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8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拉卜楞花季少女梳妆习俗

[复制链接]

16

主题

106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qgbmxbt 发表于 2009-9-21 01:0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拉卜楞寺地处青藏高原东弱边缘,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米左右,气候寒冷,冬长夏短。这里是藏族的又一个聚居区,有农区也有牧区。多少年来,这里的民俗风情一直是藏学界研究的课题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它又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  在说不完的习俗中,给17岁的少女梳妆十分特别,它展示了拉卜楞地区藏族人民古老的传统,独特的民族风貌。  每逢藏历年来临之际,便是17岁的花季少女上发盛妆的喜庆之日,这意味着从此她们可以独立生活,结交男性朋友,自由恋爱,而长辈们极少干涉。每个姑娘都会盼望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而这之前还要做许多准备——  <STRONG>保养得像绸缎</STRONG>  女性都爱美,藏族女性更爱纯朴的自然美。塞外的风加上高原强紫外线的阳光,把人人的脸都弄得干燥粗糙“目不忍睹”。但她们也有了自己独特的保养方式。为保护那娇美的面庞。使皮肤柔滑细润,她们常用掺有牛奶的水洗脸,也常用奶油(酥油)或酸奶擦脸——这些都是举手可得的,因为家家都养奶牛;都要挤牛奶都得打酥油。她们还有“保养期”之说,且时间的长短不一,这要根据各家不同的情况而定,多则月余,少则数日。  保养期间,她们先用新鲜“曲拉”(奶渣)擦揉面部,然后用洁白香甜的牛奶或豆面洗脸。洗好后,在镜前用丝线刮掉脸上的汗毛,再涂上蜂蜜用手反复揉搓。日复一日,这一古老而传统的方法最终使皮肤干净、一柔软、光滑、细腻。最后达到皮肤的最佳状态:红润光泽,白里透红。俗称绽开的荷花。这期间阿妈不仅不让她们多干活,还给她们吃些高营养的食品,这既保护了面部、手上的皮肤,也使她们更加丰满、健康,极富有少女的魅力。  虽然市场上各种化妆品琳琅满目,但她们仍保留着传统的习俗,认为市场上的洋货会损伤皮肤。  <STRONG>打扮得像拉姆(仙女)</STRONG>  按当地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所有步入17岁的妙龄少女的家里,均按家庭经济条件操办这个上发盛妆的喜事。藏语称此梳妆仪礼为“嘉普巴”,汉意为“落发”,当地也叫“上头”。  在新春即将到来之际,为操办这一喜事父母们毫不吝啬地拿出多年积攒的钱给姑娘们制作服装、首饰。那些高贵华丽的藏袍,用金银、珊瑚、玛瑙制成的装饰物,最多的价值几万元,但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也可向别人借用。  藏历正月初二是姑娘梳妆打扮的日子。天空启明星闪烁之时,阿妈便匆匆走进自家的供佛室,双手捧着一勺鲜奶,小心翼翼地倒人铜碗中,与几束花、水果一并献给诸神佛,接着点燃酥油灯、香柱,祈愿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让女儿处处得到保佑,岁岁平安、诸事如愿。也同样象征藏家女子如牛奶一样白净,心灵如牛奶一样纯洁。祈愿仪式进行完毕,阿妈给女儿讲一些规矩:初三初四这几天走路要端,迈步要小,说话不能大声大气,对亲戚朋友要热情等等。  首先到姑娘家梳头的是家里请来的有丈夫、上有二老下有女儿的贤惠妇女。由她先在姑娘头上编一根辫子,意为这姑娘将来像这位妇女一样家庭幸福团圆,预祝她在人生旅途中事事如愿。然后梳头人才开始给姑娘梳头。许多妇女也来帮忙,有的给她打扮,有的与她谈生活经验,大家都向她表示祝贺……整个家庭热闹非凡,使喜日更加喜气洋洋。不用多大工夫头发全部编完,辫稍上还加有黑色丝线头绳,与头发成为一体,最边上的两三根辫稍上改用白羊毛线作辫绳,表示姑娘像羊毛般纯真洁白。所有的辫子从头中央分成左右两边,垂在背上。然后,梳头人将那位妇女编的辫子拆开,重新编成一条9股大辫,系在缀有若干琥珀、用红呢子制成的一条两寸宽两尺长的“热周”上,再将所有的辫子和热周集中在一块长两尺宽9寸的“热瓦”上。热瓦有的是毡子做的,但都绣有堆绣,缀有各色宝石,最下端要缀红线穗子。然后用一细带将热瓦系在姑娘腰部,并将大红绸带系在腰间,绸带的两头甩吊在热瓦两边,至此,梳妆全部完成。  妆扮姑娘的手镯、戒指均是金银、象牙等珍稀材料制成,上面镶嵌着玉石或珊瑚;耳环是金银铸成;项链是由百十个大小不均的黄色琥珀配上红色珊瑚相间串就。红色代表女性,黄色代表男子,中心珠象征父母。该项链表示在姑娘今后的生活中,全家人要相依为命,合家团圆,共同创建幸福生活。  服饰是一个民族最鲜明的标志,拉卜楞藏族服饰不但有安多藏区传统的风格,而且有开放性特征、这里藏袍是羊羔皮做成,绸缎为面且下边镶有宽约5寸的水獭皮;衬衣一般用红绿两色缎子做,镶织锦缎为边;帽子用狐皮制成,并在顶部系有穗子。打扮好后,衣着首饰相辉映,色彩强烈、古朴,异彩纷呈,格外抢眼。  <STRONG>走亲访友带回美好祝愿</STRONG>  年初三是17岁姑娘走亲访友的日子。  太阳还未升起时,姑娘就到自家的供佛室磕头拜佛献哈达,尔后给父母磕头献哈达,以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太阳升起时,姑娘在一个十二三岁小女孩的陪伴下走出家门。陪伴女与姑娘同行并代她拿送人或人送的礼物。礼物是用红纸包着的小食品糖果之类的,还盖上一条哈达,也有系着羊毛的羊腿。这天姑娘要走出优美的姿势:身要端,步要小,自己不拿任何东西、若出门就遇上背水的人,就预示姑娘以后将万事如意,好运在身,所以她就要给背水人的水桶上献上哈达或给此人些钱,以表谢意。若碰上同龄人也要互相献哈达交换礼物。女孩首先走的一家是自己的至亲长辈,礼物也要在这家交换,再按邀请顺序走访,但到其他人家则不再交换礼物了。  当被邀请的姑娘到家里后,人们伸出双手,掌心向上,全家大小笑脸相迎,祝她吉祥如意。桌上早已摆好了各种饮料食品:奶茶、藏式包子、手抓羊肉、烩菜、乳酪和香甜美味的蕨麻米饭。每到一家都只能是寒喧一二或稍坐片刻,因为她要走的人家很多。临走时,亲戚朋友要送给她17岁上发的礼物,至亲一般要送布料,也有送钱的,这要根据各家经济情况而定。拿礼物的方法有讲究:衣料搭在左臂上,食品提在右手。这天,满街都闪动着花季姑娘们青春的情影。  <STRONG>“这吉祥献给您全家”</STRONG>  “好人爱朋友,好马亲主人”,藏族十分重视友谊,人们间真诚相待。姑娘收到众人的祝福和礼物后,初四这天,姑娘家要准备上丰盛的食物予答谢。这天,姑娘家把收到的礼物全部挂在院内,以显示自家的亲朋多少、人缘如何。客人到后,大家先要围成圆圈,一袖上举一袖下拖,一人领唱,大伙附和。边喝边跳,翩翩起舞,动作轻柔,优美动人,歌声嘹亮,悦耳动听。歌词大都以赞颂、祝愿为主。之后,客人入座,尽情享受那丰美的食物。用餐期间,不时有客人献上歌曲,歌者右手持缠着哈达的酒瓶,左手紧贴面颊,一曲唱过众人都以“嗅哈哈……”的喊声祝贺,然后酒瓶传给别人。如此循环往复,院内歌声阵阵,热闹非凡。临别时,客人们仍要聚在院内围成一圈,给主人唱支祝福歌:  要祝吉祥我祝吉祥,  这吉祥敬祝蓝天,  祝福太阳永远不落!  要祝吉祥我祝吉祥,  这吉祥敬祝大地,  祝福五谷草木常茂盛!  要祝吉祥我祝吉祥,  这吉祥敬祝您全家,  祝福全家团圆享安乐!  最后,在一片“扎西!扎西!”的祝福喝彩声中结束,而花季少女梳妆仪礼活动也告结束。此后父母极少干涉她们的生活,当然不是放任自流,因为从此她们的言行更多地受到社会、家庭、观念的制约。(不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