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32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我很推崇的一篇关于穿青的文章[爱心纳雍论坛(关注纳雍贫困儿童,关注纳雍失学儿童)]

[复制链接]

15

主题

10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qq506310624 发表于 2009-9-20 00:0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很推崇的一篇关于穿青的文章作者: 老桥 <hr align="center" width="80%" color="#9db3c5" noShade="noShade" size="1"/>古越文化在穿青人中的艰难传承  在汉文化这种强势文化的浸湿、冲洗、淹没之下,古越文化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几乎荡然无存…………  古越文化究竟内涵那些内容?现仅存的只是崇鸟、纹身、断发、拨牙、悬葬、干栏式建筑等民族图腾及一些生活习俗等表面特征。这些文化特征在现存的民族或民系中还残存多少?有没有一个民族或民系全部把这些文化特征传承下来,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走访,我认为对这些文化的传承,只有穿青人静静悄悄地、艰难地传承着……  穿青人,据有关史志和文献记载,穿青人在贵州的称谓明清时为“土人”,清乾隆以后时称为“里民子”或“羡民(县民)”,民国时因“衣尚青”故称“穿青”。其历史源流,一为汉人说,其依据是一九五五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组建的工作组,对黔西北穿青人聚居区调查后得出的结论“穿青人是明初从江西强迫随军服役而来的汉人移民集团”、“穿青人是汉人,不是少数民族”。但这个调查结论难以被穿青人接受。一是当是的调查不向群众讲清调查的目的。工作组对外以“山区生产调查组”、“访问组”自称,在调查方式上不是直接切题,而是从侧面进行诱导。由于长期深受歧视的穿青人对调查组的来意不了解,加之调查组是从侧面调查,因此调查工作存在严重的表面性和片面性。二是调查中存在着明显的倾向性。在调查访问穿青人时,讯问时采取直问“你读过书没有?”、“小学课本上讲的汉、满、蒙、回、藏五族,你们属于哪一个民族?”等“诱”、“套”的办法。建国以前,所有统治者实行的都是民族歧视政策,一九五五年,新中国才成立六年,作为生活在边远贫困山区的穿青人,他们对新中国的民族政策知之甚少,如果直接问是什么民族,他们大多不会说自己是穿青族。三是轻史志,重家谱。家谱编簒是唐时兴起,宋时鼎盛的一项民间家族史志修编活动,但所有家谱牵强的多,附会的也不少。现很多少数民族的家谱记载他们都是少数民族化的汉民族。因而家谱作为历史记载的真实是不可信的。即或是穿青人家谱记载其祖先来自江西是真实的,那么在江西赣洲一带生活了几千年的百越民族到什么地方去了?然而,此次调查的论据引证的是穿青人家谱记载祖先来自江西吉安府(或庐陵府)一个叫“大桥头,小桥尾”的地方,而对穿青人独有的民族习俗和许多地方史志关于穿青人(“土人”、里民子”)的记载不予引证。仅以”较早的文献中有“里民”或“土人”,按所记内容是包括后来称为“穿青”这种人的”这样一名话一带而过,而对在调查中搜集到的部分穿青人家谱和口头传说却深信不疑,大量引证来作为穿青人是汉人的依据。二为来自于江西越人后裔说。其依据一是穿青人“耕作多妇人为之”、“种植时田歌相答”、“崇鸟”、 “拨牙”、“ 干栏式建筑”等文化特征近似于古越人;二是据江西和贵州的地方史志记载,江西“土人”与贵州“土人”古代民族名称相符、信仰相符、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特征近乎一致。总的来说,穿青人是一个汉族移民集团,还是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现还没有足够的证据。但是,穿青人有着区别于汉人而近似于古越人独特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而且在艰难地传承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穿青人在贵州的活动记载最早见于明朝时期,可以这样认为,是一个民系也好,是一个民族也罢,但可以肯定“穿青人是一个移民集团”。作为一个移民集团,他的周围共存着许多文化,由于在经济上、政治上不居于主导地位,其表面文化特征难逃消亡一劫。因而,对于其故有的文化特征,只能隐藏或残留在生活习俗里。在不断地迁徙中,穿青人还传承着以下古越人的一些生活习俗,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一是“鸟”图腾崇拜的传承很多人认为“穿青人是一个以猴类为图腾崇拜的共同体”。这缺乏依据。其理由为:民族图腾崇拜必须具备两个特征,一要有祖先崇拜的痕迹,在穿青人的生活痕迹里,无论是婚姻习俗或是丧葬习俗里,完全没有“崇猴”的表象,只是在宗教习俗里有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由他们的巫师披上熊皮装扮成山魈模样各村各户追逐驱赶瘟疫和农历九月二十日庆五显神中才有体现。而恰恰相反,在穿青人的婚姻习俗里就有“背鸡认亲”(男女青年定下婚事后,女方家族中叔、伯和亲戚中姑、舅多少,男方的父亲或哥哥要带着男方背上如数的一笼鸡支分送拜望)、“以鹅押礼”(男方给女方送去定聘彩礼时,要随抱一只鹅作为押送礼物的见证,结婚时女方再配上一只或另买一只给男方请去的亲人抱回。这鹅代表雁,喩示成婚的男女如天上的雁,无论到哪里都成双成对);在丧葬习俗里有“垫鸡鸣枕”(女老人去世后,用布做一个鸡形枕头,内装死者落气时烧的钱纸灰,入殓时垫于死者头部,以求老人庇萌子孙勤劳)、“鸟窝掩井”(安葬死者的土坑挖好后,要找一个树上的鸟窝烧在土寺庙坑里,再才下葬)这些崇拜痕迹。二要有生活禁忌。在穿青人的生活习俗里,对“猴”没有生活禁忌,相反在穿青人比较特殊的生活禁忌中就有“天上不吃鵰鸽雁,地下不吃牛马犬”这样的习俗。因而穿青人的图腾崇拜实质上“鸟”而非“猴”。 二是“拨牙”习俗的传承。“染齿”、“拨牙”等习俗已被史学界认定为古越人的传统习俗。穿青人在不断的迁徙中,其文化特征受到汉文化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重重包围,对这一习俗的传承只能赋予一一些变异色彩。即为老人去世后若牙齿完好无损,就要拨掉一颗才能入殓,或待其尸体腐烂后再拨掉一颗。其理由为:怕“亏后人”(对后代不利)。 三是干栏式建筑的传承。现大多数穿青的住房已基本汉化,但在边远地区还残存一些“楼子”,即在正房的左侧,建有一楼下圈养牲畜,楼上住人的“箱房”。 转自越人后裔的博客,地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