为治疗社会的疾病,他走上了社会学研究的道路,并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为反侵略奔走,为民主自由呼号。在那个“搁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年代,费孝通积极投身于进步的民族民主运动。1945年11月25日晚,西南联大图书馆前6000多名学生举行反战时事晚会,费孝通等4位教授应邀前来演讲。演讲过程中,国民党军队包围了会场,突然断电,枪声大作。正在台上的费孝通不顾危险仍然大声疾呼:“不但在黑暗中我们要呼吁和平,在枪声中我们还要呼吁和平!”当历史迈进上个世纪80年代,在“反右”、“文革”中历经坎坷的费孝通,沉寂20多年后获得了“第二次学术生命”。较之以往,晚年费孝通的学术研究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联系更加密切和直接。“我的一生经历过无数重大的历史变革,但最重要的当属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将自己的学术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与祖国的富强和发展紧密相连。”这是费孝通总结自己60多年学术生涯时由衷的感慨。据身边工作人员粗略计算,近20年来,费孝通每年都有150天左右在全国各地搞调查研究。2001年已经九旬高龄的他,甚至在外调研了170多天。而且,越是贫困落后的偏远山区,他去得越多。甘肃定西,他一共去了7次;贵州毕节,他也一次又一次奔波往返。费孝通在很多场合一再说,知识分子心里总要有个着落,一生做什么要明白。而他表述自己一生的目标就是:“志在富民”,他说:“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