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3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溪文化之略说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杨洋 发表于 2009-9-21 19:2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怀化地处湘西,北接武陵,南极五岭,东连雪峰,西邻黔东,纵贯千里,横跨数县。境内武陵山、雪峰山平行纵贯,西依云贵高原,东接衡岳七十二峰;山林郁茂,竹树峥嵘;奇峰竞秀,长岭绵延,更有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奇观,造成了夸父山、孤岩、万佛山等名山胜境。  沅水由西南向东北流经怀化市全境,汇潕水、酉水、巫水、辰水、武水等众水而入洞庭,支派分衍,古有所谓“五溪”之称,是出入黔滇最便捷的水路通道。沅水、与潕水相交处,历史上百货骈臻,商贾云集,形成了黔城这样古代著名的商埠。从留存至今的规模宏大的洪江商城和店肆林立的黔城南正街,人们仍可回忆昔日那车马喧阗、舟船相衔的盛况;高墙峻宇的街巷,深邃闳丽的“窨子屋”,向人诉说着不尽的“东京梦华”。   由于环境的相对封闭,这里许多地方还保存着较原始的社会生态,遗留下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和古村寨。其中位于沅陵县城虎溪山上、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的龙昌讲寺,不仅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而且留有宋代建筑遗存,可谓弥足珍贵!在会同县高椅村、中方县荆坪村都有保存完好、古貌犹存的明清古村落。在有“南楚极地”之称的通道,更有一条百里侗文化长廊,芋头、下穴、横岭……一处处侗寨依山傍水,连绵相望;回龙桥、普修桥、芦笙桥……一座座气势如虹的风雨桥跨河越溪;马田鼓楼、阳烂鼓楼、牙上鼓楼……一幢幢形态各异的鼓楼矗立村前寨中……     湖南湘西,在文化上的定义,应该是“五溪文化”。与传统的以长沙“岳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为主的湖湘文化,没有多少联系。  在古代,“五溪”一向被视为烟瘴荒僻之区,这里的土著居民也因此被称为“五溪蛮”。干宝《晋记》说:“武陵、长沙、庐江郡夷,盘瓠之后也,杂处五溪之内。”《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有盘瓠的传说。今天,这里已成为汉、苗、瑶、侗、土家等32个民族的共同家园,各民族同胞在这里和谐相处。他们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建起一座座城镇村寨,创造出多姿多彩的“五溪文化”。  五溪文化,又以“潕水文化类群”(或者说是“沅水文化类群”)为主。从近来湘西的考古发现,这里的文化历史很悠久。  包括“潕水文化类群”在内的“五溪文化”,是以傩文化(农耕文化)、巫文化(祭祀文化)、盘瓠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楚文化(楚辞)、汉文化(儒学)、佛文化为主的。而尤其以傩文化、巫文化、盘瓠文化为其特色。至于湖湘文化,这里上没有周程朱张陆学说的影响,下没有王(夫之)魏(源)思想的侵入。  五溪文化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在这里发现了潕水文化类群、靖州斗篷坡遗址、洪江高庙遗址、新晃高坎垅坡遗址等丰富的旧、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遗存。沅陵虎溪山西汉沅陵侯吴阳墓出土了漆器、陶器、玉器、铜器600余件,竹简千余枚,轰动一时,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五溪文化是一个多民族的多元文化。神秘诡异的巫文化在五溪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王逸在《楚辞章句·九歌序》中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歌舞以乐诸神。”如今此风犹存,在五溪各民族中,至今仍流传着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傩戏”,它与“辰河戏”、“阳戏”、“傩技”、“巫技”等,都有着鲜明的巫风。   少数民族创造的神奇瑰异的文化,成为五溪文化中最富魅力的部分。麻阳苗乡农民画,以盘瓠文化为内容,集传统的苗绣、剪绣、宗教画、木板画等民间艺术为一体,成为中国美术的一朵奇葩。特别是侗文化,在这里有着集中的体现:以多声部合唱的侗族大歌为代表的侗家音乐曾震动了西方乐坛;侗族的刺绣、侗锦、银器、竹器、藤器、印染等民族工艺品和服饰,也都充分展现了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   五溪文化中的盘瓠文化,是以苗族文化为主。苗族的历史十分悠远,其先民和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南蛮”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已有汉文古文献和苗族的民间口碑资料,多数苗族研究者认为,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是可考的苗族最早的文化源头,也有学者认为苗族族源确切地只能上溯到三苗。   九黎部落联盟最早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在其西进过程中,与东扩的黄帝部落联盟发生战争。经涿鹿之战失败后,九黎联盟中的部分部落向南迁移。千余年后,他们在长江、淮河流域又组成了三苗部落联盟,并相继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尧、舜、禹部落展开了长时间的武装对抗。商周时间,他们被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称为“南蛮”、“荆蛮”。春秋战国时期,受中原民族大融合和频繁战争的排挤,尤其是受秦楚之战的影响,南蛮后裔再次向南迁徙。秦汉时期,聚居在武陵山脉的苗族先民被称作“黔中蛮”、“武陵蛮”、“五溪蛮”,并渐渐形成为一个的稳定的族体。此后逐渐迁入贵州、广西、川南、云南的山区。大约在明朝时期,苗族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现今这种分布格局。  苗族的民间文学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苗族古歌古词是苗族神话和口碑历史的主要载体,亦称苗族史诗。它主要包括开天辟地、铸日造月、射日射月、人类起源、洪水滔天、兄妹结婚、战争迁徙等篇章。  湘西的《鸺巴鸺玛》长达5000行。这些苗族古歌古词有曲调、可呤唱,有的地方只兴呤诵了。它们一般由巫师或理老或专门的歌师在节日、婚丧嫁娶、祭祀活动及其他聚会场合诵唱。也有一些地方苗族神话是以散体文学的形式传承的,其所述内容与古歌大体相同。西部苗族中还流传着《蚩尤神话》。古词包括议榔词、理词、巫词,一般没有曲调,以韵文和谐声体念诵,语言的组织十分巧妙,多对偶句,诵来朗朗上口。   苗族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叙事诗。这些叙事诗也同时以散体文学形式流传,其性质有传说和民间故事两类。苗族民歌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游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谜语歌等几类,曲调各不相同。苗族民间音乐主要有民歌曲、芦笙调、唢呐调等。苗族传统乐器分为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芦笙和鼓是苗族地区普采用的传统乐器,清代以后,东部地区苗族已逐渐不用芦笙。芦笙在苗族文化中具有民族象征意义。鼓分为牛皮鼓、铜鼓和木鼓三种,东部苗族多使用牛皮鼓,中部苗族用铜鼓和木鼓都有,西部苗族中铜鼓较为普遍,西部有些苗族地区已不用鼓。许多苗族地区还在婚丧场合中使用唢呐,苗族青年男女喜欢吹奏木叶、口弦,借以传情达意。  20世纪以来,苗族作家文学和现代艺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文学家、歌唱家、作曲家、演奏家、美术家等。现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近30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约14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20多人。沈从文是苗族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享誉世界的文豪。宋祖英是全国著名的苗族歌唱家。  五溪文化一个重要的来源是楚文化。“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而击汰。”当年,被顷襄王放逐到江南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曾流离沅水,行吟泽畔。屈原还根据当地祭神歌曲,创作了光耀千古的诗篇—《九歌》。   在理学领域里,这里在宋朝时期,因为魏了翁被贬靖州,遂设了一个“鹤山书院”,江、浙、赣、闽和湖南学子来学的许多,形成了理学中的“鹤山学派”。到了明代,又因为王守仁被贬贵州龙场驿,经过湘西,在沅陵、辰溪、黔阳、沅州等地留下了他的足迹,后来又在沅陵建立了“虎溪书院”。与他同时的湛若水的学说,在曾经做国子祭酒的湛若水的弟子马六吉在沅州,建立了“明山书院”。  在文学艺术领域,有战国的三闾大夫屈原的《楚辞》。在《九章·涉江》里云:“···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  汉朝有伏波将军马援的诗歌《武溪深》:“涛涛武溪一何深,鸟飞不渡,兽不能临,嗟哉!武溪何毒淫!”。  唐朝有“诗家天子”王昌龄的《宦楚诗十九首》;宦官高力士的诗歌《咏荠》云:“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採。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辰州刺史戎昱在辰州任上,有顷许多诗作,如《辰州建中四年多怀》:“荒徼辰阳远,穷秋瘴雨深。主恩堪洒血,边宦更何心。海上红旗满,生前白发侵。竹寒宁改节,隼静早因禽。务退门多掩,愁来酒独斟。无涯忧国泪,无日不沾襟。”。还有《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送郑炼师贬辰州》:“辰州万里外,想得逐臣心。谪去刑名枉,人间痛惜深。误将瑕指玉,遂使谩消金。计日西归在,休为泽畔吟。”《辰州闻大驾还宫》:“闻道銮舆归魏阙,望云西拜喜成悲。宁知陇水烟销日,再有园林秋荐时。渭水战添亡虏血,秦人生睹旧朝仪。自惭出守辰州畔,不得亲随日月旗。”《送辰州郑使君》:“谁人不谴谪,君去独堪伤。长子家无弟,慈亲老在堂。惊魂随驿吏,冒暑向炎方。未到猿啼处,参差已断肠。”《哭黔中薛大夫》:“亚相何年镇百蛮,生涯万事瘴云间。夜郎城外谁人哭,昨日空馀旌节还。”   宋朝有曾经为姜夔之师的单炜的书法、篆刻作品。同时他还方面了“沅州明山砚”,芷江北明山深涧中,产“紫袍玉带”、“金星墨石”上等砚材。以此石琢成的石砚,哈气成墨,比美端、歙,历来驰名文苑,被文人墨客视为案头珍品。1994年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将沅州九龙砚带往美国,引起国际收藏界的轰动。  明朝有许多湘西诗人、散文家的作品;王守仁被贬贵州龙场驿时,经过这里,有《罗旧驿》:“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市谷鸟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沅水驿》:“辰阳南望接沅州,碧树林中古驿楼。远各日怜风土异,人间随地可淹留。”《白云堂》:“白云僧舍市桥东,别院回廊小径通。岁古檐松存独干,春还庭竹发新丛。晴窗暗映群峰雪,清梵长飘高阁风。迁客从来甘寂寞,青鞋时过月明中。”《溆浦山夜泊》:“溆浦山边泊,云间见驿楼。滩声回远树,崖影落中流。柳放新年绿,人归隔岁舟。客途时极目,天北暮阴愁。”《辰州虎溪龙兴寺闻杨名父将到留韵壁间》:“杖藜一过虎溪头,何处僧房是惠休?云起峰头沈阁影,林疏地底见江流。烟花日暖犹含雨,鸥鹭春闲欲满洲。好景同来不同赏,诗篇还为故人留。”《沅江晚泊二首》:“去时烟雨沅江暮。此日沅江暮雨归。水漫远沙村市改,泊依旧店主人非 。草深廨宇无官住,花落僧房有鸟啼。处处春光萧索甚,正思荆棘掩岩扉”。“春来客思独萧骚,处处东田没野蒿。雷雨满江喧日夜,扁舟经月住风涛。流民失业乘时横,原兽争群薄暮号。却忆鹿门栖隐地,杖藜壶榼饷东皋。”《忆龙泉山》:“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忆诸弟》:“一别龙山云,时梦龙山雨。觉来枕箪凉,诸弟在何许?终年走风尘,何似山中住。百岁如转蓬,拂衣从此去。”太仆少卿满朝荐亦善诗文。  到了清代则更加多了,有诗人龙启瑞、戏剧家杨兆李、散文家向文焕、书法家王继贤、金石家黄本骥、教育家谢光篪以及理学家严如煜等。  民国时期,更是出了大文学家沈从文、戏剧家向培良、诗人黄忠浩、朱湘、谢祖乾等;佛学家张伯良著有《瑜伽师地论纲要》。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又有画家黄永玉、李风白;诗人柯原、龙彼德、石太瑞;小说家刘舰平、蔡测海、孙健忠、吴雪恼、向本贵、王跃文;散文家苏叶、颜家文、王浦安;剧作家石煌远;儿童文学家贺晓彤;歌词作家龙燕怡等。  同时,诗僧明夷在研究佛学之余,也发表了许多的散文、新诗、小说、评论和古诗词作品。出版有《慈宗史》、《沅水法流》、《怀化佛教史》、《慈宗朝暮课诵》、《倾听慈尊的召唤》、《熏修慈悲弥勒宝忏》等佛学专著外,还出版有新诗集《伞形寂寞》、古诗词集《乙亥诗词存稿》等。<div id=[/im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