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斗胆开个新题目,来聊聊关于摄影的若干个命题,主要是和大家交流一些摄影及器材经验,欢迎砸砖,欢迎讨论。命题一:升级镜头比升级相机更重要这是论坛上面诸多色友们广泛交流的一个命题,诚然,对于新手而言,这个命题有它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性,许多色友们手持着350D或D50级别的数码机身,从一只18-55升级到17-55的时候,都会发现镜头升级对照片质量显著提高的经历,随之而来的就是这样一个命题了。如果要透彻的分析这样一个命题,我们可以把它拆解为以下两个命题:1、镜头的素质提高能为照片素质的提高带来什么?2、相机的素质提高能为照片素质的提高带来什么?我们先来分命题1,大家都知道,设计镜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你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色散、像差(包括球差、慧差)、像场弯曲、畸变修正、暗角、眩光,当然,还有材料的选择和成本的控制。设计师们需要在这些因素之间选择一个折中点,这个折中点就是成品镜头。有的时候,往往在某些方面有了提升,在另外的方面就有了下降,这是一定的,从数学角度来说,这是一个非线性规划问题 min{色散、像差(包括球差、慧差)、像场弯曲、畸变修正、暗角、眩光、材料、成本}。镜头可以好到什么程度?如果在以上规划问题中,去掉材料和成本两个因素,也就是增加了两个自由度,可能获得的是更大素质的提升。一支好的镜头,却往往不是所有这些素质的折中,而是重点只去考虑了其中的几个因素。在一些摄影器材派资深玩家眼里,色彩还原、焦平面清晰度、像场平坦程度的修正被视为优秀镜头的重点修正项,在此基础上,保留适当的暗角、球差,可使画面的过度和焦外更为自然一些。在这样的思想下,HOLOGON、八枚玉、COOKE镜头、KINOPTIC这些镜头被奉为神灵。而另一派则认为,焦平面修正为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修正色差和像差,使镜头获得高MTF,于是M35 ASPH、R180 2 APO这样的新生欧洲镜头成为王中之王。上面有些说远了,收回来说,好的镜头和差的镜头差距在哪里?首先,是在这个焦段里,镜头的素质是否得到了更好的修正。上面我们说了,好的镜头的设计比低价镜头的设计多了材料和成本两个自由度,因此其他项的平均修正能力肯定有明显提高。其次,目前的数学发展水平未必能求得这个规划问题的最佳解,优质镜头对最佳解的接近程度肯定要更好一些。第三,过分地降低成本会导致镜头每次的拍摄水平不稳定。因此,镜头的提升肯定会带来图片效果的提升。再看分命题2,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分为两个部分。(1)胶片机身能如何提高画质?我们先不讨论胶片的选择问题,诚然,胶片的质量是胶片摄影画质的头号影响因素,抛开这个因素,我们能提高画质的因素有三:一是画幅,对于得到同样大小的照片,135胶片的放大倍率最大,8×10画幅最小,因此画幅能提高素质。二是压片是否平整,对于同样画幅的胶片,机身对胶片的压片越平整,自然效果就最好了。CONTAX RTS系列和645系列采用真空吸附技术,就是为了使压片平整,而ALPA的压片平整程度使同样一支BIOGON38镜头能在ALPA上获得比HASSELBAND上更好的效果。三是快门精确度,也许对于普通的摄影者,快门的误差在20%以下的时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对于安塞尔亚当斯这样的人来说,误差5%都是不能容忍的错误。除了快门误差以外,顶级摄影师还讲求一个快门效率,对于没有读过亚当斯著作的朋友,也许不能理解“快门效率”这个影响因素。这很正常,在读他的书之前,我对镜间快门和焦平面快门的选择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闪光同步速度方面,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推荐《论摄影》读读。(2)数码机身能如何提高画质?数码机身除了快门的精确度的提升和画幅以外,还对照片有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感光元件和算法。感光元件就是数码胶片,其实选择数码机身就好比在选择胶片一样,现在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数码感光元件包含CCD和CMOS两大类,按画幅分,则由4/3、APS-C、APS-H、135全画幅、中画幅(36×48)等等,原则上,画幅越大,像素密度越小,算法越先进的感光元件成像效果更好。此外,CCD偏重于锐度,CMOS侧重于表现细节,各有所长。好的机身和入门机身对摄影作品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不用放大到10寸的照片,你就能轻易发现NIKON D50和D3X的画质巨大差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