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8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禁涨价世界关注 “输出通货膨胀”说法降温

[复制链接]

25

主题

124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fondedhours 发表于 2009-11-26 00:0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禁涨价世界关注 “输出通货膨胀”说法降温中国物价的敏感区早就跨越了边界。中国政府9日宣布油、气、电等近期均不得涨价,世界似乎都跟着松了一口气,北京当天作出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被西方主流媒体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中国输出通货膨胀”的说法也应声降温。过去一年,世界充满了物价上涨的坏消息。从墨西哥玉米饼到意大利面条突然间都变得更贵了,连产油国俄罗斯的加油站也不断更换价签。世界的价格大堤会不会崩溃,中国的表现至关重要。“中国有可能是廉价商品时代的最后一个守望者,但那个时代或许真的正在结束。    ”一位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说,“中国政府对老百姓消费能力负责任的态度,间接使在中国产品消费链上的全球百姓都跟着在2008年受益。”  世界媒体异常关注  10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将“中国要求油、气、电等近期不得涨价”的新闻放在网站最显眼位置。报道称,中国去年通货膨胀增长迅速,下半年更连月创下10年最高纪录,11月的通胀率达到6.9%,为11年来最高。BBC网站上刊登了一张中国武警列队大步前进走过一所加油站的照片,图片说明却是“中国要求严格控制物价上涨”,西方人看中国的角度真是很有意思。美国《波士顿环球报》援引一名经济学家的话说,9日的宣布表明中国国务院对公众看待通货膨胀的态度是何等重视。美联社联系到中国即将迎来的春节,称中国将在汽油、食品供应上扩充价格冻结,作为在春节之前打击恶性通货膨胀的新的努力。“春节前食品涨价将受到严厉打击,春节在中国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买食品准备筵席接待客人”。报道还说,中国迄今一直保持油价处于较低水平以保护穷人,这增加了石油公司的抱怨。路透社称,过去几个月北京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与物价上涨作斗争,包括提高利率、给农民发补贴,允许人民币更快升值。  美国亚洲协会亚洲社会事务部主任苏迪玛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临时价格管制和干预,显示出中国政府对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通货膨胀形势的担忧。“中国政府此举对维护社会秩序尤其是奥运之年的社会稳定意义重大”。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越来越担心涨价对贫困居民的影响,以及它可能蔓延到经济其他领域的威胁。在中国,通货膨胀历来与社会动荡相联。  德国《图片报》认为,物价不涨是“鼠年厚礼”,中国老百姓可以在五彩缤纷的烟花爆竹中迎来新的一年。《南德意志报》称,这是中国在奥运会前展现稳定发展卓有成就的重大举措。《世界报》说,中国不怕美国的贸易封锁或欧洲消费者的抵制,但物价上涨却是共产党的最大敌人。对待敌人,中国当然重拳出击。这是西方做不到的。  《印度快报》称,一般来说,对市场行为进行行政干预是不好的,会扰乱市场秩序,妨碍经济发展,但中国政府此次对一些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商品价格进行调控,使其稳定在可承受范围,这样的干预是必要的,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这样的举措是必需的。  西方也有其他看法,“美国之音”采访的美国企业研究所中国经济专家巴菲尔德称:“在短期内价格干预措施可能会起到控制物价的作用,不过从长远来看,会导致重大经济问题,到时候可能会超出政府的控制能力。”巴菲尔德还说,可能导致经济畸形,比如出现黑市、非法交易、某些消费品短缺和经济脱节等问题。   改革以来的第三次物价上涨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物价上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物价研究室温桂芳研究员1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是1994-1995年。  很多中国人对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1988年7月,中国统计局公布的物价上涨幅度为19.3%,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纪录,一场席卷全国的抢购风潮在中国发生。当时,钢材、水泥、彩电、冰箱都曾成为商人囤积的流行物品。富裕的消费者忙着走后门买家电给子女囤积起来准备以后结婚用,没钱的消费者则瞄准柴米油盐,许多商店在一天之内被买空。几年后出现的第二次抢购风潮中,许多城里人选择抢购耐用品和奢侈品保值,一些农民因为钱不多,则大量收集暖水瓶、金属制品等“耐用”日常用品。  温桂芳分析,从2007年开始的第三次物价上涨与前两次明显不同。前两次物价上涨是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发生的,当时发生过不少抢购现象。这次是在供求大体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主要限于农产品,是结构性的,没有发生抢购。只要下一个生产周期上来了,物价上涨就会控制住。作为消费者,没有必要惊慌失措。“全球的能源与原材料都在上涨,产品成本都在增加,涨价是必然趋势。”温桂芳说,希望物价再回到以前的低水平状态,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面对的将是物价不断上涨的经济环境。   德国世界经济研究所专家本德哈格对记者说,物价上涨是新一轮的世界经济现象。2007年,墨西哥玉米饼的价格翻了一番,意大利人的面条价格扶摇直上,印度日用品价格平均涨幅为30%。英国《经济学家》去年年末题为“食品———不再廉价”的文章曾被多家媒体转载,文章称,“亚洲的收入上升和美国的乙醇补贴终结了漫长的低价食品时代”。1月9日,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的社论称,“7日棕榈油的价格冲到历史最高,8日玉米价格创下最近11年的纪录,明天或许就是大豆或小麦”。   物价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极度敏感的字眼。面对物价狂飙不少政府都主动采取措施。布什曾在第一任期批准每人退税最高300美元,借以缓和2001年经济衰退的冲击。现在,为避免美国经济重新陷入衰退,布什政府又准备减税。《金融时报》称,3个月前俄罗斯已经实行食品价格管控,阿根廷也上调出口关税,以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充足。去年,全球油价一路上扬,但印度涨幅并不大,印度能源部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印度是全球油价最低的国家之一,印度政府通过控制油价来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在印度,涉及人口最多的洋葱被称为“政治食品”,前年,洋葱由于减产价格轻微上涨,很多人便走上街头。不得已,政府紧急进口洋葱化解“洋葱危机”。印度还通过在全国开设的数万家政府商店平抑物价,这些商店类似于中国过去的国营商店,商品由政府定价,差额由政府补贴,商品虽然品种不太齐全,质量也不算上乘,但基本日用品都有,且价格低廉。普通民众大都从这里购买米面油盐,普通市场的物价不会再随意提高,高得离谱了,顾客就去政府商店。  中国涨价也是世界问题  由于中国经济影响扩大,很多看起来是中国国内的举措已经具有了世界意义。总部在纽约的美国“世界政策研究所”前所长斯沃夫尼格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今天,美中关系具有了真正革命性的意义,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样的情景:两个拥有完全不同经济哲学、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方式的国家,在实现经济上如此密集的交往,要实现如此深刻的经济融合,要史无前例地共同相互依赖,共同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动力”。  世界各方早就在关心中国物价,仅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华尔街日报》上关于中国通货膨胀的文章就不下数十篇。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去年10月专门举办“一个时代的结束?通货膨胀重返中国”的研讨会。有与会学者认为中国政府如果不主动采取措施,通货膨胀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在中国因为食品、玩具安全、美元资产等问题而遭受批评的情况下,又值美国政治人物在选举年磨尖反华利爪,通胀问题应对不当将危及中国的国际声誉。  西方对中国物价心态复杂,一方面不满廉价产品的质量,逼人民币升值;同时又担心产品涨价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路透社8日题为“当心中国新的出口:通货膨胀”的文章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矛盾心情。报道称,一直以来,美国的政客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以确保出口产品价格低廉,从而获取不公平贸易,如今他们可能发现一种带来新麻烦的中国出口品:通货膨胀。报道称,不要忘了这是美国的选举年。总统竞选人十分清楚从中国进口产品的价格上涨将会惹恼美国消费者。如果美国议员和总统竞选人不久开始抨击中国输出通货膨胀威胁,那也是意料中的事。但与人民币不一样,通胀不是轻易能被政府(包括北京)驯服的东西。仅一天后,英国《泰晤士报》就推出题为“随着廉价中国商品潮枯竭,通货膨胀的威胁隐然迫近”的报道,报道称,分析人士担心,西方主要经济体借中国产品价格的稳步下降来抑制通货膨胀,可能将好景不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