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9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杂言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艳阳天lpx 发表于 2009-9-19 19:4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杂言    《易传》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极其容易引起误解。如旅美学者徐复观先生在其《心的文化》中,有一段释说如下:“这里所说的道,指的是天道,‘形’在战国中期指的是人的身体,即指人而言。器是指人所用的器物。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人之上者为天道,在人之下的是器物。这是以人为中心所分的上下。”徐先生接着说:“假如按照原来的意思把话说完全,便应添一句:‘形而中者谓之心’。所以心的文化,心的哲学,只能称为‘形而中学,’而不应讲成形而上学。”如徐先生这样释读古人的书,不是古人所讲的话容易引发误解,而是今人的释读,难免本于己而穿凿附会容易引起今日读者的误会。  《易传》其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语义联贯,辞意精当,言辞简洁而明白,根本无有或可岐出的疑义。由字面直接处,任何一个粗识中文的读者,无须借助他人的解说,亦或可大致明白其文义。在这句话中,其最主要的有三个概念,一是:形;二是:道;三是:器。而在这三个主要的概念中,《易传》的作者,是用“形”来区分“道”与“器”的,并用“形”来示喻和命名“道”与“器”的。何来以人为中心的意思?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由今天的中国人读来,既便是今天的中国人不懂得战国时代的人们是用“形”来表示“人”的概念的,亦似不影响我们去理解领会这句话所要表达的全部意思。似亦无须再添“以人为中心”来解读这句话。  诚然,中国儒家文化,其文化深髓的根本精神,确实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哲学。但是,《易传》在这里所言的形、道、器,如果我们非要以严格的,纯技术层面的学理态度来考究这三个概念,实际上,这三个概念,可以归纳为两类不同的概念。一类是看不见,摸不到,不易知,不易识,而其古人又确然、已然能够感知其存在的,无形而有的无形的概念,即无形的“道”的概念;一类是看的见,摸的着,易知,易识,随处可及,可触,有确然之形可以指呈,以成其见,以成其识,有形而所以为有的有形的概念,即有形的如“器”的概念。  “道”与“器”的分别与辨识,古人在这里假借于“形”以释说、以区分;亦假借于“形”以示喻命名道与器。这其中,设若我们将“形”的概念抽去,这句话中“道”与“器”的概念与示说命名,亦随之不能成立,无法联贯相属,比拟示喻,道与器的概念,在这里亦无由说起;设若,如徐复观先生所言,“‘形’在战国中期指的是人的身体,即指人而言。”在这句话中,我们不以人的概念为铺垫,抽去或忽略人的概念,在这句话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仍然不影响我们现代人,去理解这句话所要表达的精确含义。所以,某不以为徐复观先生的此处释说似如洽当。  人生立于此世界,由宇宙界而言,就人类所能易知易明的认识来划分这个世界,其最简单明了的归类方法,是把这个世界划分为二类世界。一类是无形的不易被人知人识的“道”的世界;一类是有形的易被人知人识的“物如器”的世界。如老子就是用无与有,简洁直捷的把这个世界划分为道(无)的世界和物(有)的世界。当然,我这样理会老子的无与有的哲学认识,只是就浅层的易于于此处示意而说的,其深奥玄微的哲理意蕴,不是本文字所要探讨的重点,这里从略。人于此世界,除非真正能够了悟生命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否则,亦难免能够完全脱去其有形的“物如器”的属性,亦即是《易传》所言“器”的属性。所以,孟子言:“人异于禽兽者几稀。”是其故。因此,在中国儒家有修道之教,极力主张人类必须通过内省反思,求诸己以修养成德,知仁识命而不沦持“物如器”的狭隘的生命观  就人生界而言,人的有形的物如器的属性,何以区别此世界诸多的有形的物如器的它物呢?曰:人心。人的这一心,其所动静,内聚与外驰,无踪、无影、亦无形,人类自称这种无踪、无影、亦无形的人心的动静,内聚或外驰为精神,为思想。此等人类特有的精神思想,是与人类同在此世界,万类别有的器或物皆所无有的,至少是到目前,万类别有的器物是否存在有如人类同等的感知思想精神,还没有为人类所认识,所以,人类权且将其统归类为物如器的世界。而人类的这种精神思想,何以留存此世,何以在人与人间传递交流,亦莫不依赖于有形的文化器物,以彰以显,以借助器物传递比拟,是或如似,此亦无形以借有形表达呈露。如,古人的结绳,记符,皆意如是。由无形的道,及有形的物如器的二类世界观,来界说命名归纳人类的精神思想,似亦属无形的道类世界,由是,人的生命人生也似由两重世界所构成,一重是:其肉身形躯物如器的世界;一重是:其心动驰张,所能构成的精神思想的世界。  中国儒家哲学的根本命题,就是执著于此人类别于万物它类的根本特质上用心力,而于物如器的世界,多有所忽而不执意追求。老庄如是,忽视人的物如器的属性,追求生命归真,张扬个性;孔孟如是,忽视人的物如器的属性,主张知命守仁,礼节中正。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乐如我心不待外求。这是中国文化的生命认识观,恒古而未改。                      一己风雨         于零九年秋月枯思于南山半春阁           

19

主题

11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typhontiptoe 发表于 2009-9-19 23:39:39 | 只看该作者
                论坛审核通过,下方标志,来自博论坛的名片,欢迎到论坛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