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9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海回族民间文学: 传叙、故事、宴席曲、花儿、曲儿、谚语、歇后语、儿歌等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barren2457 发表于 2009-9-21 02:3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居住在青海高原的回族人民,以她非凡的智慧和才能,完成了包括传叙、故事、宴席曲、花儿、曲儿、谚语、歇后语、儿歌等诸种体裁的民间文艺。    在青海回族地区,广泛流传着伊斯兰教关于创世、造人、洪水等方面的经训 。脸炙人口的《阿丹与海娃》、《洪水泼天》等,生动地叙述了真主造人创世的经训,为人们展现了一幅荒蛮 时代的人祖与大自然斗争的奇妙图画。这些由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所共有的经训,被青海回族人民接受以后,便带着他们自己的 感情,加上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世代传承,自然溶入了自己民族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通过一代又一代民间文艺家的辛勤创作,青海回族为后代留下了许多有关族源、人物、风物、动物等传说。如《宛尕斯巴巴 的传说》、《康熙结拜马进良》、《阿米吉日山与黄南山》、《苍蝇的传说》等,以夸张和渲染的手法,讲述了我国回族的第 一批先民从阿拉伯来中国留居的史实,表现了古代中阿人民的友好往来。    由于族源关系,大量阿拉伯民间传说,通过传教者与讲故事 人的口,不胫而走,成为青海回族人民的重要精神食粮。如有关 创教与圣战的传说、《七人一狗》、《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等 传说故事,经过青海故事家世世代代的精雕细琢,已成为具有青海回族特色的民间文学作品了。     青海回族民间故事蕴藏量大,形式多样,其内容几乎渗透到 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些故事反映了人们对统治者及富人的 反抗和嘲笑,滑稽风趣,生动感人,如《谎张三》、《松子克卖香》等;有些故事反映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美满婚姻的追求,表现他们对封建礼教的仇恨与反抗。这类故事多以无比丰富的想 象,借助人、神甚至小动物的帮助,来成全人间有情人的好事,趣味横生,令听者忘食,如《阿里和他的白鸽子》、《天鹅和猎人》、《白鸽子姑娘》等,为数较多的故事,通过一人一事赞扬 人间真、善、美,批判世上的假、丑、恶。如《两兄弟》、《越来越大的花》、《川草花和马莲花》、《变猪的媳妇》等,无情地 鞭挞了见利忘义的哥嫂、伤天害理的爹娘、丧尽天良的后娘及不孝敬父母的儿媳,又以受害者化险为夷、大难不死的结局,赞扬 了人们友爱仁义、尊老爱幼的高尚道德品质。    青海回族山乡有属于歌谣一类的宴席曲。它又称彩曲,是化隆、民和、大通、平安、湟中、门源等县民间歌手们,所演唱的一种家曲。宴席曲的演唱形式以独唱为主,兼有齐唱,一般无乐器伴奏。每 逢新婚之夜,庄子里的歌手们照例来到男家唱曲恭喜。他们以庭院为舞台,或轮流坐唱,或载歌载舞,歌声悠扬,气氛热烈 。    宴席曲的内容非常广泛,大致有恭喜歌、赞美歌、生活歌、 劝喻歌、出征歌、相思歌、出门人之歌、诉苦歌、历史歌等。新中 国建国以来,还出现了反映新生活、讴歌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新编宴席曲。    宴席曲的曲子,一般为一词一曲,但也有一词多曲的 。宴席曲的词一般较长,其格律自由多变,长于叙事。因此每首歌词,实际上就是一首优美的长篇叙事诗。     流行于青海回族地区的花儿、曲儿、儿歌、摇篮曲等,是其歌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曲儿,指的是广泛流行于回族地区的《马五哥与尕豆妹》、《上新疆》、《孟姜女》等。特别是《马 五哥与尕豆妹》,在百花盛开的青海回族民间文艺园地中,是一 枝芬芳四溢、久开不败的玫瑰花。    《马五哥与尕豆妹》自清末起,就在甘、宁、青、新等地回 族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它传唱着这样一个动人心弦、催人泪下 的爱情故事 :光绪年间,河州地方,回族姑娘尕豆妹与当长工的 马五哥真诚相爱。她们互换 “记首 ”, 各诉衷肠,真是 “ 你把我疼来我把你爱,指甲连肉分不开”。但是“ 蓝天里站下一朵云,黑心的媒人把亲订”,财主马七五为霸占尕豆妹,强娶她为自己十岁的儿子做妻子,拆散了这对鸳鸯。于是,他们俩 “ 两头儿想来两头儿牵,两头儿都牵成了个病汉 ” 。一次,马五哥与尕豆妹相约私会于家中,相见后,由于“左说右道的话长了,女婿尕娃 醒来了。女婿尕娃张口要出声,马五哥手急掐了个紧。三掐两掐 掐重了,女婿尕娃掐死了。” 当这个可怜的尕娃成为其父马七五罪恶阴谋的牺牲品以后,马七五告到官府,马五哥与尕豆妹被押 上了受审台。在正义与邪恶、国法与金钱的多次较量中,邪恶与金钱终于胜利了,两位无辜的情人被双双斩首在兰州桦林山下。    这首解放前被历代统治者所禁唱的曲儿,在青海省回族群众 中已传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而且越唱越好听,越唱越动人。从新中国建国后各地搜集的七八种唱本看,其首尾与部分唱段虽 不尽相同,内容却大体一致,不离本意。全篇唱词以两句为一段,近似洮岷“ 花儿” 的形式,通俗易懂,顺口好唱,曲儿 中对生动的比兴手法和饶有西北地方回族特色的语言的运用,使 长达300 余行的叙事曲儿,若行云流水,神采多姿。尤其令人吃惊的是其曲子的魅力。全曲以十二个小节构成,五声音阶旋律,似乎并无华丽的乐句,但一经唱家演唱,则令人时闻如泣如诉之 声,时感如火如荼之势,动人心弦,催人泪下。这也许是她被禁 而不止,经久不衰的一个原因吧。   《马五哥与尕豆妹》留给人们的启迪是十分深刻的。它对封建制度的无情揭露与鞭挞,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所表现的回族人民、尤其是回族妇女追求自由、追求幸福的美好理想,对当今青海回族仍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党的十一届 “ 三中 ”全会以后,《马五哥与尕豆妹》被西宁市歌剧团改编为大型花儿歌剧,受到了包括回族在内的甘、青各族人民的欢迎。     青海回族儿童中流传的《娃娃悄悄》,是一首摇篮曲,全歌充满风趣与幽默,儿歌有《黄马不走鞭子打》、《门楼底里一窝鸡》、《喜鹊喜鹊喳喳喳》、《月亮上来半掰半》等。儿童们以当地的方言边唱边玩,其乐无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