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502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马边彝族自治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出路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hr33596148 发表于 2009-9-20 01:3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马边彝族自治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出路                          曲比兴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制定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中具有凝聚、整合、同化和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因此,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能促进民族地区新农村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马边彝族自治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令人堪忧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小凉山区,处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宜宾和乐山三地结合部。全县地域面积2383·38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203个村,其中纯彝族聚居乡镇7个,苗族村寨1个,其余乡(镇)为彝汉杂居。境内峰峦重叠,岭谷相间,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8%。全县总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6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9%。彝族人口7·18万,苗族人口0·11万,少数民族人口占40.5%。围绕人口的分布状况,全县各民族的文化也成交错状态分布。(1)民族民间文化大量流失。马边境内各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汉族有山歌、民谣、边河号子、狮灯、龙灯、牛灯、唢呐等。苗族文化在我市具有代表性,其文化主要是木叶、芦笙吹奏和芦笙舞蹈等。彝族文化极为丰富,大致可以分为毕摩文化、卓卓文化二大类。内容涵盖口述文学、说唱文学、经文典藉、祭祀文化、民歌音乐等。据统计马边各民族民间文化有8大类40余种。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政府对民族文化重视不够,定位不准,投入不足,加上缺乏有效的保护、整理和挖掘,民族文化正在失去自身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环境。汉族的山歌、民谣、边河号子目前已经销声匿迹,彝族的说唱文学和口述文学正在失传,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正在大面积流失和消亡。(2)民族地区文化生活单调。马边境内的少数民族和大多数中西部农民一样过着简单的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生活;仍然存在“三听”“四难”的农村文化荒漠化现象。他们的文化生活简单到了只有在小集镇赶场的时候与亲朋的交流,在婚丧嫁娶期间的传统活动。他们平常就唱点山歌民谣解闷,与朋友们喝酒聊天取乐,耕作吃饭睡觉度日。他们买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和阅读物,彝文书籍极为有限,汉文他们领会起来又比较困难。他们渴望现代的文化生活,但现代的文化生活却常常把他们遗忘。(3)民族地区文化设施一无所有。民族地区农村由于量大、面广、线长,从乡(镇)到村到户群众文化体育设施几乎一无所有。乡上没有文化站,只有一块挂了十多年的农村扫盲农技培训的牌子,这也仅仅是一块招牌而已,没有扫盲和培训的场地、经费和师资。村上没有文化活动室,没有娱乐设施。有些偏远和经济落后的地方还没有通电,电视普及率只能占到50%左右。在三河口乡瓦托村,我们看到了村民在山坡上平了一块小坝子,用木材搭了一付简易的球桩,用树条杂成圈钉在木板上就算是球圈了。村民在农闲时就聚在这里打打球,摔摔跤,闹热闹热,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最简陋、最难能可贵的文化设施。据村民介绍,这都是在村长的组织下,村民们投工投劳建成的全村唯一的文化活动场地。(4)书籍阅读荒漠现象普遍严重。母语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农村主要的语言交际工具,虽然教育上推行“以学汉语为主,兼学母语”的教学模式,从一定意义上普及了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但各地民族语言教学所需的教材、设备、师资、课时、检测等方面远远得不到应有的要求,母语教学成为一种形式。同时,汉语教学也因受环境、师资、条件的制约,完成不了规定的教学任务。大部分山区孩子回乡后,乡村没有图书室,没有报刊阅览室,没有文化娱乐站。他们看不到自己所喜欢看的书,又没有走出山寨继续学习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知识荒芜了,文化匮乏,文娱稀少。许多农村人就聚在一起,以赌取乐,甚至以赌为生,造成了严重的书籍阅览匮乏、文化娱乐荒漠化现象。(5)文化遗产保护出现危机。位于马边县城南七公里的永乐溪五龙山上有一寺院,名叫明王寺。寺院坐西向东,占地面积477平方米,建筑面积308平方米。据县志记载,明王寺创建于明成化初年,距今约500年余,始称牛王寺。弘治年间重修殿宇,改称明王寺。明王寺正殿和后殿的穿斗之上悬托着18尊面含微笑,头秀天菩萨,身着彩衣,赤足踏祥云的彝族小石佛神像,堪称中国佛像一绝。其布局之奇特,构思之巧妙,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然而,由于政府重视不够,保护不足,加上几次偷盗,使寺院遭受损毁。06年县政府将这批残损的彩饰石佛拆除,这些宝贵的文物,珍贵的佛像至今仍静卧在保管室里。(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出现窘迫。06年以来,马边文化馆工作人员不遗余力,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搜集和统计,取得了重大成果。07年成功地将彝族年习俗、阿惹妞情歌、阿依美格、毕摩经诵等四项遗产成功申报为市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取得了马边文化建设史上的巨大成就。然而,政府不但没有划拨保护经费,而且,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费,全部由申报人员私自垫付,政府至今还没有划拨经费予以报销。(7)“两馆”建设背离群众文化需要。马边新建的文化馆(包括图书馆)坐落在县城红岩子山脚下。前靠路,后靠山,场地狭窄,文化活动受到场地限制。新建的“两馆”共有五层楼,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但其中底层为商业门市,四、五层为县进修校办公所用,“两馆”实际只有二、三层共10间功能用房,无法满足城乡文化需要。“两馆”狭小的场地设置了文化室、舞蹈室、图书室、阅览室、遗产室、培训室、办公室等。全馆目前拥有办公桌9套、图书架10个、阅览桌15套,图书8000册,音箱2套,相机2部,电脑1台,这就是“两馆”全部的家当。从2008年到2009年间,图书馆没有订过一份报纸,没有添过一份刊物,没有购过一本图书。由于“两馆”无其它任何文化设备和设施,“两馆”功能用房只能空着,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几乎成为天方夜谭。             马边彝族自治县新农村文化建设出路值得期盼马边彝族自治县地处乐山西南边缘,县境内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交通闭塞,经济薄弱,文化落后,地域面积较广,人口居住分散,远离城镇的偏远山区。他们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着自己独特的需求和强烈的愿望。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繁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促进民族地区物质生活的提高;同时,促进了民族地区农民对精神文化需求的相对增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认真研究和推进民族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健康发展。(1)统一组织规划,加大政府投入。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大部份地方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部份地方的经济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加上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村风文明,他们从内心上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享受到了民族政策下平等的权利和共同的发展机会。因此,民族地区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贫乏,这不仅制约着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要按照“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把尺”要求,积极制定城市和农村、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规划和文化发展战略,政府要加大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县文化馆、图书馆的功能建设,建立各乡(镇)文化站,各村文化活动室,健全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倾斜力度,要保证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有阵地、有队伍、有资金。通过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丰富和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从简单枯燥的生活中解放出来,从消极盲目的思想中觉醒出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2)创县域文化品牌,建特色文化乡(镇)。由于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民族聚居地区对文化生活的要求和渴望也在逐年的提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让他们感到了枯燥和乏味。科技的进步,生产水平的提高,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和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和多彩的文化活动。他们盼望村村通工程,盼望能收看到电视节目,盼望有自己的文化阵地和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盼望开展“三下乡”活动和电影放映工程的实施,盼望农家书屋的建设。希望恢复村级广播站,希望能看到听到他们喜闻乐见的文艺队伍深入到民族村寨。因此,民族地区出现文化荒漠化趋势,并非是文化的沙漠。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文化有深厚的情感,在现代生活中,他们仍然保存着本民族传统的习俗,珍贵的文化和独特的艺术。这些习俗、文化、艺术成为现代文明的生命之源,民族文化的艺术根本。这些文化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强大的生命活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围绕我市实施的“一个县域,一个特色,一个品牌”的文化建设思路,立足民族文化自身的特色,找准优势资源,确定发展项目,争创县域一个文化品牌。同时,发挥各乡(镇)和村组在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积极调动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乡土艺术家”和“民族艺术家”,激发民族地区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利用本地优势,建立特色文化乡(镇)。形成县域文化品牌,带动乡(镇)文化特色化,乡(镇)文化特色促进县域文化品牌化。形成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现代文明和传统习俗共同发展,构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民族地区农村文化繁荣新景象。(3)加强队伍建设,繁荣文化市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就是要传播和弘扬先进文化,不断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要求。组织文艺创作队伍深入民族地区,采风创作,为民族地区创作出高质量的文学作品。组织文艺演出队伍开展送戏下乡,送科技下乡,送电影电视下乡活动。鼓励各乡(镇)和有条件的村成立基层文艺演出小分队,鼓励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创办文艺队伍,利用农闲和节假日,走村串户,自办文化节目,丰富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生活。开展民族体育、民族工艺、说唱表演、生态音乐、民间舞蹈、农民秧歌、农民书画等表演和展示活动。形成公办和民办,创作和演出,层次和角度不同的文化队伍和文艺演出。推动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资源资本化、成果共享化、身份职业化和行为生态化”的文化“四化”的有序发展。(4)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建设。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同时,民族文化又是各民族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资源和宝贵财富。马边境内的各民族保存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渗透到了他们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风情习俗之中,是少数民族群众最熟悉和最喜爱的文化形式。面对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即将流失和消亡的现状,政府不能漠然视之,而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保护和挖掘民族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资源,并希望政府能将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打造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繁荣的文化品牌。民族非物质文化是散落于民间的最不容易保存和延续的人类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是人类文明的源。因此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必须要加强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整理、挖掘、研究和开发。要组成专门机构,统一规划和部署,确定发展的方向,制定发展的目标;运用政策和法律手段,保护民间艺人和传人。组织专业人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式样进行准确的判断、定位;对原生态资源进行整理、加工、创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展示和交流活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激发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命和活力,促进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经济繁荣、和谐文明。(5)修缮明王寺,打造阿依美格节。马边是一个彝汉苗杂居县,县境内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和民族风情,有着秀丽迷人的自然景观,有着全国唯一的彝族佛像寺院。马边政府可以依托这一系列珍贵文化资源,统筹规划,全力打造马边文化旅游新品牌。修缮明王寺,恢复寺内18尊彩饰的彝族悬托石佛,不但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还可带动地方旅游资源的发展。同时,马边目前可以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构建县域文化观光项目。其中,阿依美格是一项投入少,范围广,见效快,观赏效果好的优势项目。阿依美格是延续了数千年的彝族民间习俗,是乡村彝族群众自发性组织的一项群众性文化活动。只要政府投入很少的资金,顺时地加大宣传,搭建平台,举办交流,开展活动,就能形成独特的马边民族风情文化景观,其所取得的社会效果是不可估量的。(6)利用国家政策,建设乡(镇)村文化站。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经验交流的盼望,他们需要学习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科学的致富知识。因此,他们希望乡(镇)村要有文化站,有图书室,有娱乐平台。他们希望能在图书室看到简易的母语文化读本,简单的农技推广书籍;能看到报纸,能查阅资料,能与时代互通信息。盼望能在农村继续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化学习和多渠道的科技致富交流活动。同时,他们也希望乡村有文化娱乐活动,让大家在乡村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文化和现代的娱乐。马边全县有乡(镇)20个,村203个,县委政府计划在2010年之前完成20个乡(镇)文化站和203个农村文化书屋建设目标。2008年底,全县已建成农村文化书屋2个,正在建设的农村文化书屋43个,待建的农村文化书屋还有158个,但20个乡(镇)文化站还没有启动。村级文化书屋建设要享受国家每站(屋)20万元资金投入政策,县委政府自行投入一部分经费。到08年止,全县乡(镇)村文化建设已经享受到国家给予的图书已达70多万册以及相配套的书架等。但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书屋建设还任重而道远,乡(镇)村文化站建设还需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加快建设步伐。(7)配备“两馆”设施,满足群众需要。文化馆和图书馆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马边文化强县,打造马边文化品牌的重要窗口,是组织群众开展健康积极文明的文化活动,艺术培训的重要阵地。由于马边县城距乐山市城区160多公里,全县人口近20万中县城人口就达5万多。全县除一个文化娱乐广场以外,无其它文化活动场地和设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文化馆和图书馆成为马边县城居民和县城周边群众文化生活和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因此,全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中心应落实在县城文化馆和图书馆效用的正常发挥之上,完善“两馆”内部设施,保障活动和图书报刊订阅经费,以 “两馆”带动乡(镇)村,构建全县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网络,满足全县群众的文化需要。归根到底,在新的历史阶段,加强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要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地区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21

主题

11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lijieyaya 发表于 2009-9-20 05:24:58 | 只看该作者
顶。。

10

主题

74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3#
moat519671 发表于 2009-9-20 09:19:28 | 只看该作者
看在这么多字的份上。。。。

18

主题

86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4#
manse28364 发表于 2009-9-20 13:13:58 | 只看该作者
3# <i>娄依</i>  [img]images/smilies/popo/22.gif" smilieid="142" border="0" alt="" />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5#
serosa7542 发表于 2009-9-20 17:08:28 | 只看该作者
马边--加油!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6#
knut657416 发表于 2009-9-20 21:02:58 | 只看该作者
峨边 马边一家人支持马边

24

主题

87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7#
waft981918 发表于 2009-9-21 00:57:28 | 只看该作者
老乡,我来了,呵呵..酒肉拿出来招待起撒...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