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2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夜郎种属与侗族的关系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stepsteads 发表于 2009-9-21 19:3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包括后来扩大了的范围,夜郎的种属当不只一个,但在最初主要的应是濮人。   濮或称卜在历史上出现很早,可追溯到帝颛顼。后来又是助周讨殷的西南八大联盟部落之一,《尚书·牧誓》中有记载。《史记·楚世家》载熊霸六年(前822)“(霸)卒,三弟争立。仲雪死,叔堪亡,避乱于濮”,亦即《国语·郑语》中所说的“熊逃难于濮而蛮”。与楚人相融合后来又多有战争。如《左传·昭公十九年》载“楚子为舟师以伐濮”,使得濮人只有从长江、洞庭间陆续向西南方向迁徙。现代著名史学家蒙文通在《周秦少数民族研究》中说:“濮西周之初在巴中,东入荆,居江汉间,由楚之西南下入江,东入岳州,南入湘沅,又至永昌,先后迁徙之迹可寻也。”   从历史文献稽考,夜郎是濮的族属早已见于《华阳国志》。书中在述及夜郎王兴被杀之后,其部族去牂牁郡府“咸怨诉夜郎王非血气所生,求立其后”,便称“夷濮阻城”。然而,在《后汉书》对同一事件的叙述中,“夷濮”已改作“夷僚(音老)”。这一改动并非种属不同,而是夜郎在不同历史时期史家笔下的称谓,同在《华阳国志》中犹见有“濮僚”连称,如谓“谈稿县有濮僚”;到了南北朝以后的典籍中,便皆只称僚而不见称濮了。《太平御览》卷171引《十道志》云:“珍州夜郎郡,古山夜郎国之地”。说的就是唐代比今新晃晚近十年所置夜郎县的桐梓。今新晃一带既为夜郎古邑,当然更为僚所集居,典籍中被提到的尤其不可胜数。如隋黄闵《武陵记》称沅辰间有“仡僚”。《元和郡县志》云“溪僚,浒之类。”《新唐书》载“贞观十二年,巫州(故治在今黔阳)僚叛”。《宋史》载“宋仁宗宝元二年,辰州(故治在今沅陵)佶僚三千余人款附”。宋黄庭坚于崇宁三年作《过洞庭青草湖》诗云:“行矣勿迟留,蕉林追僚。”陆游《老学庵笔记》说“辰、沅、靖州蛮,有仡伶、仡僚”,等等。   然而,正如前已论及僚是夜郎部族之后但夜郎并不都是僚人一样,现在要将僚安全归入今天的哪一个民族也是不科学的。实际上,某几个少数民族长期共居一地,风俗习惯基本相同,经过了几千年之后也无法从血缘上去作出准确的判断。现在只是从历史渊源、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等多方面去进行稽考,可以肯定今日湘黔桂境内的侗族乃是古夜郎族属的濮后来又称作僚的一支,并不等于说古夜郎与别的民族就完全没有关系。   侗的命名来历大约始于唐代在西南边地置羁縻州所属称峒或溪洞,宋代更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州县下类如今日的区乡。唐宋时已通称侗族为“侗僚”或“仡伶”。明邝露《赤雅》云:“峒亦僚类”,说明在元明时皆已称僚为峒。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说“峒人,一曰峒蛮,散于牂牁,舞溪之界”,实际上就是“以牂牁、舞溪(即水)代称夜郎,说峒人乃夜郎部族的后裔。现称为“侗族”是1951年所定。   再从《北史》卷九五记僚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这也正是今侗族是僚的又一有力的佐证。“干栏”式建筑为侗族的传统住宅,通称吊脚楼,现在仍然保留。古夜郎部族的住宅肯定也就是这一种。     (稿源:湖南日报)<div id=[/im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